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关系的劳动经济学研究视角

2016-06-11 06:21:37田传江
今日财富 2016年33期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劳动关系

田传江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劳动用工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的固定工制度蜕变为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劳动合同制度。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出现了“虚化”现象,许多职工因企业改制而待业甚至下岗。而劳动关系以劳动经济关系为核心,一般通过法律來调整,其中劳动力市场的一般规律是劳动经济关系存在和运行的基础,是必须遵循的。因此,本文以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为切入点,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劳动市场变化对劳动关系产生的影响,从中得到启示并提出劳动经济学研究视角下我国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一些看法,为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劳动关系;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市场

近年来,我国劳动关系的市场化程度随着劳动市场的发展而逐渐加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同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休戚相关,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劳动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因此,在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下,要想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就必须在劳动力市场范围内进行。而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劳动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有关的一门科学性学科,该学科涉及领域非常广泛,不仅与政治经济学和劳动关系学有关,同时还和心理学、社会学、人口学等方面有关。

一、劳动市场变化对劳动关系产生的影响

近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過程中,我国劳动关系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一)劳动力流动性加大

虽然劳动关系运行市场化程度随着劳动市场的发展在逐渐增强,但是劳动关系管理手段契约化和劳动关系调整方式法制化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由此形成劳动力流动过于频繁。目前,在劳动关系的性质上,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作为全社会的代表的利益一体化的劳动关系,已经转变为企业和劳动者两个独立的利益主体所构成的雇佣劳动关系。随着人力资源流动的日趋明朗化、规范化,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通过一则招聘广告便能达到双向选择的目的。据北京市劳动社会保障局调查,不少单位频繁出现在各类招聘洽谈会上,主要是由于人员流动性过大,陷入一种常招聘、高流失的恶性循环之中,用人单位招聘、用工行为不规范是主要原因之一。表现在招聘时承诺的薪金及福利待遇不兑现、试用期满后借故辞退、不与应聘者签订劳动合同、不按规定上各项社会保险等。使应聘者得不到应有的权益,造成人员严重流失。

(二)工会组建困难重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最有效途径是组织起来。然而,从前面的分析发现,大中型国有企业将不再是职工就业的主渠道,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将成为吸收劳动就业的主要单位,加上非正规就业的发展,职工在许多用人单位人数较少、劳动地点分散且流动性增加,这些特点客观上造成组建工会的困难。虽然近年来各级工会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工会组建力度,不断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加大劳动关系的协调力度,但从实际效果看,工会组织的一些努力和尝试在基层难以落实,特别是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的努力更是苍白无力,以至于在许多单位,工会组织丧失了职工群众的信任,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没有健全的工会组织,在劳动关系的处理过程中,职工将会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三)劳动关系非正规化

近年来,随着灵活就业机会的增多,劳动关系也越来越不正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关系制度和观念面临挑战。灵活就业人员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一般都比较松散,处于随时可能被中止的状态。而自雇类灵活就业人员(如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根本没有劳动关系权利义务相对人,因而形不成劳动关系。因此,灵活就业对现行劳动关系制度和观念提出了挑战。

2.劳动报酬不固定。薪酬决定基本由劳动关系双方在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下协商确定,一般不遵循正规就业单位的薪酬确定机制。

3.与社会保险几乎有制度性联系。我国现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是为在正规部门就业的职工设计的,对灵活就业群体没有制度支持,因此,该群体大都被排斥在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越来越大的灵活就业规模和逐步萎缩的正规就业,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 就业形势严重,就业困难群体扩大

由于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劳动力供给量大大超过劳动力需求量的直接后果是城镇登记失业率迅猛上升。中国当前的就业问题是在工业化进程和经济体制转轨阶段劳动力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迭加的结果,中国“入世”后竞争的加剧,使这一矛盾变得更加尖锐,也更加加剧了中国的“强资本、弱劳工”格局,使劳动关系日益朝着不利于劳动者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逐步加快,就业困难群体问题呈现出扩大化的趋势,成为困难职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群体具有地域和行业分布上的结构性和区域性、存在自身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不适应性,同时,他们还具有利益上的趋同性和争取利益的聚合性,由此出现了一个凸显的城市贫困阶层,由于不满情绪的加剧,往往导致群体性劳动争议乃至其他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二、对劳动经济学研究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启示

(一)加强劳动法制宣传,提高劳动者法律意识

加强劳动法制宣传,树立和培养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有有利于劳动争议,特别是集体劳动争议,及时的事先预防事后得到公正地处理,将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影响减到最小,以此推动劳动关系的和谐化运行。所以,法制宣传教育不仅在促进全民法律素质的提高、推进我国法制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劳动关系双方提高法律素质,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切实通过法律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做到劳资纠纷的事先预防,避免劳资冲突的发生也有重要的意义。

(二) 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功能

劳动关系的调整,强调企业应加强人际关系的和谐度,企业要对员工进感情投资。因此,当企业面对劳资矛盾和争议时也能很好的予以解决,从而使得日本劳动关系和谐发展。所以,我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因素就应该加强企业的自身管理功能,将人文关怀落到实处。如合理安排员工随迁子女的住房问题,严守法律规定的五险一金制,妥善安排员工就餐、住宿等基本问题。同时还应建立合理的薪酬机制,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同岗同酬制度。为了提升劳动质量,还可以系统组织员工培训,以提高员工技能,培养员工的专业素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责任感,从而使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也实现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

(三) 把握勞动关系双方的经济利益平衡点

从本质上讲,劳动关系作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社會经济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凡有投入都力求获得最大的产出。资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作为企业生产的两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投入也是遵循这一原则。其人格化的表现就是:企业投资生产经营者力图获得最大的利润产出,劳动者则力图获得最大的工资产出。因此,从企业的收入分配看,“劳” “资”双方在经济利益上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然而,不应忽略的是,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只有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协作,才能最终创造财富。因此,从企业创造产品,提高经济效益角度看,“劳” “资”双方又存在着利益协调的统一关系。劳动关系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客观上要求工会在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时,应把握好劳动关系双方的经济利益平衡点。

劳动关系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客观上要求工会在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时,应把握好劳动关系双方的经济利益平衡点。从战略发展看,劳动关系作为利益的对立统一体,双方的生存与发展均取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基本前提条件就是降低物力成本和人力成本。这就要求工会干部更多地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成为这方面的专才。唯有此,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真正有所作为,展示出工会的维权实力,体现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存在价值,从而确立自身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第三方作用

虽然国外劳动关系调整中,政府发挥的作用并不一致,但就我国的劳动关系调整模式发展而言,政府还是应该发挥其中立的第三方作用,积极的干预劳动关系的调整,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护劳动关系弱势的劳动者一方,也有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运行及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三、结语

综上可知,我国的劳动关系随着劳动市场的变化发生了一些转变,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流动性加大、工会组建困难重重、劳动关系非正规化、就业形势严重,就业困难群体扩大等方面,为此,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若干应对措施一共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闫新燕.新常态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研究——以劳动关系调整模式为视角[J].特区经济,2016(03):143-145.

[2]魏政.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金融发展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01):49-50.

猜你喜欢
劳动力市场劳动关系
转型时期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方式研究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5:21:04
浅析我国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要性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4:38:17
浅析延迟退休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8:43:15
竞业禁止协议探究
法制博览(2016年11期)2016-11-14 10:14:10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20:54
城乡劳动力结构变迁影响因素透析
人民论坛(2016年26期)2016-10-12 11:18:04
关于盘锦市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整合问题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27期)2016-07-16 04:38:42
浅谈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转型的挑战
商(2016年18期)2016-06-20 15:03:16
探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