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冶鸡冠咀铜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2016-06-09 08:53柯于富蔡恒安吴永祥袁红伟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6年6期
关键词:长玢岩鸡冠北东

柯于富, 蔡恒安, 杜 凯, 吴永祥, 袁红伟

((湖北省地质局 第一地质大队,湖北 大冶 435100)

湖北大冶鸡冠咀铜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柯于富, 蔡恒安, 杜 凯, 吴永祥, 袁红伟

((湖北省地质局 第一地质大队,湖北 大冶 435100)

依据近年来鸡冠咀铜金矿床地质勘查获取的大量矿区深部地质、物化探资料,对鸡冠咀矿区深部地质特征、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初步总结成矿规律,建立找矿模式,提出鸡冠咀矿区南西部陈彦利地段、矿区北西部断陷盆地深部及鸡冠咀矿区南部深部具找矿潜力,为矿区下步重点工作地段。

鸡冠咀铜金矿;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规律;找矿模式;找矿潜力

鸡冠咀铜金矿床处于湖北省大冶市城西约4 km,位于铜绿山岩株体西南缘接触带附近,是鄂东南矿集区内典型的岩浆期后高—中温气液型铜金矿床。2009—2014年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在矿区深部及外围开展了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在矿区深部-700~-1 300 m发现了鸡Ⅶ号矿体,新增333+332金资源量20.49 t,铜资源量11.9万t。笔者根据近年矿区边深部勘查工作的最新成果资料,在总结成矿规律及完善找矿模式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矿区深部地质背景、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已知矿体空间特征,在矿区边深部优选多处找矿远景地段,为矿区的边深部找矿提供工作思路。

1 区域地质背景

该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的西段,所处的Ⅳ级大地构造单元为大冶凹褶断束。该单元是以北西向的襄樊—广济断裂、北东向麻城—团风断裂和近东西向的鸡笼山—高桥断裂所围限的三角形区域(图1)。

区内出露古生界—新生界的地层,除缺失中、下泥盆统及下石炭统外,其余地层均有出露。前震旦系为一套中—浅变质的砂页岩,构成区内基底岩层;震旦系—下三叠统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岩;三叠系中上统—白垩系下统以陆相碎屑岩为主,夹火山沉积角砾岩。

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多期次的构造叠加改造,形成了复杂的构造格局。中三叠世末,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对接,区域性的南北挤压应力场形成了区内印支期北西西—近东西向的主干褶皱和走向断裂,褶皱的两翼伴生北西、北东方向的次级压扭性断裂。晚侏罗世开始,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近东西向的挤压应力场形成了区内北北东向的燕山期褶皱和断裂。北北东向的构造叠加改造北西西向褶皱和断裂是区内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

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是区内最突出的特点,区内从北向南依次分布有鄂城、铁山、金山店、灵乡、殷祖、阳新六大岩体和铜绿山、铜山口、阮宜湾、丰山洞等40多个小岩体,发育有金牛—太和、花马湖两个中生代的火山岩盆地。区内岩浆岩多属燕山期产物,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伴随岩浆成矿作用,形成了中、大型铜、铁、金等多金属矿产。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处于下扬子台褶带大冶凹褶断束大冶复向斜南翼,阳新岩体西北端与金牛火山盆地之间的北北东向的姜桥断裂带的北端。

2.1 地质特征

2.1.1 地层

区内大面积第四系覆盖,根据工程揭露,第四系覆盖层下分布有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三叠系中下统嘉陵江组(T1-2j)含石膏假晶白云石大理岩、大理岩;三叠系中统蒲圻组(T2p)粘土质粉砂岩、细砂岩;侏罗系上统马架山组(J3m)角砾岩和白垩系下统灵乡组(K1l)的地层。区内与成矿密切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三叠系中下统嘉陵江组(T1-2j)及三叠系中统蒲圻组(T2p)地层。

图1 鄂东南区域地质略图Fig.1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of southeast Hubei

2.1.2 构造

矿区有四个隐伏背、向斜(B1-B4)构造和六条断裂(F1-F6)分布(图2),这些构造形成了一个控制矿体分布的构造系统。

褶皱构造:由一个NNE向隐伏背斜(B1)横跨于三个NWW向隐伏背、向斜(B2-B4)之上,组成矿区控制矿床(体)分布的构造空间。

NNE向隐伏背斜(B1):为纵贯矿区南北的主体褶皱构造,长约900 m,宽200~600 m。轴向约为NE30°,轴面倾向东,倾角约60°~80°。背斜核部地层被岩体吞蚀,南东翼零星分布,北西翼保存较全,为Ⅰ、Ⅱ、Ⅲ号矿体的赋存部位。

NWW向斜褶皱(B2-B4):由三个北西西向褶曲组成,长400~500 m。其中B2、B4为背斜,核部地层为嘉陵江陵江组(T1-2j)大理岩,两翼为蒲圻组(T2p)地层,背斜轴向约为NW67°,轴面南倾,倾角75°;B3为向斜,核部由蒲圻组(T2p)地层组成,两翼为嘉陵江陵江组(T1-2j)地层。

图2 大冶市鸡冠咀铜金矿床地质略图Fig.2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Jiguanzui Cu-Au deposits in Daye

断裂构造:由NNE向断裂(F1)、NW向断裂(F2-F4)、鸡冠山破碎带(F5)和隐伏缓倾断层(F6)组成。

鸡冠山破碎带(F5):分布于猴头山北,经鸡冠山,过桃花嘴矿区,向北延伸至许家咀,总体呈北东30°~40°方向延伸,以构造破碎带的形式表现,断裂带宽5~100 m,长度>1 000 m,断面较陡,倾角60°~89°,近于直立,倾向在鸡冠山以南向南东倾斜,往北东转为倾向北西。南西和北东部被第四系地层掩盖。F5断裂控制桃花嘴矿区桃Ⅰ、桃Ⅱ、桃Ⅲ矿体的分布。

隐伏缓倾断层(F6):分布于鸡冠咀矿区021-034线间-400~-900 m标高间,走向北东15°左右,倾向南东,倾角40°~60°。断裂面较平缓,呈舒缓波状,东陡西缓。断裂带的下盘为蒲圻组地层和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地层重复出现,为一低角度的逆冲断层,是鸡冠咀Ⅶ号矿体赋存的重要控矿构造。F6断裂将矿区分成上下两个成矿空间,Ⅰ、Ⅱ、Ⅲ号矿体群赋存于F6断裂的上盘,Ⅶ号矿体群赋存于其断裂的下盘(图3)。

2.1.3 岩浆岩

矿区的岩浆岩属铜绿山石英二长闪长玢岩岩株体的一部分,呈半环状。其主要岩石类型有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矿区南部猴头山一带有闪长岩分布,深部穿过鸡冠山破碎带进入鸡冠咀矿区,与石英闪长岩为侵入接触关系,此外,矿区深部见有安山玢岩岩脉分布。

图3 鸡冠咀铜金矿床控矿模式示意图Fig.3 Sketch map of ore-controlling model of Jiguanzui Cu-Au deposits

2.2 矿体地质特征

鸡冠咀铜金矿床由Ⅰ、Ⅱ、Ⅲ、Ⅳ、Ⅵ、Ⅶ、Ⅷ七个主矿体群、14个主矿体和151个零星矿体组成,矿体长950 m,宽160~800 m,赋存在-5~-1 409 m标高间,矿体水平投影面积为0.58 km2。矿体总体展布方向为北东30°,走向一般为北东15°~72°,局部为北西西向。

Ⅰ、Ⅱ、Ⅲ号矿体群赋存于隐伏北北东向背斜的西翼,纵向自北向南、由浅至深侧列,横向呈上下叠置的雁行式斜列(图3)。矿体赋存于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玢岩内隐伏大理岩的层间破碎带、岩体与大理岩的接触带附近,受断裂构造和接触带构造控制。矿体倾向北西,倾角13°~56°。Ⅳ号矿体群赋存于隐伏背斜南东翼的大理岩捕虏体中,倾向南东,倾角约45°。Ⅵ号矿体位于Ⅳ号矿体下部,矿体赋存于白云质大理岩残留体与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的上、下接触带,呈透镜状分布,走向北东35°左右,倾向南东,倾角约60°~75°。Ⅶ号矿体分布于Ⅲ号矿体群的下部,赋存于矿区深部逆冲断层下盘蒲圻组粉砂岩与嘉陵江组白云质大理岩接触的硅钙面上下、白云质大理岩的层间破碎带、白云质大理岩与石英闪长岩的接触带附近,走向北东10°左右,倾向北西,倾角40°~55°。Ⅷ号矿体分布于鸡冠咀矿区外围陈彦利一带,产于蒲圻组上段的粉砂岩层间破碎带内,呈薄板状、透镜状产出,走向北东10°左右,倾向北西,倾角50°~74°。

图4 鸡冠咀矿区-500~-1 300 m Cu、Au地球化学异常与矿体套合图

与其相邻的桃花嘴铜铁金矿床内已发现有3个主矿体群、35个大小不等的小矿体,主矿体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赋存于断裂带内大理岩残留体与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的接触带部位。3个矿体群平面上沿北东向的鸡冠山破碎带分布,东西两侧受断裂带限制,平面上相互重叠。剖面上矿体呈近直立的薄板状、叠瓦状排列,矿体倾向北西,倾角65°~80°,矿体的顶底板为石英二长闪长玢岩(图3)。Ⅰ号矿体群由7个矿体组成,埋藏深度0~200 m;Ⅱ号矿体群由6个主矿体组成,规模最大,埋藏深度270~1 400 m;Ⅲ号矿体群由3个主矿体组成,埋藏深度540~1 300 m。

2.3 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

2.3.1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鸡冠咀铜金矿产于第四系冲湖积层下隐伏大理岩残留体与岩体的接触带、大理岩的层间破碎带内,据1∶5 000高精度磁测资料显示,矿区东部石家湾一带岩浆岩的磁场总体表现为500~1 200 nT呈北东向分布的带状正场;隐伏大理岩地段多表现为零值区,磁异常不明显。北西—南西部陈彦利一带,磁场总体表现为-500~-700 nT呈北东向分布的带状负磁场,可能为深部大理岩的反映。鸡冠咀Ⅰ、Ⅱ、Ⅲ、Ⅶ号矿体分布的地段,磁异常表现为明显的北东向带状低磁异常。

矿区内的大理岩、含铜磁铁矿、含金黄铜矿、矽卡岩等目标地质体的密度较大,在碳酸盐岩和石英二长闪长玢岩高密度背景条件下,重力高异常十分明显,与矿体的投影十分吻合,表现出强烈的高重异常特征。

2.3.2 矿体地球化学特征

矿区内与铜金硫矿床有关的指示元素为Au、Cu、Ag、As、Sb、W、Mo、Zn、Pb、Co、Ni、Ba,其中Au、Cu为标型指示元素,As、Sb、Ba为矿体的前缘指示元素,Au、Cu、Ag、Zn、Pb为近矿指示元素,W、Mo、Co、Ni为尾矿指示元素。

成矿元素的轴向分带明显,矿致异常指示元素的轴向分带顺序为:W—Mo—Co—Ni—Cu—Au—Ag—Ba—Sb—As,As、Sb、Ag、Au相对趋向于矿前缘及矿上,而Cu、Mo、Co则相对趋向于矿中和矿下。从矿上到矿下,成矿元素的分带顺序为Ag—Au—Cu—Mo—Co,Ag相对富集于矿体的上盘。

当指示元素出现反常分带顺序、剖面上指示元素比值出现“之”字型反转时,多为不同矿体叠加形成,指示深部可能有新的盲矿体出现(图4)。

3 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

3.1 矿床成因探讨

鸡冠咀铜金矿处于铜绿山岩株体的西北部边缘,除大理岩残留体内部被石英二长闪长玢岩岩枝穿插的部位、主接触带部位有少量的矽卡岩分布外,其它部位的矽卡岩一般不十分发育,接触交代作用不强烈,很少出现氧化物阶段的磁铁矿,大量黄铜矿、黄铁矿等高—中温硫化物阶段的矿石矿物以充填交代的方式充填于大理岩的层间破碎带、构造裂隙和不同岩性的分界面等部位,形成铜金硫矿床。据包裹体测试资料、硫同位素资料证明[1],成矿作用与燕山期的侵入岩在时间上、空间上和成因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属岩浆期后高—中温气液型铜金矿床。

3.2 控矿因素

3.2.1 地层控矿

通过勘查工作发现,区内除少数零星矿体外,主要矿体全部受三叠系中下统嘉陵江组第三岩性段、第四岩性段的碳酸盐地层控制,离开大理岩残留体及其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形成的矽卡岩,矿体迅速尖灭。区内嘉陵江组第三岩性段的地层以角砾状白云岩、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该套地层质纯富钙,适量含镁,岩石的化学性质活泼,利于交代作用。厚层状大理岩与薄层状大理岩呈互层状交替出现,受构造应力的作用易产生层间滑脱,形成雁状裂隙和层间破碎带,这些性质为矽卡岩的形成和矿液充填交代营造了良好的岩性条件。同时,区内滑覆构造顶板及下盘均为三叠系中上统蒲圻组砂页岩,为成矿构成良好的屏蔽条件。

3.2.2 构造控矿

构造是区内最重要的控矿因素,区内的铜金硫矿体在空间展布上受北北东向的叠加褶皱控制,主矿体出现在大理岩残留体的层间破碎带、大理岩残留体与岩体的断裂—侵入接触复合带等构造裂隙发育部位,矿体两侧的围岩具有强烈的角砾岩化特征。矿区的Ⅰ、Ⅲ号矿体群剖面上呈叠瓦状排列,矿体赋存在角砾状白云质大理岩内,单个矿体呈侧列的雁行状排列,明显表现出受主断裂旁侧的羽状裂隙控制的特征。Ⅶ号矿体受深部逆冲断层下盘的白云质大理岩的层间破碎带及其与石英闪长岩的接触带联合控制,Ⅶ1号矿体受蒲圻组泥质粉砂岩与嘉陵江组白云质大理岩界面附近的层间破碎带控制,Ⅶ3号矿体产于石英闪长岩与白云质大理岩的断裂—接触带附近。

区内矿体主要赋存于北北东向主断裂旁侧的次级断裂构造和断裂—侵入接触构造。其构造形式和位置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北北东向叠加平卧背斜的核部:这种赋矿部位较普遍,包括核部接触带、层间破碎带及断裂等与背斜伴生的构造,如鸡冠咀Ⅰ、Ⅱ号矿体赋存在背斜的核部。

(2) 北北东向断裂旁侧侧列的雁状裂隙:鸡Ⅲ、鸡Ⅶ号矿赋存于该部位中。

(3) 北北东向断裂:位于鸡冠咀东部的相邻矿区——桃花嘴矿区内的桃Ⅰ、桃Ⅱ、桃Ⅲ号矿体产于两条北东向断裂带挟持的大理岩残留体与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的接触带附近,矿体产状陡,倾向延伸大,沿倾向侧列再现,矿石具有明显的角砾状构造,现有矿体主要是断裂带内残留的大理岩岩块经接触交代作用后形成的大小不等的构造岩块,断裂控矿的特征十分明显。

(4) 断裂—侵入接触构造:对矿体的形态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如矿区深部鸡Ⅶ号矿体赋存于鸡冠咀矿区深部逆冲断层下盘的白云质大理岩层间破碎带及其与石英闪长岩的接触带附近,矿体在石英闪长岩的“岩凸”部位厚度大,向两侧矿体变薄,矿体形态在剖面上呈倒“驼峰”状(图5)。

3.2.3 岩浆岩控矿

区内的岩浆岩有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闪长岩和安山玢岩,以前三种岩石为主。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具有富碱、低铁镁、高挥发分、含铜丰度较高的特征,是成矿的有利岩浆岩。以往硫同位素资料显示,区内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包裹体测温资料显示,主要铜金矿物的爆裂温度在272~374 ℃左右,与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有关。

(1) 近矿岩浆岩的蚀变强弱和矿体的矿化强度密切相关。从钻孔资料显示,近矿岩浆岩具有强烈钾化、高岭石化等蚀变现象,从岩体中心到接触带具有 “星点状钾化→沿裂隙分布的线状钾硅化→密集的星点状钾化叠加网脉状钾硅化”的变化趋势,矿体的规模越大,岩体的蚀变越强。

(2) 不同岩浆岩的空间分布导致区内不同矿石类型矿体的空间展布。猴头山一带的闪长岩与白云质大理岩接触时,形成以黄铁矿、黄铜矿和低品位金矿为主的矿体。桃花嘴矿区内的白云质大理岩与石英二长闪长玢岩接触时,接触交代作用相对较强,矽卡岩较发育,形成以铜、铁、金为主的铜金、铜金铁矿体。鸡冠咀矿区介于猴头山闪长岩与桃花嘴石英二长闪长玢岩之间,其矿石类型以铜、铜金矿为主,具有过渡的特征。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显示,区内不同期次的岩浆岩的形成具有不同矿石矿物组合的矿石类型。

图5 鸡冠咀矿区铜金矿026勘探线地质剖面图

(3) 岩浆岩的多期次侵入导致矿石矿物具有多世代分布特征[2]。区内的岩浆岩主要有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玢岩和闪长岩,具有多期次岩浆侵入的特点,前二者为燕山早期第二次侵入的岩石,两者为相变关系,后者为燕山晚期第一次侵入的岩石。多期次岩浆的侵入,导致矿化作用叠加,形成多世代的金属硫化物。

3.3 找矿模式

3.3.1 地质模式

富碱富钾石英二长闪长玢岩(或石英闪长岩)蘑菇状小岩株呈超浅成相侵入于早期岩体与三叠系碳酸盐围岩或其捕虏体中。小岩株体前缘呈球形膨大,前锋接触带发育矽卡岩。受大理岩残留体内的雁状裂隙、层间破碎带和断裂—接触带控制。成矿后浅部矿体曾遭受风化剥蚀,并部分受中基性火山沉积角砾岩的堆积、掩埋。围岩蚀变发育,具有一定分带性并伴有相应的矿化分带。矿床矿石组分以铜、金为主,伴有硫、铁、银、钼、硒、碲、铟等(表1、图6)。

3.3.2 地球物理模式

地表磁场反映矿体部位为平缓负磁场中局部磁场抬高,有明显局部重力异常,极化率较低,在断面上电测深呈KH型曲线,ρs等值线局部扭曲扩张,矿体在低阻凹陷带中。

3.3.3 地球化学模式

土壤、岩石地球化学异常浓度分带明显,强度较高,形态规则,规模较大,呈带状沿北东构造带展布。在断面上地球化学原生晕围绕石英二长闪长玢岩呈现分带特征。矿床成矿元素的轴向分带明显,在剖面上从矿上到矿下,成矿元素的分带顺序为Ag—Au—Cu—Mo。由岩体内向外,元素分带大体呈Sn、W、Mo→Cu、Au→F→Hg的变化趋势。

区内矿体具有叠瓦状分布的特征,单个矿体的原生晕分带特征明显,主矿体附近的原生晕异常规模大,连续性好,形态规则,浓度分带明显,叠瓦状矿体下部多叠加矿头晕的元素组合。

表1 鸡冠咀铜金矿床找矿模式表

4 找矿前景分析

通过对鸡冠咀铜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深入分析,充分利用上世纪90年代开展的大比例尺物探测量成果和近年深部找矿、矿山开采积累的新资料,对鸡冠咀矿区的成矿规律进行了深入总结和完善,编制了鸡冠咀矿区找矿模式图,圈定了“鸡冠咀矿区南部深部”、“鸡冠咀南西部陈彦利地段”、“鸡冠咀矿区北西部”三个找矿靶区。

(1) 鸡冠咀矿区南部深部找矿潜力较大。桃花嘴铜铁金矿主矿体产于鸡冠咀矿区北东向的鸡冠山破碎带F5的东延部位,矿体受两条断裂控制,产状近于直立,断裂带内大理岩残留体(大理岩大角砾)与石英二长闪长玢岩接触交代形成含铜金的磁铁矿矿石。矿体走向上具有尖灭再现特征。桃花嘴北东部新发现有许家咀铜金铁矿,是桃花嘴主矿体的走向再现矿体;桃22线-520 m标高,矿体向南西方向仍有延伸,与“鸡冠咀南部大理岩”连为一体[3]。上世纪60年代铜绿山矿田区1∶10 000物探扫面时,在猴头山—石家湾一带发现有重力高异常,可能为隐伏大理岩的反映;2008年“危机矿山”项目在矿区024线南部深部发现了Ⅵ号矿体群;2013年鸡冠咀深部Ⅶ号矿体详查时,在026线南部-1 300 m以下见含矿白云质大理岩,在030线ZK03010孔310 m左右见7.6 m铜铁矿,由于矿权限制,矿体的走、倾向没有继续追索。因此,鸡冠咀矿区南部深部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2) 鸡冠咀南西部陈彦利地段可能发现新矿体。分布在鸡冠山破碎带F5断裂南延部位,与鸡冠咀矿床一样,地表被K1-R沉积地层覆盖,其下主要为蒲圻组地层,局部有大理岩推覆体及岩体侵位,深部有大理岩与岩体接触带。据1∶10 000重力异常二次求导发现,在Ⅶ号矿体的走向延长带上,有与鸡冠咀矿区类似的重力异常。另在陈彦利21线、23线钻探资料-500 m以下蒲圻组的地层中,有Cu、Zn、Pb、Ag和As套合较好的异常;Cu>400×10-6异常垂向厚度150 m,向深部Pb出现内带异常;砂页岩裂隙中断续出现铜、金、铜金矿体(化)。综合找矿信息预测陈彦利地段深部有发现新矿体的可能。

(3) 鸡冠咀矿区北西部中生代断陷盆地可能发现新矿体。以往认为鸡冠咀矿区的矿体被断陷盆地切割,矿区西北部找矿前景不大。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发现,矿区西北侧盆地边缘的断裂为犁式断层,上缓下陡,在断裂的下盘见大理岩残留体,且在-1 300 m以下又见侏罗系上统马架山组角砾岩、蒲圻组泥质粉砂岩地层重复出现,说明断陷盆地深部有嘉陵江组地层存在,深部可能有第三个成矿富集带。另据1∶5 000高精度重力测量资料显示,区内北西部重力场强度总体较低,梯度变化不大,以-0.2~0毫伽之间为主,与鸡冠咀Ⅶ号矿体上部的重力场-0.2~0毫伽之间类似,表现出较明显的北东向的分布规律。因此,该地段有发现新矿体的可能。

图6 鸡冠咀铜金矿地质—地化找矿模式图

总之,无论从其所处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还是与已知矿体成矿特征类比,认为矿区边深部仍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通过进一步勘查工作,有望找到一个中型铜铁金矿床。

[1] 余元昌,张国胜,雷如亮,等.鄂东地区铜铁金成矿条件与成矿预测[R].大冶:湖北省鄂东南地质大队,1990.

[2] 金尚刚,胡清乐,刘成平,等.湖北大冶鸡冠咀铜金矿接替资源勘查报告[R].大冶:湖北省鄂东南地质大队,2009.

[3] 柯于富,金尚刚,方立虎,等.湖北大冶鸡冠咀矿区、桃花嘴矿区深部铜金矿详查地质报告[R].大冶: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2015.

(责任编辑:于继红)

Analysi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Jiguanzui Cu-AuDeposits in Daye City,Hubei Province

KE Yufu, CAI Hengan, DU Kai, WU Yongxiang, YUAN Hongwei

(FirstGeologicalBrigadeofHubeiGeologicalBureau,Daye,Hubei435100)

Through geological prospecting in Jiguanzui Cu-Au deposits in recent years,the authors have acquired a lot of the deep geological,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According to deeply research on the deep geological、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they have preliminarily summarized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and established the prospecting model.In this paper,they propose a lot prospecting potential areas such as Chenyanli area,the deep of the southern deposit and the fault-depression basin in the northern deposit,these areas are important for future work.

Jiguanzui Cu-Au deposit; ge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prospecting model; prospecting potential

2016-09-08;改回日期:2016-10-26

柯于富(1970-),男,工程师,地质矿产勘查专业,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E-mail:394260585@qq.com

P618.41; P618.51

A

1671-1211(2016)06-0817-08

10.16536/j.cnki.issn.1671-1211.2016.06.004

数字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2.1736.X.20161109.1112.028.html 数字出版日期:2016-11-09 11:12

猜你喜欢
长玢岩鸡冠北东
内蒙古银宫山地区闪长玢岩脉锆石U-Pb 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铀矿化关系研究
鸡冠的由来
建平博物馆藏辽代鸡冠壶
内蒙古北山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床闪长玢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成矿意义*
铜井矿区矽卡岩型矿床成矿论述
NE向晚期闪长玢岩脉破矿规律研究:以对I-5号矿体的影响为例
双子塔下鸡冠红
河北省寿王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罗平金鸡峰丛“种”在油菜花田间的群山
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