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发展时期如何编制美好乡村规划的思考

2016-06-10 19:48:06梅婷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问题和措施乡村建设

梅婷

【摘要】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是对我国城乡规划体系的完善,对全面统筹城乡、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以往的农村规划建设中,缺乏必要的弹性,无法满足村庄发展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需求,导致村庄蓝图描绘的相当美好,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么无法落实,很难体现村庄的特色。本文对当前我国乡村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然后提出几点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乡村建设;规划编制;问题和措施

1、前言

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是对我国城乡规划体系的完善,已有的城乡规划体系缺乏对县域乡村建设的统筹规划,如何做好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提高村庄规划的实用性,迫切需要大胆探索、不断创新。

2、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2.1已有的城乡规划体系缺乏对县域乡村建设的统筹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一般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规划,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有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往的县域规划是20年的规划,并不明确建设项目。乡村建设规划是县域规划中的一块短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是对我国城乡规划体系的完善。在以往的农村规划建设中,我们侧重于对村庄布局、建筑风貌、道路交通以及给排水等硬件设施的规划建设,缺乏必要的弹性,无法满足村庄发展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需求,导致村庄蓝图描绘的相当美好,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么无法落实,要么出现千村一面、特色不明显的现象,很难体现村庄的特色。

2.2村庄土地整治粗放,没有实现土地效用做到最大化

长期以来,村庄建设都是自发式的,缺乏政府部门控制和指导,用地粗放,一直是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薄弱环节。我们在镇村规划的现状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多数镇区及村庄都存在严重的土地浪费现象,如人均(户均)占地面积较大,空心村现象严重,土地资源利用低效等。同时,由于缺乏相关规划的控制和引导,村民往往通过占用村庄边缘的耕地甚至基本农田进行建设,而不是通过拆旧建新或是利用荒地、瘠地、劣地进行建设。这样一来,就形成村庄人口规模不断减少、村庄用地规模却在不断扩大的现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严重不符,急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控制与引导。

2.3未充分挖掘地方文化,没有个性化建设美好乡村

为传承传统文化,凸显地方特色,在村庄建设中应充分挖掘历史和风俗文化。总结以往的村庄规划经验,我们发现,能否充分挖掘历史和风俗文化对规划成果至关重要,对历史和风俗文化挖掘越充分,规划成果越能被群众所接受和认可,规划成果也越容易落地实施。现实中往往规划图纸束之高阁,乡镇政府规划职能未能落实,在规划建设中没有加强村庄固有文化的挖掘并进行提升,突出村庄自身特点。我们的村庄规划不仅适应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也要着力加强地域文化的体现与传承,突出乡村特色,实现村庄差异化发展,达到生态宜居目标。

2.4生搬硬套规划编制,没有以村民为主体规划编制

规划设计单位很少深入了解居民真正所思所想,如其中规划编制中绿化工程源于城市设计,生搬硬套的绿化工程规划往往会破坏农村的田园氛围,丧失村庄环境的灵动性和许多功能。特色村庄经济条件各不相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已较完善的村庄应该在原有基础上面有更高的规划标准。

《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中对乡村规划做了细致的规定,从村口景观、水体景观、绿化景观、村庄活动空间、庭院环境五个方面对村庄环境美化做出了详细规定。绿化景观材料以本地品种、乡土材料为主,不宜采用维护成本高的绿化树种等。我们应契合村庄实际情况,在村庄规划建设中结合实际情况,切实满足村民多种需要,真正编制出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特色村庄规划。

2.5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全

在中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城乡发展中长期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传统观念,导致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对农村、农业及农民造成的影响十分明显:基础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全,绝大部分村庄缺少必要的给排水设施,村庄环境恶劣;农民长期以来负担过重,文化素质及工作技能相对不高,收入相对较低。就我县农村的现状而言,大部分村庄配建的公共服务设施一般多以小学(含学前班或幼儿园)、村委和便民商店为主,部分配套有卫生所、活动室等设施,相对镇而言,公共服务设施已不能满足现代农民的日常需求,而公共厕所、垃圾站、给排水等环境卫生及市政设施也严重不足或设施老化落后,需在近期内进行改造、建设。

3、如何做好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3.1弹性分布配套设施

村庄规划中基础设施的分布不能单纯地依赖上位规划的规定,更应该实地调查村庄现状,了解村民需求,结合经济发展现状,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同时:考虑到城镇化发展趋势,适度超前规划建设。在村庄规划建设过程中,规划建设人员必须要有预见性和超前性,根据城乡统筹发展原则,协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合理把握城镇化速度,积极稳妥引导农村人口转移,使城镇化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美好农村建设相协调,形成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局面,积极完善农村的配套设施与社会保障体系,切實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根据《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要求,中心村应配置“11+4”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小学、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站、图书室、乡村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所、农资店、便民超市、农贸市场、公共服务中心(村“两委”及科技、就业、警务等便民服务场所)、公交站、垃圾收集点、污水处理设施、公厕等内容;自然村配置“2+1”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包括健身活动场地、便民超市、垃圾收集点。

3.2创新规划编制机制

鼓励以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规划编制方式。村民通过村民会议、村民小组会议等形式提出建设需求、协商确定规划内容。村民集体讨论建设需求,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最了解当地村情和居住的人。村委会与规划编制单位整理村民意愿,形成初步规划成果,规划设计单位还应多次开展规划讲解,并在村内立牌公示,确保村民看到、看的懂。乡镇人民政府依法组织规划审批。规划编制单位依据委托完成村镇规划编制,参与并引导村民讨论,提供技术指导。形成正式成果,并纳入村规民约,提升群众归属感、幸福感。

3.3创新规划编制内容

明确农房建设规划要求,对村庄特点对农房建设提出规划要求。规定建筑层数或高度、屋顶形式、建筑色彩和建筑风格等,统一规划管理建设。参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印发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制定村庄整治项目,保护村庄基础设施整治、公共服务设施整治、村庄公共环境整治等,制定详细整治项目表,包括项目名称、内容明细、经费概算、建设时序,切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特色发展提高村庄规划的实用性。

3.4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创新乡村规划基层管理机制,动员群众参与乡村规划监督。细化规划审批,解决图纸和施工图脱节,施工图和实际效果脱节问题。建立多部门联合竣工核实制度,对项目布局、形态、风貌等进行规划核实、验收。并加强基层自治管理,将乡村规划中一些简单易管的规划要素转化为《村规民约》,交由村委会进行议定,并由村民监督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形成有效的基层规划管理模式,提高了乡村建设项目的水平和质量。

结束语:

“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乡村规划应当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探索实践,在工作实践中提出的具有创造性的农村发展目标,同时也是面向现代化、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乡村发展战略。逐步实现城乡规划编制、实施、监督的满覆盖,形成了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规划管理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昌平.警惕乡村规划设计陷入城市化误区[J].中国房地产业.2014.11

猜你喜欢
问题和措施乡村建设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改革探析
南北桥(2017年4期)2017-03-09 15:23:31
广州市从化区智慧乡村建设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43期)2017-02-16 13:34:29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52:25
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略窥成人教育管理理念及对现今成人教育管理的启示
进一步加强县乡道路路政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析中国新旧城乡建筑景观的建设与继承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8:24:21
试谈我国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现代信息技术下小额贷款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