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敏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尤其近年来,过去隐藏的各种环境问题逐步显现出来,特别是目前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不仅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更影响到国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问题,已不仅仅是环境、经济问题,更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社会问題。会计学家不断努力,思考如何将会计核算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于是会计学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分支——环境会计。
关键词:环境会计 核算模型
一、环境会计的概念与内涵
环境会计最早起源于英国,英国学者 R.H. Gray 认为,环境会计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使自然资源在会计中发挥作用,其虽然是会计学的一部分,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加拿大学者Hodkinson 认为,环境会计是通过会计核算方法来保护环境资源的会计,它不同于传统会计的计量方式,可以采用非货币的方式。我国发行的词典中认为,环境会计的本质是核算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对企业活动进行约束和管理,实现资源的有效的配置,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我国会计学者陈梅花认为,环境会计主要采用货币及非货币的计量方法,核算企业环境开发、防治、利用整个过程中得成本费用,最终目的是核算企业环境绩效对财务和经营活动造成的影响。综上所述,环境会计的定义可以概括为孟凡利教授的观点:它是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采用多种计量手段和属性,对企业的环境活动和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所作的反映和控制。
由上述定义可见,环境会计以传统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在计量方法上融入非货币计量方法,以此强调企业活动对环境影响中的非财务内容,其基本职能同传统会计一样,表现为核算和监督,核算企业经营对环境的影响,并对外提供环境会计信息,为企业环境管理评价提供依据,其本质上是一项管理活动,旨在从社会利益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指导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以提高社会整体效益。
二、环境会计核算模型
国外的环境会计发展较早,已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环境会计在中国的研究刚刚起步,且环境会计的核算本身较为复杂,因此目前还未形成可操作的会计准则,关于环境会计要素的确定也存在较大争议,目前提出的核算模型主要有四种。
1.“三要素”模型。“三要素”模型,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早期的三要素模型中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环境会计要素包括环境资产、费用和效益,也有认为是环境资产、负债和成本。关于环境会计要素的见解虽然不同但内涵基本相同。学者都一致认同环境资产的定义,认为环境资产是会计主体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由会计主体控制或拥有的,预期会带来经济效益的环境资源。传统会计中的负债是一种债务,环境负债则是一种赔偿,是企业之前的经营活动给环境带来破坏而需要在未来支付的赔偿。环境成本主要指为保护环境而花费的成本,和为采取措施减少生产经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所消耗的成本。环境费用则指为了防治环境污染而支出的各种费用,且与利润分配无关。效益这一要素首次出现,环境效益是指生产经营活动给人类生产生活所带来影响的效果。
2.“四要素”模型。该模型在“三要素”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了支出或是收益要素,其将环境会计要素分为环境资产、负债、支出和收益,或是环境资产、负债、支出和效益。该模型中的环境支出包括“三模型”中的费用和成本,环境收益是在企业环保行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五要素”模型。该模型的代表性观点认为环境要素包括环境资产、负债、权益、费用和效益,在内容上,该模型与“三要素”和“四要素”模型基本一致,仅多出一项“权益”要素。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环境权益的定义较少,传统会计学中的权益指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享有的净利润,若以此为依据进行归纳,环境权益指所有者因对环境的投资而带有的资本的增值及净利润。
4.“六要素”模型。该模型中的要素与传统会计学的观点一致,包括环境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与以上模型相比增加了环境收入、利润要素。关于要素的定义,除收入与利润外与以上模型一致。该模中的环境收入是指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过程中所产生的收入,环境利润同传统会计学一样反映的是企业经营成果,指企业在环境事项中的经营成果,即环境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差额。
三、各模型比较分析
“三要素”模型中虽然具备了环境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等要素,但其要素并不全面。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同时一方面环境相关的成本费用会增加,另一方面环境破坏造成的负债也会增加,这些运用“三要素”中的要素可以核算和反映,但是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其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即追逐利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支出和费用都是为了产生收益,环境事项也不例外,企业活动造成支出增加的同时,很有可能会带有环境收益,在这种模型下若企业产生了环境收益将无法核算,所以该模型要素不够全面。对环境收益单独确认,便于对企业环保工作进行考核,同时可促使企业挖掘环境活动中的商机,提高企业防治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很大一部分学者认为“四要素”模型更符合现实需要,他们的观点认为会计要素就是会计核算的对象同样适用于环境会计,所以企业的环境会计核算就应当全面包括企业的各项内容,即包括因环境活动引起的成本费用支出,也包括因环境活动带来的经济及社会收益。“四要素”模型在三要素的基础上加入收益要素,即可以反映支出部分,又可以反映收入收益,从理论上而言该模型可行,但是,环境会计的核算与传统会计一样都应以复式记账为基础,该模型中缺少权益要素,会导致账户信息不完整,从而使资产负债表失去意义,所以在实践上该模型可行性不高。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支持“六要素”模型,他们的观点认为,以传统的会计要素来确定环境会计要素,二者保持一致可以保证环境会计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在实践操作中也容易被接受和应用。但是该模型在实践中存在一个难点不易客服,即环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企业的环境收入相对于经营收入来说多为隐性收入,企业的环境收入的取得可以通过收支情况对比取得,但是将收入作为单独的一个对象来核算,核算标准将很难制定。
“五要素”模型在四要素的基础上加入了权益要素,在六要素的基础上去除了收入要素,保留环境资产、负债、费用、权益和效益要素,即符合复式记账的要求又具有现实可操作性。该模型的五个要素,即包括环境成本费用内容的核算,能反映出企业环境活动所消耗的成本,又包括环境收益的核算,能反映企业环境活动带来的收益。保证加了核算完整性的同时,对财务信息披露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综上,通过阐述环境会计的概念与内涵为环境会计核算奠定理论基础,分析已有的核算模型,并深刻研究其理论及操作的可行性,进而得出结论:“五要素“会计核算模型更适合实践操作。
参考文献:
[1]淮廷.环境会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D].山西财经大学,2012.
[2]黄萍.环境会计的发展对传统会计的影响和对策[J].财会研究,1999(3):22-23.
[3]张英.构建我国环境体系的理论框架[J].学术交流,2005(3):132-135.
[4]李心合.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题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01(1)60.
[5] 熊英.环境会计要素相关理论综述[J].商情,2013(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