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语境下国产电影IP改编热潮

2016-06-08 14:58杨丽坤李佐彬
电影评介 2016年6期

杨丽坤 李佐彬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电影产业“矩阵式营销”也初步形成。在网络大数据不断向电影产业进行渗透的前景下,电影产业传统的商业操作方式也将逐步被取代,一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影产业变革也即将爆发。正如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先生所言:伴随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网民的不断扩大,电影在生存环境、格局、方式等方面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当互联网渗透到电影产业时,便产生了我国的IP电影,在“蝙蝠效应”的影响下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标志性存在。目前我国电影市场中IP电影已成为抗衡好莱坞大片的主力军,例如“IP电影”《捉妖记》《寻龙诀》《滚蛋吧,肿瘤君》《左耳》等在票房上都大获成功,这些新生的电影作品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是电影市场中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景观。

一、 目前我国IP电影发展的状况

在文化产业领域里IP即著作权、版权,它可以是一部文学作品、一部动漫、一个影视作品、一个游戏、甚至一个玩具素材的版权,比如我国的四大名著、漫威漫画公司创造的美国队长、J.K.罗琳创作的哈利波特等是非常经典的IP。优质的IP可以转换成各种媒介形式,因而商业价值和可复制性都较高,深受投资者的青睐。现今流行的“IP电影”是指以资本运作为前提,将具有网络基因的IP资源改编成电影,例如电影《小时代》系列,电影采用非线性方式、串联化方式、碎片化方式、拼接化方式的叙事形式,在娱乐方面、游戏方面和互动方面都很强。IP电影通常依据大数据对用户喜好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作,以此满足消费者需求,是在和粉丝进行相互交流设计、相互思维碰撞后而诞生的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影视产品。[1]是互联网时代具有独特审美气质的影视文化产品。需要强调的是这和传统意义上对经典作品后进行翻拍是完全不同的,IP电影是针对相同故事的核心部分进行开发使之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文化作品而不是进行简单的复制。

近几年各大影业如光线、阿里、乐视等相继推出的IP电影在争夺用户、开发优秀IP方面进行IP产业开发体系的建设中竞争极为激烈。各类热销网络IP如《三体》《小苹果》《一生有你》等也即将被搬上银幕。面对这种现象,有许多相关专业人士也表示出担忧,认为国产IP电影缺少理论指导会不会导致我国电影市场不够稳固的根基发生坍塌,尤其是面对即将在2017年全面开放的引进分账影片配额制,好莱坞那些早已对中国电影市场虎视眈眈的超级IP大片将对国产电影发起全面进攻,我国的电影市场是否可以战胜这次危机还需拭目以待。[2]北大戴锦华教授所呼吁的“中国电影正面临整体坍塌的危险”言论并非哗众取宠。我们面对眼下IP电影繁华绚丽的泡沫般表象一定要提高警惕,那么在资本当道的现状下,对IP的这股狂热潮流我们怎样保持客观的态度、冷静的心理、理性的认识,可以从“国产IP电影”的三大功能入手进行辨证思考。

二、“国产IP电影”的三大功能

纵观目前“IP电影”进行创作的市场环境,“互联网+”已然成为市场的主流发展趋势,而这里的“+”并不是简单的“+XX传统产业”,而是在经过融合和相互碰撞之后形成的一种可以互动、相互适应与相互对流的过程。“互联网+电影”就十分清楚电影产业对于重组价值链的要求。正是在现代化产业转型的背景下我国IP电影展现出了它的功能——电影和资本的转换器,电影和互联网的中转站与电影产业升级换代的催化剂。从中可以看出在互联网背景下对电影IP进行开发既有积极的创新作用也有消极的反噬效应。“互联网+”在给电影市场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反映出了我国电影一直存在的弊端。从客观上讲我国目前的IP电影还远不能和好莱坞电影中对于超级IP进行开发的商业体系相比较,还尚未实现从娱乐中将文化提炼出来的经验,也未能实现把对政治进行的诉求内化成影像肌理。对电影作品进行创作时仍以概念炒作为主,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民族精神的核心尚未被开发。

(一)电影和资本之间的“转换器”

眼下网络公司陆续进入电影业进行资本经营主要是由于电影IP所具有的潜在经济价值和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IP作品受到市场的青睐和大众的狂热消费,这不仅满足了粉丝对文化进行的想象也使观众情感进行集体性的爆发;另一方面,IP自身在资本方面的转换率极高使得它不仅投资风险小而且资金回笼周期短,所以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因此在资本市场环境下,炙手可热的IP成为电影和资本进行转换的转换器。[3]我国IP电影成为电影与资本之间进行对话、进行交流、进行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正是因为它自身的粉丝优势、人气优势以及知名度优势,使得其在市场效应下取得的资本增值效应,在票房上自然屡创新高。

然而在对IP电影进行投资热潮下却隐藏着“缺乏原创力”、“缺乏市场延续性”等创作问题。关于《新华字典》和“俄罗斯方块”将被改编为影视剧的消息一经传出,不仅令所有观众大失所望,实在有借“IP开发”的名义进行资本聚拢之嫌。这种对观众进行过度迎合的宣传常常使创作者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内容而导致作品质量得不到保障。而且这种只看重资本而忽略其艺术性的创作观念也不能真正给电影市场带来活力,其作品更无法成为经典。这在发生的“综艺电影相互争夺”事件中便已见端倪,由综艺节目改编的大电影《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在票房上大获成功,从表面上看这为缺乏剧本的影视公司抛下了希望的种子,实际上却给电影市场造成了混乱无序的作品开发乱象。除了如《狼图腾》《战狼》以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几部在创作上可圈可点的影片外,目前充斥国内电影市场的各类总裁元素、小妞版元素、小鲜肉版元素等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电影“IP”元素,只能算作空洞的概念炒作。[4]与那些具有生命力的好莱坞经典电影中例如美国队长、蜘蛛侠、蝙蝠侠等IP是无法比拟的。有些国产电影过度追求资本而忽略了作品的艺术质量和文化内涵。所以我们必须警惕在华丽浮夸的银幕表象下所存在的泡沫式的根基,不能被高额的票房收入所蒙蔽,要防止因艺术失衡而给电影市场带来的灾难。

(二)电影和互联网进行对流的“中转站”

伴随互联网在电影各个环节的不断渗入,使得网络公司在整个电影的产业结构链都紧密联系。以阿里影业、乐视影业、合一影业为首的网络公司通过“大拇指规律”和“蝙蝠效应”的驱动,加快了对IP电影进行开发的步伐。此外他们在网络运营方面的优势是传统影视公司所无法比拟的,例如通过网络平台建立的大众筹资平台、娱乐宝平台、百度游戏平台等,还有网络云计算、网络大数据作为参考依据以及电商进行在线售票等,都打破了以往互联网公司与传统影视产业进行合作的方式,形成了具有立体化、多维化的商业运营模式,使得多方利益实现共享以及扩大规模而带来的经济效益,IP电影成为网络和电影之间的“中转站”,其市场功能以及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日渐突出。目前娱乐产业已日渐向综合方向发展,社交媒体正联合移动网络公司形成新的产业闭环圈,电影在整个产业链中都已经被植入网络基因,网络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但为电影产业融入紧跟时代步伐的网络基因,其自身也依据网络大数据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优势,以投资业务、融资业务、宣传业务、发行业务为主贯穿整个线上以及线下,实现市场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促进从电影产业衍生出的例如在线购票、电影相关网游等的开发,保证我国IP电影实现以O2O的产业链方式进行运营。“IP电影”是一种新生事物,虽然可以给电影市场带来活力,但同时也伴随着反噬效应,即IP电影作为“中转站”有时候也会“失控”。主要体现在对电影衍生品的开发混乱无序,缺乏质量保证。例如以作为IP电影衍生品之一的游戏开发来看其背后所隐藏的产业危机。根据北京商报的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仅2014年一年就有59部电影改编成游戏进入市场,引发了一场通过游戏市场进行淘金的热潮,然而最终能够延续下来,成为经典的游戏却寥寥无几,这在文化资源中就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三)电影产业进行升级和换代的“催化剂”

IP电影的不断问世在国产电影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格局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电影《战狼》开拓了军事题材的电影类型,影片《狼图腾》促进了中法电影的合作关系,电影《捉妖记》则使科幻题材的电影进入了一个新世代,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更是重振国产动画的重磅力作。目前在网络院线和传统影院的共同作用下,使电影市场发展迅速,不断壮大,观众的需求也日渐多元化,在多方力量的共同驱使下,使得以互联网为基础的IP成为我国电影产业进行升级和转型的“催化剂”。IP电影要想同时实现具有理想化的电影艺术价值和满意的票房收入,需同时依靠电影创作者及作品的水平和审美能力,以及观众对电影的审美能力和欣赏口味,二者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完成IP创作的终旨。

目前我国的IP电影仅仅只是在进行概念营销,还处在炒作阶段,对IP电影的文化内涵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开发,在商业运作中也仅靠资本驱动而没有系统化,这样的IP电影就称不上真正的“中国经典”。目前我国进行IP电影开发的工业体系尚不完善,我国本土IP电影只有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等共同努力下才能建立起完善的IP电影商业系统,这仍需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

结语

在网络时代的带动下我国本土电影IP产业发展迅速,它的崛起使整个电影市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市场价值的转变,电影在创作形式和创作结构方面也必然发生改变,但目前我国电影IP在质量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国产电影要想长远发展下去不仅要有市场价值,还必须保证电影质量与作品文化品质,只有这样,影视作品才更具生命性、更有价值,国产电影才可以在世界电影的舞台上得以生存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