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隐喻的英译及喻体意象传递效果解读

2016-06-10 15:49:21王洪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4期
关键词:喻体围城翻译策略

王洪军

摘要:钱钟书先生在其《围城》一书中大量使用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隐喻表达,其背后隐藏的诸多意象借助巧妙新奇的喻体得以展现在读者面前。然而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使隐喻的翻译、如何借助喻体翻译传递背后意象成为了译者无法避免的难点。据此,本文以珍妮·凯利及茅国权两位译者的合译本为基础,尝试从翻译层面归纳该译本所使用的隐喻翻译策略以及对该策略对喻体意象传递的影响,对该译本的优劣之处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围城》;隐喻;喻体;意象;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75-02

一、引言

隐喻是一种思维的外在表达方式,学者束定芳(2000)曾将其本质概括为“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围城》一书可谓是隐喻之集大成之作,新奇巧妙的隐喻表达俯拾皆是,字字珠玑,或严肃,或诙谐幽默。在喻体的外壳之下,每一个倍具中国特色的隐喻背后无不凝聚着独特的意象。因此,将《围城》一书中的隐喻作为单纯的修辞方法进行浅层次研究,其文学价值难免贬值。

二、《围城》中的隐喻类别分析

隐喻表达的使用无疑是《围城》一书最鲜明的语言特色。尽管隐喻手法使用频繁,却类别多样,绝不千篇一律。本文将结合具体例证,对书中的主要隐喻类别从言语类、心理活动类以及客观描写类进行简单概括。

1.言语描写类隐喻。言语类隐喻是《围城》一书的最大特色。这类隐喻相对简单,即借助人物语言作为隐喻的最佳载体。钱钟书先生(1946)曾在《围城》的序中这样写道:“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确实,这是一部能够反映人间百态、人物形象颇为立体的佳作。小说的成功离不开对人物的刻画,而对人物的刻画更离不开对人物语言的描写。作者在小说中将人物言语与隐喻技巧巧妙融合,读来令人欣喜。

2.心理描写类隐喻。心理活动类隐喻通常与言语类隐喻相对,往往互为补充。小说人物的存在总脱离不了对其心理的描写,因而心理活动自然亦成为隐喻表达的又一媒介。心理活动类隐喻在书中频繁可见,例如“他说这冒昧话,准备碰个软钉子”;“拼命回忆,只像把筛子去盛水”;“心里正在捉着迷藏”。

3.客观描写类隐喻。在《围城》中作者或用拟人、或用夸张、或用讥讽的隐喻方法对外在客观进行描写。这样的多样表达方式让环境特征得到放大,在读者脑海中的印象也更强烈些。外在的描写总是离不开修辞手法的使用。在该书中,外在描写与隐喻表达法巧妙结合,在作者笔下活灵活现,跃然于纸上。例如,“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桃子吃完,他两手两脸都挂了幌子,苏小姐看着他笑”。

三、《围城》中的隐喻翻译策略及意象传递效果分析

该章节将依据上文的三类隐喻,结合具体译例对每一类隐喻的翻译方法进行归纳说明,同时对该种翻译策略下意象的传递效果进行简要分析。

1.言语描写类隐喻的翻译。

例1.“也许你喜欢苏小姐死鱼肚那样的白。你自己就是扫烟囱的小黑炭,不照照镜子。”(钱钟书,2014年,P17)

译文:“Maybe you like Miss Sus dead-fish-belly white.You yourself are as black as a chimney sweep. Just take a look at yourself in the mirror.”(P41)

这句话是在方鸿渐与鲍小姐在回国船上进行的一段对话,是二人之间稍显暧昧而又带有戏谑性的调侃之语。这句对话中巧妙地使用了两处隐喻。

例2.“小方,你倒没生病?哦,我明白了!鮑小姐秀色可餐,你看饱了不用吃饭了。”(2014年,P19)

译文:“Little Fang,you didnt get sick?Oh,I get it! Miss Paos beauty is such a beast to the eye,and you got your fill just looking at her and didnt have to eat.”(P43)

与上句类似,该句仍是但有戏虐意味的话语。该剧中的隐喻对源语言读者而言相对明显,使用了中国的四字成语“秀色可餐”(形容女性容貌突出,好像可以当饭吃)。

例3.“你这人就爱吃醋,吃不相干的醋。”(2014年,P71)

译文:“You like being jealous,and its over nothing.”(P143)

很显然,这句隐喻表达使用了一个凝聚着中国语言特色的文化负载词“吃醋”。该句中的“醋”一字与英语中的“vinger”虽具有完全对等的概念意义,联想意义却截然不同。此处的“吃醋”并不指称享有某种调味品的浅层意义,而是表达“嫉妒”之意。因而尊重原文的直译法在这里不再适用。与上文中所举译例不同,译文舍弃了原文中的喻体,选用了具有相同联想意义的“jealous”一词。虽不如源语言形象,但也能够传达同一神韵。

2.心理描写类隐喻的翻译。

例1.他说这冒昧话,准备碰个软钉子。(2014年,P23)

译文:Having made this rash remark,he braced himself for a polite rebuff.

同样,该句又一次展现了钱钟书先生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负载词“碰钉子”通常指办事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同样是个难以在英文中找到具有同等联想意义的词汇,因而译文显然采取了归化意译的方法。“钉子”这一喻体难以在译文中再现,原有的完整意象传递也稍显逊色,不过这样的翻译仍旧值得借鉴。

例2.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能,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2014年,P10)

译文:This diploma,it seemed,would function the same as Adam and Eves figleaf. It could hide a persons shame and wrap up his disgrace. This tiny square of paper could cover his shallowness,ignorance,and stupidity.(P25)

例2中本体“文凭”是主人公方鸿渐为充门面而花钱买来的,以亚当、夏娃的遮羞叶为喻体使之极具讽刺性。由于该隐喻取自西方宗教,对西方读者而言,产生相同的认知、同样的联想意义并非难事,因而即便采取直译法,亦不会对原有完整意象的传递产生阻碍。该例中的本体、喻体以及意象在译文中皆得以完整还原,这也是隐喻翻译应当达到的最高境界。

例3.心里正捉着迷藏,吕校长鞠躬请他演讲,下面一阵鼓掌。(2014年,P35)

译文:Just as his mind was playing “hide-and-seek”,Principle Lv bowed and asked him to speak. This was followed by a round of applause.(P75)

该例中的隐喻较为微妙。对主人公当时心态的刻画难免抽象,然而经过“捉迷藏”这一喻体的使用,主人公疑惑不堪的心态瞬间跃然纸上。若摒弃了“捉迷藏”这一喻体,主人公的复杂心态固然能够再现,却俨然难以具有原文的滋味。幸运的是,在译入语文化中恰好具备这样的对等词“hide-and-seek”,具有同样的概念意义与联想意义。因此,此处译文采用异化直译的方法,将原文的意象如实传递。

3.客观描写类隐喻的翻译。

例1.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

译文:The night,like paper soaked in oil,had become translucent. Locked in the embrace of the sun,the nights own form was indiscernible. Perhaps it had become intoxicated by the sun,which would explain why the night sky remained flushed long after the gradual fading of the rosy sunset.(2003年,P7)

该例中的隐喻与上一例同样微妙。这是對晚霞时分夜空的一番描写。本体“晚霞”并未直接出现,反而给读者留下了更宽阔的想象空间。源语言、译入语读者对浸油后物体变透明的原理均有着相同的认知和想象能力,因而译文同样采用异化直译的方法并无不妥,原文的意象亦得以如实传递。

四、结语

《围城》一书中的诸多隐喻是任一个译者都无法避免的翻译难点。隐喻的背后,往往是一个民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凝聚着该民族的文化精华。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如何处理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如何实现源语意象的完美传递正是隐喻表达的翻译实质。从上述译例可以看出,珍妮·凯利及茅国权两位译者的合译本倾向于采用忠实于原文的直译法,再现喻体,力求原文意象的如实传递。另一方面,文化负载词在原文中频繁出现,往往与隐喻巧妙结合,导致源语言读者与译入语读者无法产生共同的联想意义。这无疑为隐喻的翻译加大了些难度。对于负载词的翻译,该译本退而求其次多采用意译法。这样的翻译方法固然会削弱原文意象,却不失为一种可取的译法。本文虽大致对该译本的翻译方法做了简要归纳,实际上精确度、细致度仍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技巧本文缺乏系统性探究。

参考文献:

[1]钱锺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王蓉,蔡忠元.试论小说《围城》中的翻译策略[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1):75-80.

[4]珍妮·凯利,茅国权.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喻体围城翻译策略
比喻让描写更形象
《围城》围住的从来都是心
井冈教育(2020年6期)2020-12-14 03:04:40
“围城”内外
海峡姐妹(2018年2期)2018-04-12 07:13:27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12:28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39:43
“围城”之战
小主人报(2016年5期)2016-02-28 20:48:02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语言与翻译(2015年3期)2015-07-18 11:11:05
喜马拉雅
福建文学(2015年4期)2015-04-27 00: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