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招荣 龙鸿 孙小玲 于玮玮 马闯 梁红春
摘 要:为提高林木病理学实践教学水平,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从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试验以及创新性试验逐步开展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构建了具有天津农学院特色的林木病理学实践教学体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获得了较好的成果。
关键词:林木病理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6.034
Practical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Reformation of Forest Pathology in Local Universities
CHEN Zhaorong1, LONG Hong1, SUN Xiaoling1, YU Weiwei1, MA Chuang1, LIANG Hongchun1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henc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quality of forest pathology, from the basic confirmatory experiment, the comprehensive design experiment and the innovative experiments a series of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which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was developed step by step. Content of courses was enriched constantly and the model of teaching was improved continuously.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forest patholog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as constructed which stimulated students' active learning and achieved certain good results.
Key words: forest pathology;practical teaching;teaching reformation
林木病理学是植物病理学的一门分支,应用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危害、分布、病原、病害发展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技术。林木病理学的发展始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Robert Hartig进行了树木病害病原真菌学的基础研究,并在1882年出版了《Lehrbuchder Baumkrankheiten(树病学)》。该书的出版被视为林木病理学教科书的创始,创建了林木病理学的概念和基础,标志着林木病理学的诞生[1]。经过200多年的发展,随着林学、微生物学以及植物病理学等基础学科不断的发展,林木病理学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并趋于成熟。林木病理学是林业生产工作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是保障林业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以及林业在生态、经济方面的重要性认知和要求的提高,以各种林业病害防治和处理为主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林木林病理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林木病理学》是农林院校林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发展历史悠久。该课程内容涉及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等知识,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学生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一系列生物学科如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树木学、造林学、林木培育学、林木遗传育种学和森林经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普通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即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及其症状类型、病原、发病生理、发生规律以及林木病害诊断;各论部分是对林木常见的苗期、叶果部、枝干、根部病害种类、分布危害、病原、症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具体阐述[2],该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学生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3]。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4]。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对林业持续高效的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的学科,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践和课程实习两部分组成。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从基础验证性操作、综合性试验设计、创新性试验设计操作等循序渐进的过程,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巩固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实习通过深入到林业生产第一线,通过考察、学习、动手参与生产等环节,强调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应用。但是天津农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农林高校,林学专业建立较晚,同时受到地区经济布局、师资力量较薄弱、学校及二级院校经费短缺、实习基地较少等一系列的条件影响,天津农学院《林木病理学》实践教学在学习借鉴兄弟院校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抓住新形势下经济转型的机遇,不断采取了一些较实际的做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过3年的探索、改进、和创新,建立了适合自身办学特点的林木病理学实践教学体系。
1 《林木病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情况
《林木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安排在林学专业大三第一学期,理论课占40个学时、课程实验课占14个学时,其中验证观察性实验占6个学时、综合设计性实验占6个学时,创新性实验占2个学时。课程实习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结合林学其他主要专业课程如林木育种、森林培育等课程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理论学习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分组讨论及专题讲座为辅,结合进行课程实验和实习学习,以达到理论结合实践,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巩固专业基础知识。现行的试验环节多以验证性的观察试验为主,搭配少量学生动手的试验,如各类林木病害症状标本观察、各类真菌形态观察、动手制作培养基、分离培养病原菌等基础实验。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坚持“强化基础、开拓视野、立足本土、综合能力、推动创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对课程实验部分进行了优化改革,构建了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为一体的“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与平台。
1.1 验证性观察试验改革
在实践课程开始,利用一次实验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在校园及周边园林绿化带进行实地考察和病害观察,让学生完成林木病害调查报告一份,为后续自主创新实验打下基础,提供资料。结合室内盒装、瓶装及数字化标本的观察,使学生对林木及林木病害直观和系统认知。这项改革将教室扩大到校园和绿化带,在有限的经费和实习基地的限制下,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直观更亲近的学习机会,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1.2 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改革
与传统的验证性试验比较,设计性实验具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验内容的探索性、实验方法的多样性的特点。但是由于综合设计性实验对仪器设备的配置、实验辅导教师的配备、实验用房的准备、实验耗材的配置等有较高要求,鉴于学校条件经费及实验条件限制,笔者对本课程的创新性实验进行如下改革和优化。在完成前期观察和验证性实验后学生对林木病害、病原等基础知识有了整体认知后,安排进行综合性试验,让学生根据调查报告内容,选择1~2种病害,按照试验内容,设计并提交试验方案,教师进行检查和修改后,按照学生的方案进行分组,4~5人一组,在有限的资源下,尽可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自身诉求。确定试验步骤后,由学生就地取材自主采集样品,在室内制作植物干制标本,剩余材料用于室内病原菌分离工作,保存菌株,按照植物病原诊断的经典方法—科赫式法则(Kochs Rule)进行植物病害诊断过程。综合性实验涉及到的步骤较多,提前做好实验设计更有利于试验的顺利进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安排好自己的实验。在该部分实践课程教学方式上以标本、模型、图片为主,结合多媒体以及教学录像为辅,直观、形象地展示林木病害宏观症状及微观病原的结合等。为了丰富课堂内容,课题组积极摸索教学录像的制作,并获得2014年天津农学院实践教学录像一等奖。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本教研室建了2个林学实验室,共170 m2,实验仪器共165台件,总值372.5万元,有奥林巴斯BX53研究级显微镜、徕卡DM4000显微镜、耶拿定量PCR仪等大型仪器设备10台件,为林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设备和环境。
1.3 创新性实验改革
创新性实验实在前两项实验内容基础上进行了提升,并大胆创新,在本课程实践教学中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通过教师配给或自己购买种苗,学生亲自培养一个树种盆栽苗,为期1年,每4~5个人为一组,定期记录并上交培养情况,注意其病虫害发生情况,让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经历林木种植过程,从中领悟出林木病理学指导下林业健康安全生产的理念。第二部分结合毕业论文和为本科生提供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项目、省市和校级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等,为本科生开展创新研究搭建一个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自由申报。在前期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完成的基础上,少数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有课题经费或教师科研经费的支持下选定课题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对实验项目操作流程进行设计,提交研究内容和方案,组建学生研究团队协同完成,在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下,较为自由的安排时间和实验条件,在一定的时间下完成计划,并形成文章和报告等研究成果。在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下,近两年林学系学生已取得了国家级创新性项目1项,天津市级创新性项目2项,校级创新性项目2项,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篇。该部分内容增加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林木病理学》课程实习教学改革情况
林学专业采取林学专业主干课程联合教学实习的方法,在大林业的背景下,深入天津蓟县山区,以天津自然林、半人工林、人工林、苗圃等不同林分为主线,综合森林培育、森林经理、林木育种、生态、森林计测以及林木病理学等主干课程,是学生对林业知识进行系统学习,提高林学知识的实用性、动态性和区域性。在综合实习过程中,既有观察、考察,数据记录和整理,还需动手制作实物标本和数字标本,分小组分别完成大林业的固定课题和分课程的自选课题,形成文字报告和PPT 汇报的实践,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实践过程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实施以小组的组织形式,使团队内部有分工,有协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经过三年时间的积累,我们已经收集到事物标本两百多份,数字标本千余张,基本涵盖了天津地区林业植物种类。2015年11月,在天津农学院校内举办了林学综合实习标本展,展出精美标本一百余份,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此外,近年来新建实践教学基地10个,在保证完成实习的同时,积极为实习基地提供技术支持,使实习基地同时受益,做到双赢,以达到长期合作的目的 。
3 开展《林木病理学》实践教学的思路
3.1 建立并完善实践教学管理
从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及创新性实验逐步深入的规律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规范学生实验预习、方案制定、实验准备等过程,要求学生从实验方法建立、步骤设计、设备选择和使用、数据处理和分析、内容讨论等内容进行详细记录,整理出实验报告,鼓励和指导学生撰写论文甚至公开发表。此外,鼓励实验指导教师经常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进行研究和改进,保持一定的实验更新率,寻找更多适合本科生尝试的、本专业具有研究价值的实验内容,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研素质。
3.2 加强教学资料的收集和创作
结合该课程的实用性、动态性和区域特点,针对当前整体林木病害发展的趋势和天津森林病害的特点,对现行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更新和完善,既基于林木病理基础知识,又突出重点,使教学内容具有区域特色。此外鼓励课程组教师集体自制多媒体课件及大量录像、纪录短片等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参加学校教学基本功大赛和实践教学大赛,整体提高教学团队水平。
3.3 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的考评方法
在基础验证性实验中主要以个人完成形式进行考核,而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及创新性实验主要以分组形式进行,容易存在“吃大锅饭”现象。因此,要求教师在考察小组成果的同时要综合考虑团队成绩和单个学生态度,可以在报告过程中采取小组间互相评论和分段打分的灵活手段,帮助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3.4 开发资源,加大投入,强化实践基地建设
教学基地是农林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生产实习、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5-7]。校内实验(实训)室的建设是学校实践教学硬件建设的重要内容,天津农学院林学专业可依托天津市园艺教学示范中心和林学专业重点实验室的基础条件,坚持以教学改革应注重"能力为先、实践为上"的观点,开展一系列实践教学工作[8]。但是缺少足够的温室和培养室供于苗木的培养。学校应考虑积极建立和升级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合理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形成校内教学、校内外实践基地和产业相互促进的实践培养平台,以期为林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条件支撑。
参考文献:
[1]梁军,叶建仁.森林病理学发展[C]//2008-2009林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 ,2009:2008-2009.
[2]王慧敏.谈谈“林木病理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5):73.
[3]伍建榕,刘丽,韩长志,等.森林病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探索[J].教学研究,2013,36(1):105-107.
[4]周连伟,肖意风,刘康,等.基于“四模块三层次”实验教学平台下大学生素质培养体系的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14(3):15-17.
[5]肖海军,李小珍,熊忠华,等.植物生产类专业植保相关主干课程联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4(1):67-71.
[6]黄世霞,袁艺,刘学诗,等.完全学分制下提高植物学教学效果的探讨[J].山西农业科学,2008(12):130-131.
[7]王岚,付素静,李建新,等.园林专业《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以铜仁学院为例[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2):85-86.
[8]王丽丽,日孜旺古丽·苏皮,赵莉,等.《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3):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