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冠平(苏州大学敬文书院 江苏苏州 215006)
基于学科交叉的书院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以苏州大学敬文书院为例
黄冠平(苏州大学敬文书院江苏苏州215006)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大众化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和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苏州大学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于2011年成立了敬文书院,书院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如何立足书院,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探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并构建适合敬文书院的培养体系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学科交叉;书院制;创新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3.053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苏州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项目《基于学科交叉的书院制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5szyj09)阶段性成果
创新是以已经形成的思维方式提出有别于一般人或常规见解的思路为目标,在某一环境中,利用已有的物质和知识储备,以满足社会需要或理想化需求出发,从而改进或发明新的解决办法、途径、工具、功能、理论等,并能获得期待的理想结果的行为;创业是在经济、文化等某一领域开创新的事业、企业或岗位。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核心,而创业又是创新的延续,2010年教育部把创业教育名称改为“创新创业教育”,这说明了创新与创业是“双生关系”,二者天然地联系在一起。
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结合专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普适性和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精神、思维、行为方式、知识、实践和能力的培养,它贯穿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过去某些高校存在着两个错误的认识:一是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创业;二是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理解为素质教育。其实,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创新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组合,而是综合性、系统性的教育。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是一个团队、企业乃至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源动力,当代的大学生需要更全面的素质来应对社会环境和时代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人才是国家战略建设的根本,高校是高等教育的载体,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摇篮,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校改变以往过分注重传授专业知识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并以此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发展重点。上级文件多次明确,中国的高等教育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质疑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业素养的培养。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成为中国经济提高质量,适时升级的“双引擎”之一。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大众化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和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这维系着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应有之义。
苏州大学敬文书院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建院的目的在于探索如何在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杰出的创新人才并形成具有苏州大学特色的培养模式,这对推进中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于书院目标的完成将起到关键作用,乃至是决定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1.学生质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创新创业的前提是发现问题,提出质疑,长期的灌输式应试教育使中国的大学生较国外大学生在质疑能力上有所欠缺,敬文书院认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首先要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书院在学生宿舍内部开设答疑坊,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任何问题,书院导师则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书院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与老师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但是也发现极少一部分的学生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乐衷于“画考试重点”的学习,乐衷于寻找标准答案的学习与研究,缺乏质疑的精神,更谈不上创新。
2.学科多样性带来的挑战
苏州大学敬文书院学生不同于一般专业学院学生的单一身份,他们既是敬文书院的一员,又是所在专业学院的一员。书院学生来自11个学院,50多个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文理工学科背景,学科的多样性也会使同学们的思维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有利于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然而专业学院传统的以本专业为基础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训和培养方法已不能适用于书院的绝大数学生;如何利用学科交叉性、发挥“书院通识”的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创新培养方法从而能够兼顾书院所有学科的同学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导师资源紧张
敬文书院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结合实际实行导师制,导师分为学业导师、常任导师、社区导师和助理导师。常任导师、社区导师和助理导师负责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教育和生涯辅导等工作;书院的学业导师是书院导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都是由专业学院推选出的具有责任心的副高及以上职称的老师担任,在负责专业学业辅导之外,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他们更为重要的工作,然而学业导师在专业学院本身有着较重的科研压力,同时专业学院也会有一定数量的本科生需要导师指导科研,这势必会带来一个问题:导师能否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敬文书院学生的指导。
4.固化的教学形式
在高等教育过度专业化育人模式下,教学过程无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教师主导地位被绝对化、权威化,教学组织集中化,教学方式上主要采取大班集中授课、老师满堂灌的方式,教学方法单一化,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被忽视,难以培养出具有自主探究精神的创造性人才。
5.传统的创新能力评价机制
高校目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机制是“唯论文”,衡量学生创新水平的标准就是论文和著作的数量多少,此外学生的评奖评优与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的多少直接与挂钩,这可能会导致只重数量忽视质量的“形式创新”,这与我们最初的初衷相差甚远,如何引入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抛弃“唯论文”论,让学生真正能够沉下心搞创新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书院制下的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在理念、内容等方面都要与全人教育理念相契合,充分发挥导师和朋辈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作用。经过五年的探索和实践,尝试性地提出构建新型书院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金字塔”培养体系:即依托导师制开展“全程全员导学”,建立并完善“线上线下课程”,让学生参与“分层递进项目”,建立学校、企业、学生参与的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开展“多元协同创新”。
1.全程全员导学
加强队伍建设,以导师制作为培养体系的有力支撑开展全程全员导学,常任导师、助理导师、社区导师常驻书院服务学生。
(1)完善导师制制度。书院制定了详细的导师制实施条例,从导师的聘请、导师的职责、学生职责和导师的考核作了明确而又详细的规定,同时与专业学院充分沟通协商导师相关问题,保障导师制顺利而有效地开展。学业导师们两周至少一次和学生面对面交流,讨论相关学术前沿问题,同时鼓励并亲自指导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类项目,参加学科科研竞赛,指导学生申报各种专利和发表学术论文。
(2)发挥书院导生作用。为了促进同专业不同年级同学之间的交流,书院推出了“导生制”,让高年级优秀学生指导同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借助导生的帮助,低年级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都可以得到个别化的指导和学习帮助,实现学习目的,对于创新创业也更能得到方便快捷的专业指导。
2.线上线下课程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生为主体,强调“启发式”、“互动式”和“混合式”教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挥书院优势软化学科界限,加强交叉性,使得学生的后发展能力更强;另一方面在大学生自我教育和书院的通识教育中落实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1)优化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这也就求创新创业教育要具有课程设计的前瞻性;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教育,需要进行宏观性、创造性的设计,这就要求创新创业教育要不断提高课程内容的完整性;根据不同年级本科生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知识掌握能力,设计一套符合学生认知的课程,从浅到深,循序渐进,注重课程内容与实践的结合。
(2)创新培养方式。在培养方式上我们改变要过去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模式,借鉴西方的现代学习理论,注重体验、问题引导、探究和服务性。体验式学习强调“体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它经历的四个学习阶段(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与大学生从事科研的过程非常类似;问题式学习是一种为了解答问题而产生的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我引导,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与问题的解决中来;探究式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性学习让学生运用相关教育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学习方法。
3.分层递进项目
(1)设立院内专项科研基金。开展以学生兴趣驱动、学生自由组队、学科交叉的分层次递进的3I工程(交叉Interdisciplinary.探究Inquiry.创新Innovation)科研训练项目,既有针对大一、大二学生的基础性研究项目,也有针对大三、大四学生的创新创业应用型项目;既有为期一个月的初阶课题,也有为期一年以上的进阶性研究课题;不仅理工科的学生从科研训练中得到锻炼,文科类学生也能通过文献阅读、综述撰写获得探究精神的熏陶,做到研究课题分层次、参与学生全覆盖。
(2)参与院外各级项目。以3I工程为孵化,书院鼓励学生参与莙政基金项目、省级及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锻炼,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研。
4.多元协同创新
利用书院多学科交叉的优势,融合各学科优势搭建起一个学校、企业、学生相互融合、共同参与的“创客空间”,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先进的硬件设施和完整的链式体系。
(1)发挥院企合作作用。以应用为导向,将产、学、研相结合,书院积极与校外高新技术企业取得联系和合作,选拔优秀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科研实践,聘请企业技术专家或项目负责人作为他们导师,带领学生参与一些技术的开发和项目的基础研究,从而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2)打造创客空间。书院具有学科交叉的天然优势,书院鼓励学生将创意和想法变为实物,着力打造创客空间。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能够迸发思维的火花,拓宽自身视野,采用实践与亲身经历的方式,将人际交往、互动交流、动手能力、领导力培育融合于创客空间;对于具有一定实际市场价值的创客作品,进入创业孵化平台,进行创业实践。
参考文献:
[1]黄英杰.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哲学之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1):245.
[2]高文兵.众创背景下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16,1:49-50.
作者简介:
黄冠平,苏州大学敬文书院常任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