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门忠烈留英名:戴克敏和他的一家

2016-06-11 18:51
党史天地 2016年15期
关键词:黄安农民

在湖北红安千万革命家庭中,戴克敏一家是典型代表。戴克敏是黄麻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其全家两代人中,有14人参加革命,其中11人为革命英勇献身,2人病逝在工作岗位上,唯一幸存的是他的胞妹———参加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戴觉敏。

戴克敏:黄麻起义领导人

1906年,戴克敏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紫云区上戴家。父亲戴雪舫早年与董必武要好,是一个思想进步的乡村知识分子,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英勇牺牲。父亲为戴克敏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1924年,戴克敏考入武昌第一师范附属高级小学。学习期间,他结识了在武汉大、中学校读书的黄安籍学生戴季伦、王秀松、徐希烈等人。这些学生在董必武、陈潭秋的培养下,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戴克敏常与他们一起议论政治,传阅进步书籍,探求救国救民之道。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正在武昌第一师范学习的戴克敏激动不已,他与同学们一起,深入大街小巷,张贴标语,进行演讲,号召群众支援国民革命军的北伐斗争。不久,戴克敏以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农民运动特派员身份到黄安指导工作。这时,中共黄安县党团特别支部(简称“黄安党团特支”)已由秘密活动转入公开活动,并将党团特支的办公地址,从七里坪迁到县城。戴克敏等领导人决定从清算教育经费入手,与地主軍阀支持的旧势力展开争夺教育局领导权的斗争。戴克敏等还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经过积极努力,于1926年冬天正式建立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黄安县党部和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戴克敏被选为县党部和县农协筹备委员会的常委,参加领导全县的工作。

在戴克敏等人的发动和组织下,黄安农民运动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广大贫苦农民通过农民协会同豪绅地主进行斗争。

1927年,黄安县召开了农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县农民协会,戴克敏、王健等被选为县农民协会的常委,负责领导全县的农民革命运动。2月,县农协挑选了一批积极勇敢的青壮年农民,组成了一支100余人脱产的农民自卫军,有枪70余支。随后,各区乡的农民自卫军也相继建立起来。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政府叛变革命,黄安成为敌人“清剿”屠杀的重点。被反动派通缉的黄安重要共产党人共92名,戴克敏是其中之一。在白色恐怖下,黄安党组织转移到七里坪,戴克敏的家成为党开展活动的秘密据点。

大革命失败后,党为了继续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坚持斗争,重组了黄安县委,恢复了大革命时期防御河南光山南部红枪会进攻的防务委员会组织,戴克敏被选为县委委员,并被推选为黄安县防务会主要领导人之一,负责指挥全县的军事斗争。

8月7日,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并决定在湘鄂赣粤等省举行武装起义。湖北省委拟定了“秋收暴动计划”,将全省划为7个起义区,黄麻属鄂东区。

从9月26日起,黄安紫云、七里等区的农民纷纷起来暴动。10月,国民党魏益三的30军一部进扰黄安,“九月暴动”因此停滞下来,土豪劣绅又抬头活动。在这斗争的关键时刻,黄安县委提出了“以革命继续革命,以革命发展革命”的口号,决定留戴克敏、曹学楷、吴焕先等依靠群众力量,以黄麻北乡为大本营,以七里坪为活动中心,继续坚持斗争。

11月3日,省委派来的代表在七里坪文昌宫第二高等小学召开了黄麻两县党团活动分子会议。会议根据省委指令和“两湖暴动计划”中的规定,成立了鄂东特委,同时亦改组了新组成的黄安县委。会议还决定,加紧训练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会后,戴克敏负责组织和训练农民自卫军武装,为起义作准备。

经过各级党组织的深入宣传和发动,起义队伍迅速组织起来。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共有枪300余支,以刀矛土枪武装起来的农民义勇队及其它形式的农民武装达3万人以上”。

11月13日,声势浩大的黄麻起义开始了。鄂东特委调集黄安县农民自卫军全部、麻城县农民自卫军一部及七里、紫云等区千余精锐农民义勇队,组成攻城部队,于当晚10时浩浩荡荡向黄安城进发。

午夜时分,部队到达了城北三里岗,停下作短暂休息。休息时,作为起义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的戴克敏作了战前动员。随后,起义队伍按照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包围了黄安县城。14日4时,攻城部队一举攻入城内,全部歼灭了反动警察武装,捣毁反动县政府,活捉伪县长贺守忠和土劣数十人,缴枪30余支、子弹90箱、被子100余床,并打开了监狱,释放了被捕的农民协会干部和群众。

11月18日,中共鄂东特委在黄安城南门外校场岗召开万人大会,宣布成立黄安县农民政府,随之将参加暴动的黄、麻农民自卫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黄安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一路,麻城农民自卫军编为第二路,戴克敏被任命为鄂东军党代表兼第一路党代表。这支工农武装,是党在鄂豫皖边创建的第一支革命军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最初来源和骨干力量。

黄麻起义的胜利,鼓舞了人民,震惊了敌人。12月5日夜,桂系12军任应岐部从宋埠奔袭黄安城。戴克敏和鄂东军总指挥潘忠汝等率领城内守军与敌展开了英勇的抗击,县城附近的农民武装亦纷纷驰援。战斗自晚12时到翌日4时,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但终因敌众我寡,城门被敌攻破,革命军被迫突围。

在革命遭受挫折面前,戴克敏没有悲观失望。12月下旬,他和吴光浩、曹学楷、戴季英等在木城寨举行会议。戴克敏在会上坚定地说:“我们党领导的革命是长期的,我们不能为了一个城市同国民党反动派拼死拼命地争夺。只要我们不放下手中的枪,跟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坚持斗争,黄安县城是一定会回到我们手里来的。”会议决定,除留下少数人、枪就地坚持斗争外,将大部分力量转移到敌人统治最薄弱的木兰山开展游击斗争。

1928年1月1日,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改编为第七军,戴克敏任党代表。同时成立了党委会,由戴克敏和吴光浩、曹学楷、汪奠川、戴季英5人组成。17日,戴克敏等七军领导人率领部队袭击了长岭岗敌据点,破坏敌人的电线数里。23日拂晓,又打下了木兰山下的反动封建堡垒罗家岗。26日,敌12军一个团向木兰山进攻,第七军连夜冲出敌之包围,由戴克敏、吴光浩率第七军主力向黄冈游击。

4月初,敌12军与桂系18军发生冲突,12军撤回河南。戴克敏率领的10人小队,装扮成绅士、卖柴、算命的,回到紫云区,隐蔽在清水塘戴克敏的岳父家中。

在工农革命军离开黄安的近4个月时间内,黄安的豪绅地主在敌12军的指使和支持下,组织“清乡团”等反动地方武装,他们见人就捉,捉去就杀,大肆烧杀抢掠。戴克敏的叔父戴先伯、戴先诚、戴先治和舅舅高寿成等9人,在上戴家村被敌人一次集体杀害。戴克敏的母亲和弟妹们被迫逃到姑姑家暂时躲避,后来被敌人发觉抓去关了起来,直到由戴克敏的外祖母花钱营救,才使他们幸免一死。当戴克敏小队从木兰山回到黄麻起义区时,仍有一队民团驻扎在上戴家村戴克敏的家中,等待捉拿戴克敏。

战友们的牺牲,亲人们的遭难,使戴克敏悲痛万分。他满腔仇恨,怒不可遏,当即决定,消灭上戴家反动民团,为死难的革命烈士和亲属报仇。

4月7日夜晚,戴克敏率领全队战士从清水塘出发。行前,他一边将盒子枪的子弹上膛,一边愤恨地说:“老子这子弹是赏给民团的!”

趁着夜色,战士们摸到了上戴家民团的驻地,并迅速包围了民团的住房。民团哨兵喊了一声:“哪个?”戴克敏一个箭步冲上去,低沉有力地吼道:“老子!”一刀解决了哨兵。戴克敏和战士们随即冲进了屋里。正在赌博的团丁们仍未发现,团长郑维席还在聚精会神地写清明节上祖坟的灵牌。戴克敏大喝一声:“不许动!”郑维席和团丁们吓呆了,当他们清醒过来时,拼命地夺门而逃。团长郑维席逃出门后,跳进了门前的池塘。戴克敏紧追不放,将其击毙。驻扎在上戴家的民团很快被歼,革命军缴枪10余支。檀树岗民团闻风逃窜。戴克敏乃派程启光去木兰山,通知第七军全部返回紫云。

第七军返回后,原来留下坚持斗争的吴焕先、石生财、甘济时、程明续等人,领导群众配合第七军一起向土豪劣绅、反动民团展开进攻。先后打垮和赶跑了长冲、谭畈河、长塘边、料棚等地民团。于是,七(里)、紫(云)、乘(马)、顺(河)的革命斗争重又活跃起来。

戴克敏率领革命军打回黄麻起义区,消灭了上戴家反动民团,重新打开了黄麻起义区的革命局面,为第七军全部重返黄麻并将大本营放在鄂豫边界的大别山区创造了条件。从此,第七军便开始了开辟柴山堡革命根据地斗争的新时期。

1928年7月,工农革命军在柴山堡的尹家嘴召开会议。会议根据上级指示,宣布改编工农革命军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1师,吴光浩为军长兼师长,戴克敏为师党代表。新组成的县、区赤卫队等群众武装,积极配合红31师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敌人对柴山堡地区的多次“围剿”。从此,在鄂豫皖边区出现了第一块红色区域。这块红色区域北至柴山堡,南至八里湾、尹家河,东至麻城的黄土岗,西至孝感的汪洋店,纵80里,横430里。它的创建,标志着鄂豫皖地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29年三四月间,蒋、桂战争爆发。红31师乘机向外扩大游击。部队每到一地,便发动当地群众,恢复各级党团组织,建立苏维埃政权。4月至6月间,黄安、麻城、黄陂、孝感县委和红31师党委连续召开两次联席会议,产生了中共鄂东北特委,统一领导鄂豫边区的武装斗争。6月,徐向前受党中央派遣,前来鄂豫边接替在战斗中牺牲的吴光浩的工作。戴克敏、曹学楷和徐向前共同担起全师军事指挥工作的重任,他们之间“合作得很好,真诚、坦率,遇事相互商量,没有隔阂”。因此,部队在他们的指挥下,粉碎了敌人对鄂豫边根据地连续发动的3次“会剿”。

1930年3月18日,中央给鄂豫皖边特委和红31、32、33师师党委及全体同志指示信,决定将上述3个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部队改编后,戴克敏任改编后的红一军一师政治委员,师长由徐向前兼。

1931年1月中旬,红四军成立,戴克敏任军直警卫团团长,不久又调任第10师28团政治委员。

这时,党中央召开了四中全会,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在中央占了统治地位。4月,张国焘作为中央代表进入鄂豫皖苏区。12月,张国焘在新集召开会议,宣布撤销鄂豫皖特委,成立了鄂豫皖中央分局和新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张国焘任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分局的成立,标志着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贯彻和张国焘错误领导的开始。从此,根据地的斗争便出现了曲折的道路。

此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黄安县七里坪成立。这时,蒋介石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虽未开始,但重兵云集,已呈箭在弦上之势。

在方面军总指挥部指挥下,戴克敏率部从鄂东北打到皖西。商潢战役期间,红25军75师在皖西成立,戴克敏任师政治委员。

1932年3月22日,苏家埠战役开始,戴克敏率部包围青山店之敌,以配合主力部队实现“先敌进攻,围城打援”的作战方针。青山店被围之敌于3月23日夜间逃遁苏家埠,青山店遂被我军收复。不料,张国焘竟抓住青山店战斗一事,诬陷青山店之敌乘夜出逃是戴克敏私通敌人所致,将其逮捕。在张国焘所谓的“火线肃反”中,戴克敏被错误杀害,时年26岁。

戴觉敏:长征中的“七仙女”

戴觉敏出生于1916年9月12日,从小就受到父亲和哥哥的影響,受到革命家庭的教育与熏陶。12岁那年,七里区一些乡村建立了儿童团组织,戴觉敏在父亲和哥哥的支持下,报名加入了儿童团。

1930年夏,父亲调任麻城县委书记,她也跟着去了,被安排到当地的列宁小学读书。这时,根据地形势相对稳定,鄂豫皖边特委决定召开三省儿童团代表大会。戴觉敏作为麻城县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并被选为鄂豫皖苏区少共儿童团总部常务委员。儿童团总部大都是男孩,她是唯一的女常委。后来,戴觉敏随父亲来到新集镇,就读于鄂豫皖苏区列宁高级小学。

1932年春的一天上午,几位红军干部来到鄂豫皖苏区列宁高级小学,为红军总医院招收看护。戴觉敏早就渴望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她高兴极了,瞒着父亲,邀约同在这里念书的堂妹戴醒群报上了名字。从此,开始了她60余年的军旅生涯。

经过半年的护理业务训练,戴觉敏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她分到总医院,成天伴随着伤病员,为他们擦洗伤口,包扎喂药,有时还要拿屎端尿。每当治愈后的伤病员归队,她总感到无比的欣慰,因为她为他们付出了辛劳。她认为,这些用担架抬进医院的人,而今能自己走出医院,奔赴前线,这对医官、看护来说,是最好的报偿。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从天台山以北的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

在这前一天,戴觉敏所在的红军总医院分院抽调了12个人,临时组成看护班,由副院长吴子南带队,连夜翻山越岭赶到军部报到。戴觉敏被选中了,她高兴得简直像只快活的小鸟。前程的艰苦,远非这位年轻姑娘所想象得到。但她认为,自己的命运已同革命连在一起了,死也不能离开红军部队,要勇于承担艰苦的任务。

连戴觉敏在内,红25军参加长征的只有7位女同志。后来,人们称她们为“七仙女”。

长征路上,部队几乎天天行军打仗。对女同志来说,走路、跟队,就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然而,戴觉敏遇到的困难更多、更大。从出发的那一天起,她就打了“摆子”,隔日一次,从未间断。从信阳南边东双河与柳林之间过铁路时,部队一溜小跑,戴觉敏正赶上打“摆子”,跌跌撞撞落在后面,差一点掉下陡坎,幸亏有个男同志拉她一把,才勉强跟上部队,跨过了铁路。

部队过了铁路之后,经青石桥、黄龙寺、月店、金桥等地,很快进人桐柏山区。蒋介石闻讯,急令“追剿纵队”5个支队和东北军第115师跟踪追击;令驻河南南阳、泌阳、方城、叶县一带的庞炳勋第40军和驻湖北老河口一带的肖之楚第44师迎头堵截。敌企图以30多个团的优势兵力,乘红25军脱离根据地、孤军远出之际,加以包围消灭。

为了甩开敌人,部队采取了“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作战方针,经常是大踏步前进,又大踏步后退,走圈圈路,诱敌深入,杀回马枪。医院理所当然跟部队行动。打仗时,就地抢运救护伤员;转移时,说走就走,每天急行军八九十里,有时一百多里。夜间行军,伸手不见五指,路又不熟,走起来难上加难。有时,戴觉敏不得不同姐妹们一起,把裹腿解下来,连结成一条长带子,大家抓着带子的结扣,摸索着前进。出发时,部队让她们走在前面,等到宿营地,每次都掉在后面了。

过了枣阳,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开阔的平原。戴觉敏这个小沟里的姑娘,习惯走山路,第一次走在平川路上,很不习惯,两条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挪动一步都觉得异常困难,掉队就更厉害了。她也哭过鼻子,但从不当着姐妹们的面哭,常常是偷偷地落泪。她不害怕困难,唯一担心的是跟不上部队。每当落泪之时,她就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地拼命往前赶。

经过连续行军,戴觉敏的鞋子早已破得没法穿,只得用布包着脚走路。每天一醒来,这位年轻姑娘最重要的不是梳洗,而是用布条包脚。只有包得平展,才不会打泡,只有多包几层,才能多走一段路。尽管这样,走不了多远,几层布还是都磨破了,戴觉敏又得抓紧时间重新包裹。

后来,军供给部从土豪家里没收了几双女人鞋子,特意发给姑娘们穿。但是,戴觉敏的脚小,鞋子都大了,只得用一条带子把鞋捆在脚脖子上,但这样走起路来特别难受,连脚脖子也磨肿了。每天赶到宿营地,大家的身子骨像散了架一样。尽管这样,戴觉敏还是争着去护理伤病员,千方百计地减轻伤员们的痛苦,使他们早日痊愈。

20岁时,戴觉敏经卫生学校党支部批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她被分配到军委卫生部药房任调剂员,以后数年在军队医院和陕甘宁边区医院做司药工作。

1953年,戴觉敏被调到医学科学院卫生处工作,1963年任副处长。“文革”期间,她被下放到陕西。“四人帮”被粉碎后,戴觉敏重获自由。1955年,戴觉敏被授予少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她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真正的革命家庭

戴克敏一家可谓真正的革命家庭。戴克敏的十叔戴先诚在1927年12月5日黄安城突围战中壮烈牺牲;二伯父戴先治和四伯父戴先致于1928年同一天被敌人押到紫云程芳村凌迟处死;三伯戴伯先在白区做地下党的工作,由于叛徒告密在黄安城落入敌手,也于1928年遇害;堂兄戴道溥1929年在反“会剿”中被敌机炸死,装殓时已體无完尸;堂弟戴道高曾任黄安农民自卫队队长,参加黄麻起义和根据地反“会剿”斗争,1930年在麻城乘马岗作战牺牲;大弟戴道深1930年11月在攻打黄陂姚家集战斗中身负重伤,疗伤时不幸被捕,同年底在檀树岗英勇就义;1932年7月,戴克敏被张国焘错误杀害于河南新集;父亲戴雪舫于同年9月在新集为掩护学生转移时,被敌机炸伤,经抢救无效牺牲;八叔戴叔先亦于同年10月在“肃反”中被诬陷杀害;堂妹戴醒群于1939年9月在夏家山被捕,被国民党反共顽固派采用分尸酷刑残忍杀害。

(摘自《世纪风采》、《楚天金报》、《世纪行》、《戴克敏烈士与他的一家》,彭希林著,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黄安农民
Wave–particle duality relation with a quantum N-path beamsplitter*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农民丰收歌
促进农民增收 粮食部门责无旁贷
起底黄安:一个是非不断的台湾艺人
黄安:反台独,不反台湾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