高职建筑专业学生创新素质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6-06-11 07:01张妤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专业活动能力

张妤

[摘 要] 阐述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专业两年来创新实践教育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建筑专业学生的摸底调查,掌握学生创新实践基本素质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的创新培养经验,为学生创新教育的下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关 键 词] 创新实践;问卷调查;比较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014-02

一、背景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自2014年9月,正式将创新实践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内,鼓励在校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金点子”创新创意竞赛、创业训练活动、专业技能竞赛、专业社团活动和职业技能培训共五大类创新活动项目。我院建筑专业通过广泛宣传,开展讲座,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开展建筑节水、环保家具等创新创意项目、三维建筑建模竞赛、施工方案评比竞赛、“筑梦BIM”专业社团、学生创业技能培训和建筑职业技能培训等实践活动。

二、学生创新素质调查与借鉴国外教育对策分析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我院学生各项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越来越丰富多彩。为了掌握学生创新实践的基本素质情况,以二年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为对象,开展调查问卷,针对学生对创新实践内涵理解、创新思维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调研咨询,发放調查问卷140余份,累计回收120份,选择其中合格问卷90份为样本,整理数据如下。

(一)对建筑专业创新实践活动的满意度

我院建筑专业创新实践第二课堂开展以来,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创新活动,尤以听学术报告和讲座、参加专业竞赛、参加专业社团三项活动受到学生关注。调研数据显示,64%的学生认为创新实践活动应当与专业相关,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大多数学生相信自己通过创新实践活动获得一定的能力,例如发现问题的能力(29%)、独立思考的能力(28%)、接受新观点的能力(26%)、竞争意识(16%)。

(二)对创新实践定位理解

经过学院两年多的创新宣传,选择非常喜欢、比较喜欢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学生占69%,认为创新实践活动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学生比例甚至达到90%以上,说明学生充分了解当今社会对创新实践的重视,意识到创新能力对自身未来就业发展的重要性,对学院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充满期待,乐于在各项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创新思维的培养

调查显示,具备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能力的学生仍不足50%,而能够从现实问题中提炼创新思想,运用创新思维来思考问题的学生更是稀少。在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体系制度下,学生被迫接受理论知识,追求统一的标准答案,到了大学以后,已经很难提得出问题,更难以从问题思考中提炼与众不同的创新思想,并通過构思、分析,最终获得创新成果。进入高校后,大学课堂里通常是“满堂灌”,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创新精神。

对比西方国家的创新教育体系,大多数高校鼓励学生尊重思想和思想的自由表达,乐于发现和进行批判性思考。致力于克服各种限制,让学生全面参与,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能。为了普及和培养创新能力,大部分国家都在高校开设一系列专门训练和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和方法的课程,包括学科研究方法论、创造技能、智力与创造性训练等,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够熟悉创造原理。或者开设问题探究课程,从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以探索性的学习方法为基础,以独创性的见解为结果,以培养学生创新人格为最终目标。除了学好书本知识,美国大学还要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补充,营造活跃的校园氛围,培养大学生兴趣爱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的执行能力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意愿及在活动中认真表现和克服各种突发状况和困难的表现是满意的,这也和近一年来我院学生各项创新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情况相匹配。但学生对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打分不高,说明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较为欠缺。高校作为创新实践教育的重要基地,关键在于培养大批的专业知识技术创新人才,而我国高校目前缺乏创新的教育机制与环境,教师的创新意识不强,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轨,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专业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更不会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推动学生专业知识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重在对教学课程体系的重新设计,设置开放性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方面,国外一些大学长期积累的经验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将大学的课程分为教师讲授课程、学生个别学习课程、讨论课程、学生与教师专题讨论会四种类型。随着年级的提高,讨论课、学生与教师的专题讨论会占课程比重会不断加大,这样可以有效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丹麦阿尔堡大学也倡导以问题为基础,按照课题组织教学,教师将研究主题结合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研究课题,自主选择具体问题,并将课程学习所得应用到课题研究中。

(五)团队协作沟通能力

两项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在团队协作过程中,76%的学生愿意承担负责人或者团队中坚力量,27%认为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很好,可是这与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的表现存在差距。不可否认,在以团队形式组建的活动中,尤其是专业活动中,近半数的学生存在互相推诿、不愿承担责任、不肯参与工作的状态。存在这种差距的原因,包括创新活动无法充分调动每一个团队成员参与活动的兴趣,团队的组织者的管理、协调能力及团队成员的沟通合作能力也都存在问题。不喜欢实践活动原因的22%的学生反映是因为自己不善于沟通,尤其是和陌生人的沟通。8%的学生是因为自己不喜欢团队活动。

相比较而言,美国从基础教育开始,学生大部分的作业都需要一个小组来讨论交流,合作完成。过程中会有明确的任务分工、策略制定,流程管理及监督措施。每个学生既要和团队合作,又要和教师互动,就对每个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大学课堂也应适当增加的小组共同完成的项目,并且鼓励学生与不同的人组队,了解更多的学习和运用方式,建立与各类同学的沟通机制和合作机制。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抗挫折能力,在人文素质修养等课程中设置专门的内容,引导学生养成宽容与合作的品质,把团队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具有责任心,培养学生的敬业品格和整体意识,团队成员要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配合,为集体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当学生在面对创新实践活動中的挫折与失败时,教师应及时安抚学生,教他们学会正视挫折,从心理上接受挫折,疏导学生的压力,引导学生从每一次失败中汲取经验,在挫折中逐渐成长并最终获得成功。

三、总结

创新驱动是新常态下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动力来源,创新驱动离不开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建筑专业人才。为了提高建筑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逐步构建起以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为基础的第一课堂,以“素质提升”为目标的学生第二课堂的课外创新实践体系。此次问卷调研显示,建筑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执行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創新教育发达的西方国家汲取先进的经验,吸收引进国外先进创新教育模式,针对调研反映的主要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增强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抗挫折能力,探索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性人才之路。

参考文献:

[1]林宇.准确把握和落实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10-14.

[2]裴文英.国外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们的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12):79-81.

[3]王发棠,韩晓惠,卢琦.国外创新教育的开展及对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的启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74-77.

[4]许兆洁,严加亮,刘燕萍,等.国内外大学生创新课程对比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46-47.

[5]杜丽华,沈高峰.国外大学创新能力教育的分析与启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27(4):491-493.

[6]杜朝晖.国外一流大学怎样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2011(23).

[7]陈凌云.正视挫折 学会坚强[J].青年学研究,2005(2):53-54.

猜你喜欢
专业活动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