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风
编者按:
2015年以来,“女司机”成了网络热词。百度“女司机”词条,居然搜索到相关信息7800余万条:“女司机油门当刹车”“女司机掰断方向盘”“女司机上午拿驾照下午撞人”“惹不起的女司机”“成都女司机被打”……甚至网友对骂都拿“女司机”说事:“你全家都是‘女司机!”网上更有“女司机奇葩车祸”视频集锦,似乎“女司机”就是“不靠谱”甚至“马路杀手”的代名词。按理说,如今我们已进入汽车时代,私家车暴增,交通拥堵,无论男司机还是女司机,谁都无法保证自己开车上路不出交通意外。那么,为什么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有关媒体,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女司机”拎出来说道说道呢?难道女性驾驶员真的有着某些因为性别原因而与男司机不同的地方?“女司机”成为网络热词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社会心理?广大女性驾驶员又该如何看待“女司机”现象?
2015年5月22日,北京市四环路上发生两车相撞事故,当事双方都是女司机。两人下车后激烈争吵并发生厮打,造成交通拥堵。耐人寻味的是,两名女司机争吵时互呛对方:“你全家都是女司机!”
“女司机”被公认为2015年度网络热词。关于“女司机”的段子比比皆是:有人在十字路口看到一辆车的雨刮器突然启动,赶紧避让:“肯定是女司机要右转!”有人看到前面一辆车突然左变道又右打方向变回原来车道,走出一条华丽而诡异的路线,立即断定:“肯定是个女司机!”追上去一看,果然没错。故此有人开玩笑说,在马路上快速识别女司机,已经成为每位驾驶员迫切需要掌握的“生存技能”。
玩笑中聚焦的是女司机的奇葩失误。近年来,由女司机操作失误引发的事故甚至惨剧确实屡屡发生,“女司机”几乎成了“马路杀手”的代名词。下面综合媒体报道列举几起典型案例。
2013年6月,浙江宁波奉化一小区发生一起惨烈车祸。一女业主刚领驾照不久,在小区车库倒车时,把在车后指挥倒车的丈夫顶在了车库墙上。女司机从车窗回头看时,头被夹在了车门和车库门框之间。夫妻俩双双离世。
2015年3月,深圳宝安机场高架桥上发生一起恶性事故:一女司机驾车撞入人群,致9人死亡23人受伤。24岁的肇事女司机也在车祸中丧生。肇事的是一辆奔驰轿车,事发地为候机楼拐弯处的下客区。有目击者称,当时有人在高架桥上看飞机起飞,没想到遭遇夺命车祸。
2016年2月,江苏南京发生一起车祸,一辆轿车迎面撞上一位推着电动车的行人,并将电动车轧在了车下。民警赶到现场后立即组织施救,遗憾的是被撞者当场死亡,现场一片狼藉。民警通过肇事车辆的行车记录仪调查发现,车子开过路口后,先是挡风玻璃反光显示驾驶员做了个什么动作,车子晃了一下,紧接着方向向右偏离,直到迎面撞上推电动车的行人。整个过程中,车子不仅没有任何向左打方向避让或减速的迹象,反而突然加速,这让民警感到蹊跷。进一步调查得知,肇事女司机高某当时竟然在用发夹夹头发!原来,当天早上高某没整理好头发就出门了,上车后一边开车一边用发夹夹头发,就在她低头的一刹那,车祸发生了!
无独有偶。去年10月,江苏镇江一名女司机因为开车时的一个小动作引发悲剧:从监控画面上看,当时的道路通行状况及视线都很好,一名老太太正在路口走人行横道过马路,这时女司机驾驶的小轿车没有任何减速地撞了上去。老人被顶上轿车前引擎盖,在汽车开出七八米后摔到马路中间。老人被送医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民警调查后得知,肇事司机在开车过程中看到放在副驾驶座上的坤包的包带绕在了手刹上,于是侧头伸手想把包带从手刹上拿开,惨剧就在那一瞬间发生了。
2016年3月,安徽蚌埠一小区发生多车连环相撞:肇事的是一名女司机,她驾驶一辆轿车在小区内的一条道路南侧停车,踩了油门没反应(疑似穿了高跟鞋),就用了一点力,没想到油门踩重了,车后部剐蹭到旁边停着的一辆私家车,被撞小车的车头保险杠当即掉落。情急之下女司机忙踩刹车,结果误踩了油门,造成停在路边的其他三辆车连环相撞,四辆车车尾连着车头,中间的两辆小轿车首尾均受损……
在一桩桩奇葩交通事故中,“女司机”这个有着网络嘲讽和恶搞意味的特殊称谓“脱颖而出”,成了年度网络热词。2015年5月份的一则“成都女司机被男司机暴打”的新闻,再次将“女司机”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5月3日下午,一段“男司机将女司机逼停后当街殴打”的视频引发数万网友转发,画面中男司机动作凶悍,35秒内4次踢中女司机面部,致其脑震荡。这种恶劣行径顿时引发公愤,激起广大网民对男司机的声讨和唾骂。但仅仅一天后,当事男子的行车记录仪拍摄的视频在网上传出,舆论顿时大逆转,整起事件变成了“一次因女司机违规变道而引发的血案”。原来,暴行起因是女司机强行变道、别车。舆情风向迅速一边倒,不少网民为施暴行为叫好:“是我我也打!”“为民除害!”……网民很快对涉事女司机进行人肉搜索,事态愈演愈烈。
众所周知,同样一起交通事故的报道,如果肇事的是女司机,“女司机”必然成为关注点,而相反,男司机的性别则往往被忽视。为何“女司机”容易成为噱头,总是被抹黑?这跟长期以来人们对女性的偏见有关。传统观念中,女性的角色似乎更多地被定位为相夫教子,而不是跟男人一样在社会上“抛头露面”,所以驾驶汽车这种“男性化”的活动当然不适合女人。凤凰评论《自由谈》有言:将“女司机”污名化,是社会分工中“病态的男权视角”残留的产物,也是男权本位观念对女性突破垄断的排斥,其基本手法就是以偏概全。
然而,除去社会上对女人开车的偏见,女司机频频惹事是其被污名化的客观原因,这一点不容回避,也的确跟性别差异有关。研究发现,从生理、心理条件来说,女司机确实比男司机更有“马路杀手”的“特质”。
从生理上,女性驾驶员判断能力和处理能力不如男性。对复杂反应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男性驾驶员“速度估计”检测的合格率占84%,女性只占71%;女性复杂反应判断的失误次数较男性多,尤其是有蜂鸣器声音时,有的女性往往左、右手和脚同时松开,说明女性驾驶员对于突发情境的处理能力不如男性。另据日本一项实验显示,面对突发情境,女性的反应比男性慢,反映到刹车距离上,相同情形,女性的刹车距离比男性长4米。女性的停车时间也比男性长,换挡和转向的表现也不如男性。此外,女性容易把刹车和油门弄错。2013年我国86起油门当刹车事故中,女性司机占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