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亚术
【摘 要】马头琴音乐是蒙古草原游牧文化音乐的精神文化成就,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中,探究马头琴民族音乐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拓展其文化外延意义深远。
【关键词】草原;马头琴音乐;民族文化
马头琴音乐于2006年成功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家首批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作为蒙古民族的典型性代表乐器,马头琴音乐越来越受到音乐界的青睐。
1 马头琴音乐的影响
关于马头琴的起源,草原上传扬着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个叫苏和的穷牧童饲养了一匹心爱的白马,后来骑它去参加王爷女儿的择婿赛马会并取得了第一名,却被嫌贫爱富的王爷悔婚和夺马,后来身中利箭的白马逃了回来并丧命在主人面前。后来,悲痛欲绝的主人梦到白马复活,梦中的白马告诉主人可以用它的骨头做琴来让它永伴身边。于是主人就用白马的骨头、筋和尾雕琢成了一只形似马头的琴,并时常用它拉琴来抒发自己的各种情感。之后,马头琴音乐就变为了蒙古民族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例如,在广袤的内蒙古草原生活中,有一个一直被人们所重视的习俗,即在每一把马头琴被制作出来之时,牧民们都要举办盛会迎接它的出世和举办试奏音乐会,足以说明马头琴音乐的影响之深。
马头琴音乐的存在和发展有着深厚而又久远的历史印记,它独具特色的艺术表达形式,成为蒙古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特有音乐艺术载体,长期以来在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沿革中独占鳌头。马头琴音乐艺术是勤劳勇敢的蒙古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和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蒙古族音乐文化中极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草原民族面对辽阔无垠、包罗万象的自然画卷,面对人与马、牛、羊、草原、蓝天、白云融为一体的发展图景,早已将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化和神化,以寄托他们无限的美好憧憬。而马头琴音乐则完美地映射了人与自然自由和谐的统一本性,把独有的民族文化融入了马头琴音乐的历史、精神和思想之中。在草原游牧生活中,马儿是牧民、骑手的朋友,是牧民劳动和生活的伴侣,朝夕相处,情同手足,是人们的心爱之物。于是,牧民们便把心爱马儿的形象幻化成有生命气息的马头琴物件,使其成为器乐永远地伴随着人们,并用其弹奏出各种音符和声响来表达自身的丰富情感,祈愿马儿和牧民自身都能永远年轻和充满活力。马头琴音乐中对草原景色的描绘、对骏马的颂扬、对湖泊的挚爱、对故乡的眷恋,处处洋溢着草原文化特色,使人类情感丰富到惊人的程度,是牧民们长期游牧生产生活实践和文化创新的成就。
2 马头琴艺术的特征与表现手法
随着时代的变迁,草原牧民的生产、生活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马头琴音乐也历经多年的艺术传承与革新,其表现手法也在不断演变。
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音乐艺术形式,马头琴音乐是一种在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多个地域的蒙古族中广为流传的民间拉弦乐器艺术,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用于独奏表演,也能够与其他乐器进行合奏表演,还可以用来给说唱表演、民歌演唱和各类舞蹈艺术进行伴奏等。作为一种家喻户晓的蒙古族特有的民族乐器,依据其存在于多样的地域及地域间的文化差异,马头琴乐器的叫法、外观、音效与表演形式都会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如有莫林胡兀尔、潮尔、胡兀尔、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多个名称。但一般来说,由于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族是生活在广阔草原的马背民族,马头琴文化和蒙古民族的马背文化必然息息相关,因而其外形与马头的形状相似,其琴杆的上部雕刻着马头的形状,其琴箱也往往覆之以兽皮,故而美其名曰“马头琴”。自本世纪初开始,马头琴表现手法逐渐地进行改革,积极地改变以前相对单一的表演形式,向着视觉表型音乐艺术转型。2005年初,神骏乐团开始运用站立姿势表演马头琴,也大胆地增加马头琴音乐中豪放、大气的元素,使得马头琴音乐的表演更加具有动感和自由,为马头琴音乐的后继者们开创了更多、更好地演绎马头琴艺术的先河,让马头琴音乐为更多的人所知晓、传播和服务,增强了其生命力。
作为一种拉弦乐器,马头琴的音色清纯而又圆润,旋律优美、而又高亢多变,既有小提琴的生动和细腻,又有中提琴的古朴和典雅,还兼具大提琴的饱满和浓烈,是与游牧民族的自由奔放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艺术形式,具有无限的感染力和生命力。马头琴艺术的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既可以用单音演奏,也可以用双音演奏,其特有且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传统泛音技法、装饰音奏法、潮尔演奏技法”和四胡技法等,都在广袤的草原上广为人们所熟悉、喜爱和使用,其所弹奏出的乐曲跌宕起伏,既能演绎出哀怨凄婉,也能表现出深沉肃穆,也能表达欢快悦动,还能展现出粗狂奔放,完美地阐释着牧民们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和绚丽多姿的草原生活,别具匠心地描绘出一幅人和自然共生共存共发展的完美图景。
3 马头琴的传承和发展的途径
马头琴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蒙古族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尊崇地位,也需要我们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途径来推动它的发展。
(1)在内蒙古有条件的民族地区,中小学要开设马头琴音乐赏析课程,并指导学生练习马头琴音乐的演奏技能。在高校加强马头琴音乐课程的开设,制定大纲、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方向性发展培养,让马头琴传统音乐后继有人、发扬光大。加强马头琴音乐实践环节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开设实践课,多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的表演能力。
(2)邀请社会团体、民间艺术表演的艺术家、艺人参与到学校进行专业教育指导,除了经典传统曲目外还有与时代伴随相生的新音乐作品表演。例如成立音乐大师工作是室,让学生有机会与大师同台表演等。内蒙古马头琴音乐表演家齐宝力高等在国际舞台上都是有影响的大师,可走邀请他们走入校园、走进学生。
(3)进行田野调查和采风,马头琴音乐来自于草原,来自牧民的生产生活,让我们的学生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产生活中,找到音乐的力量和源泉,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对马头琴音乐产生敬佩之情。传承马头琴音乐的学生多来自本民族的学生,学生可利用各种民族传统节日去学习,如参加草原那达慕、草原婚礼等活动,通过活动、节日感受和学习马头琴音乐。
(4)在内蒙古甚至国家的重大活动庆祝表演中,都应该为马头琴音乐表演提供一席之地。作为内蒙古蒙古族音乐艺术的象征,马头琴音乐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融合现代时尚艺术元素,培养音乐创作人、音乐表演者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同时还要加强马头琴乐器的改进,使其成为越来越普及的乐器。
(5)与政府引导的民族文化建设相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将每年的9月6日定为“文化遗产保护日”,提升了社会对包括马头琴在内的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并积极开展了对马头琴音乐艺术的收集、归类、科研、保护等整套工作。通过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使得马头琴音乐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得到了全社会普遍的关注。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多民族共同居住、进行生产和生活,共同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艺术形式,拥有非常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马头琴音乐便是其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枚瑰宝。在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朝着多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继承、创新和发扬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我们刻不容缓且任重而道远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齐·宝力高.马头琴演奏知识[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4:1.
[2]李红梅.马头琴及其音乐与蒙古族草原文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责任编辑:王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