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迎春
摘 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漏洞,不断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防范企业风险。本文笔者通过近年从事企业风险内控工作的切身体会,简要分析如何做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评价 风险管理
近年来,国内许多企业逐步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并通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查找、分析内部控制缺陷,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堵塞管理漏洞,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基于内控评价工作对于促进企业管理提升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当在深化认识的基础上,正确面对工作中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
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具体讲,内部控制评价就是以“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为内容,以“十八项指引”(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为依据,对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实施及运行结果进行调查、测试、分析、评价,并得出相应报告的活动。它通过“评价-反馈-整改-再评价”的过程促进企业管理合规有效。
二、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必要性
1.是企业接受外部监管的要求。2011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强制性开展内控评价工作,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执行。2012年,国资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2〕68号),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也作出明确要求。并明确指出:“对于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大缺陷,企业在自我评价和审计工作中未充分揭示或未及时报告的,将追究内部控制评价部门和外部中介机构的责任。对于建立规范董事会的中央企业,国资委还将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为董事会履职评估的重要内容”。从接受外部监管的要求来看,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是中央企业的必做功课。
2.是促进企业规范管理的需要。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升经营效率和效益,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是其更高层次的目标。通过开展内控评价,可以帮助企业摆脱“人治”束缚,倒逼企业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岗位化,控制信息化”规范管理道路,有效规避粗放管理、无序管理的弊端。
3.是促进内控体系逐步完善的需要。企业内控评价对企业内控程序与制度设计的合规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作出综合判断,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整改,促进内控体系完善。有些企业还通过聘请专业机构开展内控评价,利用第三方的“另一双慧眼”从专业的角度捕捉内控体系的缺陷和短板,积极采纳专业机构的意见和建议,结合企业实际完善内控体系,提升管理水平。
4.是提升员工合规意识的有效途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对企业制度的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通过“评价-反馈-整改-再评价”的闭合过程,促使企业对制度设计中不科学、不合规,甚至违背法律法规的方面加以修复和完善。这个修复完善的过程也促使所涉及岗位员工的依法合规意识、按章执行意识得到升华。
三、当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企业对内控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些企业的员工甚至管理者认为内控工作仅仅是牵头业务部门的工作,甚至把这项工作基本上都放在了牵头部门头上,以致内控评价成了牵头部门的“独角戏”。而牵头部门的组织、协调、推动能力远远不够,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
2.内控评价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不够。在具体的工作中,企业内控评价机构与企业其他部门或是平级关系,或是平行关系,不具备独立性和权威性,无法真实、公正、客观地开展评价工作,导致在评价结果认定、缺陷认定、整改监督等方面的力度大打折扣,影响内控评价效果。
3.内控评价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高。企业内控评价工作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对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要求很高。由于这项工作开展的时间短,从事具体工作的业务人员缺乏有效的实践锻炼,又很少甚至从未参加过专业的培训,其专业水平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4.内控评价工作重点不明确。有些企业对内控评价的全面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把握不准,求全的同时忽视了评价的重点,对企业重要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业务单元、业务流程关注不够,往往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弱化了评价效果。
四、如何抓好企业内控评价工作
1.强化各层级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企业的主管领导必须亲自过问和协调,分管领导要亲自抓,工作责任要分解到各业务部门和控制环节,要明确到人。各业务部门责任人要以身作则,努力学习内控理论,尊重并模范执行内控制度。
2.确保内控评价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机构设置上,内部控制评价机构必须与内部控制设计的部门适当分离,以确保独立性。内控评价机构的层次越高、权威越大,其对内控评价发挥的作用就越大,评价的效果就越好。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要全力支持内控评价工作,应当从岗位设置、资源配置、职责权限等方面提高评价机构的层次,以足够的权威性保证内控评价工作的开展。从工作方式上,通过回避制度、交叉评价等方式,保证评价人员的相对独立性。
3.提升内控评价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养。从事内控评价工作的人员应当吸收内控相关部门精通业务、熟悉专业的骨干参加。对于刚开展此项工作的企业,可以委托外部专业机构实施,把本企业相关人员纳入评价工作组,通过专家的“传帮带”效应,培养企业自己的专业人才队伍。除了专业能力外,内控评价人员还要具备公平、公正、客观职业道德素养,不能以个人好恶做出评价结论,左右评价结果,影响内控评价的公正性。
4.明确内控评价指标,处理好全面性与重要性的关系。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控评价范围应从公司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层次展开。评价活动中,企业要根据所处的不同时期,把握好全面性和重点性原则,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一般来讲,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初期,通过全面综合评价有利于推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和框架的建立和完善;当内部控制系统趋于成熟后,在兼顾全面的同时,更多地实施重点评价或专项评价,重点关注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5.做好缺陷认定和督促整改。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当以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为基础,结合年度内控评价,明确缺陷类别,由内部控制评价部门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认定意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后予以最终认定。认定结束后,缺陷涉及的业务相关部门要根据提出的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单位、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企业应当对缺陷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确保整改效果,形成工作闭合。
6.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考核是督促落实的有效手段,企业应当把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纳入对企业领导人员和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以考核促重视,以奖惩促落实,真正使这项工作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做实做好。内部控制评价已经成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升管理水平,实现规范运作的重要手段。但是,该项工作的现状与企业的实际需要还相差甚远。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从事内部控制工作的业务人员,都应当增强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成熟经验,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创新,不断强化内控工作水平,提升企业的创效能力和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评价实务》赵立新 程绪兰 胡为民 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