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文章分析了当前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对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进行科学化管理对策:加大选拔、选配机制改革,实现人选最优化管理;加强教育培训,实现教育培训专业化管理;实行上级监管的岗位职业化管理。
【关键词】 人选最优化;教育培训;岗位职业化
一、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选拔方式非人选最优化
(1)受地域限制,后备力量匮乏。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普遍存在“五化”现象,即年龄老化、知识低化、思想退化、党性弱化、能力矮化。这种受地域限制,只能箩里选瓜,不能实现人选最优化。
(2)上级圈定,党员投票选举。上级圈定好人选,交村里党员投票选举产生。只要是上级圈定成为人选的,基本上都能获得通过,因为党员在选举投票前首先获得了人选的有关方面“优秀”信息。这种选举存在很大问题,一是不能体现民主集中制,代表群众意愿;二是不能体现竞选制,选出优秀的村党组织带头人。
(3)前离后任式。即前任离任了,村委主任理所当然地升任支部书记,谓之有工作经验,熟悉情况。客观地说,这种方式制约着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的素质。
2、教育培训非专业化
作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在社会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应该与时俱进,有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实践活动。然而,农村党组织带头人的教育培训普遍缺乏。
(1) 培训制度不健全。多年来,村党组织带头人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组织、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考核等都没有很好的具体安排、落实。因而,在培训时间上没有得到保证,一般年初做计划7天,年末实际安排2-3天,有时年终忙不过来就组织一天突击学习完事。
(2)培训针对性不强。目前县委政府虽然很注重培训方面的工作,但由于受到师资力量、财力、物力及培训对象自我要求等方面的制约,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路子及党风廉政教育、政治素养提高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技能等方面,只能作通报式的学习,没能分期分批进行针对性地培训,因而出现汲取知识吃“大锅饭”的现状,既浪费了时间,也减弱了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3)培训实效性不强。新形势下,各类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目前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一般仍以理论培训为主,培训模式陈旧单一,培训内容不切实际,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通用性内容多,博业性内容少,理论性的多,操作性的少;教育培训方式上仍是“灌输式”,教需脱节现象较严重,教育培训实效不突出。
3、岗位非职业化
(1)身份不明,待遇低。当前我们的农村党书记既不是事业编制,也不是公务员。工资待遇低,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后顾之忧无保障。他们的工作都是以自己的农业生产生活为主,兼职做村党组织工作。所以,削减了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对村党组织带头人的职业化管理。
(2)管理机制不完善。从2009年以来,一些县级开始实行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但由于村党组织带头人的非职业化管理,很多村级管理目标达不到要求、带头人责任追究也难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往往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可以完成任务。所以对村党组织带头人的考核、监督管理也就形同虚设,没有约束力。
(3)在政治上上升渠道狭窄。现在由于政治体制和干部体制改革、机构精简、编制压缩、企业转制等因素,村干部上升的机会只有通过乡镇公务员考试招聘,上升渠道比较狭窄。因此,村党组织带头人工作积极性不高,岗位吸引力不足,影响了对村党组织带头人的职业化管理。
二、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科学化管理探索
1、加大选拔、选配机制改革 ,实现人选最优化管理
(1)限定参选条件。设定参选人年龄文化,加强对候选人任职资格的把关。
(2)拓宽选拔范围。根据各乡镇实际,打破地域限制,将选人的范围跳出本村、本镇、本县(区、市)。采取企业选、社会聘、异村调、本村出、机关派等多种有效途径从企业家、私营业主、机关干部、农业科技人员、回乡知识青年、复退军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生村官中选拔村党支部书记。
(3)建立完整的人才储备机制。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后备干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考察,对重点培养对象实行村党委成员联系,村党支部书记帮带制度。乡镇也要定期做好后备人才经常指导、集中培训工作。对于表现优秀、条件成熟的大胆提拔使用,对于群众反映较差和不适应工作的后备干部要及时调整。
2、加强教育培训,实现教育培训专业化管理
(1)规范培训体系。当前,对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还属于零散型、过渡性、短期型,总体形式不太规范。因此,把村级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安排固定的培训时间,落实培训的年度专项经费。确保每年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进行不少于7天、40个学时的集中培训,不断提高村级带头人队伍素质。
(2)丰富培训内容,注重培训实效。乡镇要深入摸清村党支部书记目前需要提高的知识门类,依托农校、党校、职业中学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培训平台,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特色班,加强对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实用技术以及新农村建设、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把培训课程安排在典型案例所在地,在理论培训结束之后,通过组织实地参观考察、典型座谈交流等方式,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互动性,巩固培训的效果。
(3)建立学习长效机制,提升综合素质。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终身学习的时代。面对这样的时代,村党组织带头人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学习的长效机制,通过搭建学习平台,创新活动载体提升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综合素质。如采取每年定期举办一期“书记学习活动周”。活动采用围绕主题发言、情景模拟、共同探讨、县委领导与会提要求的形式。通过在学习和“自我培训”中 ,从周边村屯的创新实践、书记同行们干事创业的生动实例,在思想上、行动上得到洗礼,让书记们对自身有更清醒认识,从而不断提升自我。
3、实行上级监管的岗位职业化管理
(1)完善带头人的经济待遇保障机制。一是建立村党支部书记结构报酬制度,在保障底数并逐步提高的前提下,村党支部书记的报酬可以按“基础工资+效益报酬+考核奖金+工龄补贴”四部分来设置。二是建立村党支部书记养老保险体系。在自愿参保的前提下,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贴、政府补贴的原则,逐步为在职村党支部书记建立养老保险,补贴额度要与他们的工作年限、工作业绩挂钩。
(2)建立健全实绩考核办法。每年年初,对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目标进行细化量化,每年年末或任届期满,通过“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考核方式,进行实绩考核,准确评价履职情况,考核结果作为落实村党支部书记业绩考核奖励、评先进等激励措施的主要依据,严格兑现奖惩。
(3)规范内部监管。一是要注重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对村党支部书记目标落实进行长期监督。二是要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三要严格执行任内审计、离任审计制度。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有条件的乡镇可以每年审计一次;届满或离任时,必须进行审计。审计结果作为村级党组织书记任免、轮岗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胡伟.理论、制度与方法:党的建设科学化取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2] 杨新红.新时期农村党群沟通机制的创新——困境与进路[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2(01).
【作者简介】
黎桂芬(1965.11-)女,壮族,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