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耀丽 谢广元 陶有俊
摘要:结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介绍了中国矿业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概况、工程需要、两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情况和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本专业在教学理念、专业课程、教材、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建设情况。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001-02
近年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迅速,社会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清晰。自2006年教育部发布教高厅函[2006]5号正式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以来,国内高校部分专业陆续开展了专业认证工作。实践证明,专业认证效果显著,在改革专业教育、改进教学行政管理、建设师资队伍、改善教学条件、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教育水平,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加强了教育界与工程界的联系与合作,推动了工程师注册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2013年6月19日,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華盛顿协议》全会一致通过接纳我国为该协议签约成员,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正式与国际接轨。
本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建成较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排名连续多年全国第一,但与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仍有差距。通过两次专业认证,让我们认识到了本专业与认证标准尚有不足。本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本专业建设情况。
一、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概况
本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始建于1952年,为国家重点学科、“211工程”和“985优势平台”重点建设学科。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重点专业;1981年、1984年批准为硕士点和博士点;2012年列入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专业旨在培养基础宽厚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适应面广、素质高,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事矿物加工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研制、工程设计与管理等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科学研究人才。
本专业拥有一支以院士为学科带头人的高水平教学队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博导15人,教授1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奖、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省部级以上人才基金与荣誉称号获得者20余人次。本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科技人才,连续几年在《中国大学评价》中排名第一,列入A++专业。
二、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人才的工程需求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在能源构成中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然而,煤炭在开发利用中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需求不断增加,资源和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煤炭加工是实现我国煤炭高效利用,减少燃煤污染的重要途径。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促进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大力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安全开发和利用技术。”发改委和环保总局联合下发的《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原煤入洗率提高到70%。目前,选煤行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选煤工程技术人员的严重不足。未来矿物加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需求在增加,仅煤炭加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需求预计在12000人。
煤炭加工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以煤炭加工为代表的矿物加工行业的发展,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情况
本专业是全国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中首个接受认证的,已进行了两次认证。认证专家组认为我校矿物加工专业在认证标准中“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七个方面达到了认证的基本要求。但专家也提出了以下意见:(1)课程体系中非煤类专业知识需进一步充实;(2)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和考核工作的力度还需加强;(3)培养目标达成的软硬件条件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4)人才培养国际化建设进程偏慢。通过两次认证,感受到专业现状与认证标准仍存在差距,需要在专业建设上跟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与国际接轨。
四、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建设
1.转变办学理念。我国的大学一方面要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同时要实现知识型人才培养向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变,才符合时代特色和社会需求。目前我国大学的多数专业为拓宽就业面,过分强调基础,压缩专业课课时,实践环节缩水严重。经过工程专业认证,新的培养方案中调整了培养目标,要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型高水平工程师人才,从2013年开始执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2.调整专业课程及课时。(1)为适应金属矿选矿方面的就业需求,增设了《非金属矿物加工工程》、《团矿与烧结》、《粉体工程》、《选矿生产实践案例分析》等;《矿物加工学》中增加化学选矿内容;将《选煤厂设计》和《选煤机械》改为《选矿厂设计》和《矿物加工机械》。(2)将专业主干课《矿物加工学》分为四部分,分别由四位教授授课,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3)为新生开设了《矿物加工过程创新体验》、《专业概论》和《中国能源资源及其思考》等课程,让学生提前了解专业。(4)选修课中新增《煤质管理与技术检查》、《煤炭运销与管理》、《煤质化验与分析》、《选煤厂管理与技术经济》,满足毕业生在煤质分析与营销方面的需要。(5)将部分专业结合度不高的课程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6)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习的学分,延长实习时间,鼓励学生在生产现场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3.更新和优化教材。对于工科专业来说,专业课和必须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卓越工程师。近年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专业课程内容跟不上科技发展,总体上比较陈旧。《矿物加工机械》、《选矿厂电气设备及自动化》、《矿物加工过程信息技术》、《矿物加工过程模拟与优化》课程内容明显落后于工业界和科技界。近年来,我们组着手进行了教材更新,《选矿厂管理》已于2011年再版,《矿物加工机械》已于2012年出版,《矿物加工过程模拟与优化》已形成讲义,实习实验教材编写中。
4.强化实践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是我國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后,实践能力培养面临更加严重的挑战[2]。第一,部分高校重理轻工,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由于我国的市场机制还不成熟,企业受短期利益的驱动,不欢迎学生实习;第三,扩招后学生数量增多,实践资源严重不足;第四,实践经费不足,造成实践环节严重缩水。因此,我国工程教育面临实践能力培养质量下降的窘境。
本专业一直以大型煤企为基地,坚持三大实习,但近年来也面临上述问题。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2012和2013年开始建设河南煤化集团、淮北矿业集团、枣庄矿业集团三个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另外,进一步巩固神华宁煤集团、河南神火集团、中平能化神马集团、兖矿集团等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国家级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经费的支持,与企业建立了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建设新型的实习与实训基地;完善现有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加大毕业设计在企业或设计单位进行的比例;完善毕业设计规范和条例,加强过程监控和考核评价,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5.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近年来,以“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平台”建设为基础,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装备水平。实验室开放管理,为大学生开展综合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提供条件。突出科研创新训练,完善国家重大项目向本科生开放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充分利用专业的学科平台和科研资源,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6.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化是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国际化的对象包括教学体系、科研活动、教师队伍和学生[3]。认证专家在两次认证中均指出本专业在国际化方面有着明显的差距。近年来,本专业每年选派部分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方式,接受专业前沿技术;引进国外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开设讲座;加大从海外高端人才的力度。继续推进本科生2+2培养模式,在已有的美国肯塔基大学、德国多特蒙德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基础上,与更多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借助一些国际、区域项目,加强与国际名校及科研机构进行合作。
参考文献:
[1]毕家驹,陈以一,何敏娟.建立工程专业评估制度尽快提升工程教育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6,(1):728-731.
[2]朱高峰.关于中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2):1-9.
[3]毕家驹,黄晓洁.中国大学国际化的挑战和应对[J].中国教育评估,2010,(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