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灵 庞宏娜 李昱材
【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校党员干部正确权力观的内容,分析了高校党员干部在权力观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党员干部权力观引正途径。要以思想建设为根本,教育和引导广大高校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党性教育为核心,教育和引导广大高校党员干部解决好利益观、地位观问题。
【关键词】 高校;党员干部;权力观;引正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1]高校党员干部权力观引正研究,对于建设高素质的高校党员干部队伍,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党员干部正确权力观的内容
1、权为广大师生所赋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类社会的主人,理应拥有一切权力。毛泽东曾经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毛泽东还多次强调:“我们的权力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工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3]江泽民也明申:“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4]胡锦涛同志更加明确的指出:“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广大人民谋利益。”[5]实质上“有权”意味着“有责”。邓小平强调:“执了政,党的责任就加重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就加重了,我们领导干部的责任就加重了。”[6]高校党员干部作为党员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广大师生赋予的,高校党员干部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
2、权为广大师生所用
权为广大师生所用就是强调高校党员干部掌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广大师生的利益,为人民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一个政党要想执好政,就必须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掌好权、为人民用好权,始终坚持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于人民,而不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同理,高校党员干部要想管理好学校、发展好学校,就必须利用广大师生赋予的权力,为广大师生谋利益,为广大师生服好务,而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铺路,为自己谋利益。
3、权需广大师生监督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必须接受广大人民监督,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权力运行的重要保证,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发展迅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财富十分丰富,权力所面对的诱惑太多太多。党员干部的权力观面对诱惑可能会出现异化现象,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监督。作为高校党员干部要把监督看成是一种约束、爱护、警戒,要自觉的接受组织监督和广大师生监督。
二、高校党员干部在权力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1、权力不作为
权力不作为是指一些高校党员干部在具体工作中,作风漂浮,工作马马虎虎,不真抓实干,搞形式主义,权责失衡,造成权力“缺位”而引起的权力异化。有的高校党员干部官僚主义严重,在具体工作中,不注重深入广大师生,不深入基层,偏听偏信,不了解实际情况,对广大师生的实际困难不闻不问;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能敷衍就敷衍,责任意识淡漠;在决策时,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主观臆断,工作盲目瞎指挥。
2、权力滥用
有的高校党员干部在招聘工作中,任人唯亲,而不是选贤与能;在采购设备时,从亲朋好友手中购买,而不是货比三家。有的党员干部则独断专行,“土皇帝”作派严重,他们在实际中忽视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必须经集体研究的事情上搞“个人专断,有的甚至将个人意志凌驾于集体意志之上;有的“家长”作风严重,老虎屁股摸不得,把上下级关系搞成旧社会那种君臣父子关系。
3、权力腐败
有的高校党员干部把广大师生赋予的权力当作发财的工具,在招生、考试、人事招聘、工程招标中进行权钱交易,为自己疯狂敛财,把为人民服务,视为“为人民币”服务。有的进行权色交易,包养情妇,丧失了做人的基本道德。有的为了安插自己的亲信和亲属实行权权交易。有的高校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沦陷,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严重,他们贪图吃喝玩乐,沉迷灯红酒绿,不该去的地方去了,不该做的事情做了。还有的高校党员干部把权力朋党化,拉帮结派,官官相护。
三、高校党员干部权力观引正途径
1、以思想建设为根本,教育和引导广大高校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使一个人的人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可以使一个人的人生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可以使人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是引导高校党员干部为广大师生掌好权、用好权的基石。只有切实的解决好了广大高校党员干部的“三观”问题,他们才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权力面前不迷失方向。教育和引导广大高校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引导高校党员干部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是高校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高校党员干部要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审视自己的权力使用,真正做到“严以用权”。
2、以党性教育为核心,教育和引导广大高校党员干部解决好利益观、地位观问题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最高最集中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其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强高校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高校党员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组织纪律观念,不断强化先锋队意识、宗旨意识,从而坚定其党性观念。我们说有的高校党员干部党性观念强,是指他们在具体工作、生活方方面面都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都能坚持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广大师生利益高于一切,都能始终与广大师生保持血肉关系,都能正确的处理多数与少数、个人与集体、上级与下级的关系。良好的党性观念可以使高校党员干部认清自己作为共产党员没有特殊利益,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学校全局利益为重,以广大师生利益为上;可以使高校党员干部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应该坚持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地位观。引导高校党员干部处理好利益观、地位观问题,是高校党员干部引正权力观的重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
[2]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3]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581.
[4] 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1.
[5] 胡锦涛.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职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EB/OL].中国政协网,2011-7-04.
[6]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03.
【作者简介】
刘玲灵(1979-)女,辽宁丹东人,沈阳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教师,副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