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洁
头孢替安皮肤过敏试验阳性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
黄洁
目的 探究头孢替安皮肤过敏试验阳性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选择50例头孢替安皮肤过敏试验阳性患者,对这些患者均采用更换其他抗菌类药物治疗。结果 50例头孢替安皮肤过敏试验阳性患者在采用其他抗菌类药物后,均没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是否进行常规皮试目前尚无明确定论,各有关部门应尽快给予明确规定,并编入药典,以利于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头孢替安;皮肤过敏试验;抗菌药物
头孢替安为半合成的第二代头孢菌素,因其对革兰阴性菌,枸缘酸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的作用比较优良[1]。所以常被用来注射治疗术后感染,骨和关节感染,呼吸系统感染等其他感染。但由于人体体质的差异,头孢替安可引起部分人群的过敏反应[2-4],本文就头孢替安皮肤过敏试验阳性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2014年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头孢替安皮肤过敏试验阳性患者50例,其中男20例,女30例;6个月~15岁的患者20例,16~30岁的患者15例,31~45岁的患者10例,>45岁的患者5例;在科室分布中,儿科15例,胸心外科18例,皮肤科9例,其他科室8例。整个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1.2 方法 调取头孢替安皮肤过敏试验阳性的的50例患者的病例,对病例中记录的患者头孢替安皮肤过敏情况,更换药品使用情况,有无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
1.3 观察指标 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过敏反应均可致皮疹、荨麻疹、哮喘、药热、血清病样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2.1 头孢替安过敏患者更换药品情况分析 50例头孢替安过敏患者更换其他头孢素类,青霉素类药品后,过敏实验结果均为阴性,即没有发生过敏反应,且没有不良反应的发生。见表1。
表1 头孢替安过敏患者更换药品情况分析[n(%)]
皮肤过敏试验是预测过敏反应的安全有效的措施和手段[5],头孢类及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抗菌药物。目前对于头孢类及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执行情况分歧较大。现阶段,只有几类头孢素类药品表示在使用前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且仅有头孢替安明确规范了皮肤敏感试验方法及用量[6]。青霉素与头孢菌素都有β-内酰胺环,会有交叉过敏反应,但对头孢菌素类过敏的患者仅有15%左右对青霉素过敏,而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中有大约70%左右对头孢菌素过敏,所以在本研究中选择了用青霉素作为头孢替安过敏的更换药品。虽然在头孢菌素类药品说明书以及《新编药物学》指出对一种头孢菌素类药品有过敏反应时[7],就禁用其他类头孢菌素类药品。但很多临床结果表明,经常会有患者只对一种头孢菌类药品,而对其他类头孢菌素类药品无过敏反应。同时若禁用他类头孢菌素类药品会使用药范围缩小,不利于患者的恢复[8]。所以本研究中选择了用其他类头孢菌素类药品作为头孢替安过敏的更换药品。
临床实验表明,BLs作为半抗原,真正起到过敏原作用的是其高分子杂质,对这些杂质根据来源的不同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在具有先进科学技术的今天,外源性杂质已日趋减少。内源性杂质是抗菌药物的自身聚合物,对减少其在抗生素药品中的含量已成为重中之重。内源性杂质的产生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为母核活性位点与其上的活性基团的聚合;其二为母核活性位点与侧链活性基团的聚合。当内源性杂质的产生为途径一时,对BLs母核具有强烈反应的患者,会产生完全交叉过敏反应,所以应放弃此类药物的使用;当内源性杂质的产生为途径二时则表现为部分交叉过敏,此时可以选择侧链相差较大的其他药物。而头孢菌素类药物母核相对稳定,变应原性是由R1侧链决定的。这种侧链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头孢菌素各种类之间缺乏共同的抗原决定簇,从而各种头孢菌素之间,头孢菌素与青霉素之间就很少发生交叉过敏发应。
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是否常规进行皮试目前尚无明确定论。但对于头孢替安皮肤过敏试验阳性患者更换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用药前首先询问患者的过敏史。(2)注射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均按照说明书具体用药量进行皮肤过敏试验。(3)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不再选择其他种类青霉素药物进行治疗,可以选择二代头孢菌素类药品。但需进行皮试。(4)对头孢菌素过敏的患者,不再选用青霉素类药品,但可以选择含有不同侧链结构的头孢菌素。但仍需进行皮试。(5)皮试试液要做到现用现配,因为贮存时间长,贮存方法不恰当均可以导致高聚合物含量的增加。(6)医护人员需要认真学习皮试的操作技术,准确判断皮试结果,促进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合理。
综上所述,各有关部门应尽快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是否进行常规皮试进行明确规定,并编入药典,以利于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1] 崇小萌,张宇,胡昌勤.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残留溶剂的测定[J].药物分析杂志,2010,30(6):1090-1095.
[2] 唐群星,刘明东,颜有仪,等.HPLC-MS/MS分析盐酸头孢替安酯中未知杂质的结构[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4(3):481-484, 493.
[3] 李灿,闫盈盈,翟所迪.比较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用于幽门螺杆菌根除的荟萃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4):350-353.
[4] 席韩旭,武轶群,张洋,等.北京市三级综合医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头孢菌素应用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 18(9):847-850.
[5] 杜萍,李鹏飞,刘洪川,等.LC-MS/MS法测定人尿液中头孢替安浓度的不确定度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5,24(17):1996-2002.
[6] 孙波,闫国强,孙岩,等.尿毒症并发头孢菌素脑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10):777-779.
[7] 孟国庆,赵林,戴秀君,等.头孢菌素C高产菌株的推理选育[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36(12):889-894,951.
[8] 吕燕妮,温金华,魏筱华.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机制与化学结构的关系[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1):1050-105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1.094
江西 335000 鹰潭市人民医院药剂科 (黄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