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研究

2016-06-07 09:27彭青秀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产业链经营农民

彭青秀

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增强农户市场谈判能力、改变农业弱势地位、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等功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治本之策。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营模式[1-2]、运行机制[3-4]、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5-6]等方面,而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链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尚不多见。少量研究仅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产业链条分布不均等问题[7-8],未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而无法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事实上,农业产业链条的完善,对于推动农民合作社经营模式创新和农业结构升级,耦合“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农业产业链视角下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提出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和对策,创新经营模式。

1 农业产业链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1.1 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在农业产业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伴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法律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从2011年底的50.9万家增加至2015年10月的147.9万家,年均增长率达33.7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及社会和谐稳定。

作为连接市场和农户的桥梁,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但将分散的农户聚合起来,增强了农民的话语权,而且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科研、农资供应者、销售者、消费者等各方资源也得到了有效整合,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与壮大。农业产业链贯通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3大领域,链接产前、生产、加工、流通、消费5大环节,是农业发展的本质,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血肉和灵魂。在“农业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环节,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联系整合各方力量”,发挥“引领带动、融资融智、延伸、激活与聚合”作用(图1)。

图1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产业链中的作用Fig.1 The role of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the industrial chain

1.2 农业产业链条比较完整,产中环节分工深化

从全国看,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内容涉及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以及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技术、信息服务等众多方面(表1),形成了较为成熟“产、供、销、加”产业链条,合作带动效应显著提升。尤其是随着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的增多,部分合作社成立专业机耕作业服务队、除草作业服务队、喷药作业服务队、采收作业服务队等,向社员提供质优价廉的专业化、机械化服务,深化了产中环节的分工。

表1 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内容及所占比重Table 1 The service content and its proportion of the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1.3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合作效应提升

作为适应社会生产力和新时代生产关系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规模在市场考验中不断扩大。近3年来,随着实有社员人数的增加,带动非入社社员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表2),合作效应进一步提升。在逐渐适应各地农村实际的过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改变了农民和农业的弱势地位,为中国解决“三农”问题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

表2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人数Table 2 The number of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members

2 农业产业链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按照著名的施氏“产业微笑曲线”理论,农业产业链种养殖环节利润低,服务、加工、销售环节利润高。但是,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部分停留在利润低的种植养殖环节,从总体上看,恰恰是一个倒“微笑曲线”。2010年,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种植业占42.8%,养殖业占 30.2%,二者合计占73%。2011 年,上述比例分别为47.85%,35.06%和82.91%;2012 年分别为 44.5%,28.2% 和72.7%。而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技术信息、农产品贮藏、农产品运输、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等服务类合作社,分别仅占总量的27%,17.09%和 27.3%。

从整个农业产业链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处于较低层次的协同合作,合作组织对区域经济带动效应及行业发展推动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如表3所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均处于产业链松散或链接不洽状态,产业链条长度较短。主要表现在:从产前看,主要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匮乏等问题;从产中看,生产主体主要为分散农户和少量农业大户,收益方式分配单一且容易产生纠纷,农户积极性不高;从产后看,配套设施薄弱、合作社抗风险能力差、成本回收慢。2.1 产前科技推广难度大、政府支持力度小

表3 农业产业链视角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经营模式及存在问题Table 3 Problems of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s of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based on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1)农业科研方面。①科研投入水平低。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GDP的比重)仅为0.77%,而国际平均水平为1%,发达国家一般为3% ~5%,明显低于国际水平,导致中国农业的发展始终处于低端水平。②科研人才流失严重。科研体制存在缺陷,科研管理体制不合理,导致每年中国农科院所的科研人员流出率约为职工总数的3%~5%,并且大部分是副研究员以上的科研骨干和技术后备力量,进而致使中国农业科技转化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

(2)农业科技推广方面。①科技推广经费缺乏。经费缺失导致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研机构匮乏,大部分地区不设立农经站,即便设立农经站,相关的配套设施缺失,加大了科技推广的难度。②推广人才老龄化严重,专业技术人才少。经过调查取证,某县的农技人员中,初高中文化程度占48%,中高级职称仅13%,即便接受培训的工作人员,由于年龄偏大及知识基础薄弱,接受新知识能力差,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3)政府支持力度不强。尽管政府已意识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产业链中的作用,逐渐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政奖补激励。然而,依然存在奖补条件多、门槛高、激励力度小、资金监管不力等问题。如河南省某市规定,对流转面积13.3hm2以上,流转时间满2年,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且至少进行收益分配1次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3 000元/hm2的奖励,致使90%的专业合作社并不能够享受政府资金支持。

2.2 产中农户“小而散”,生产积极性不高

虽然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增长迅速,但入社社员人数仅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0%左右(日本为99%左右),“小而散”的家庭经营依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承包地碎片化所造成的经营分散化,使得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难以实现,农户收益分配方式主要为土地租金和相应的劳动报酬,致使农户的收益与生产效益脱节,农户生产积极性不高,导致每年撂荒的土地有近200万hm2,且有蔓延之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大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农村空心化,务农人口老龄化,农忙季节缺人数,从而出现了农业兼业化、副业化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部分土地在低效益的状态下粗放经营,直接影响农业产业链的中间链环,合作社的风险加大,进而影响农业产业链的稳定发展。

2.3 产后配套设施薄弱、抗风险能力差

农产品的流通、存储等配套设施薄弱,导致中国农副产品存在滞销、损耗严重,直接影响合作社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①农村流通体系发展缓慢,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不仅流通效率低,而且风险大、交易成本高,难以同组织化的城市流通抗衡。②农产品的存储面临瓶颈约束,因存储设备缺乏,导致合作社损耗严重;③缺乏科技和市场指导,产销难以对接,不但影响农产品价格的稳定,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民消费能力的提升。

3 农业产业链视角下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

3.1 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整合农业产业链

要想分享农业产业链中更多的附加价值,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必须改变农业专业合作社仅仅是农产品初级产品供应者的地位,拓展合作领域,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依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及时代特征,农民合作社经营模式必须克服“小农业,大市场”的约束,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结合中国农业实际和发达国家的经验,应采用“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二者分工协作,整个农业通过产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中的家庭农场以及产后的合作社或农业流通企业有机地联结成为一个综合系统(图2)。

图2 “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Fig.2 Family Farms+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model

3.2 延伸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条的具体措施

3.2.1 产前积极开展政产学研合作,提升产业品牌竞争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研发能力不高,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合作社主体、科研院所主力的作用,深入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围绕优势产业,组织多领域的政产学研活动专场对接会,“努力激荡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用好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促进农业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快速转化,实现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前端的优良种子培育、种植技术推广等领域延伸,“推动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3.2.2 产中将家庭农场嵌入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在以小农为主的经济内,传统农业不可能转变为现代农业,信息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也不可能实现。因此,要实现信息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应该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为抓手,将家庭农场嵌入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是为以家庭基本组织单位,从事适度规模化经营并自负盈亏的农业企业实体,它的存在一方面满足农业产业的生物学特殊属性、农业的技术进步以及家庭经济的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另一方面扩大了单个农业生产者经营的耕地面积,抑制了承包地碎片化。以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组建农民合作社,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制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农业提升发展的内在要求。

3.2.3 产后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农业升级

1)拓展合作社的经营层次,让农业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共享附加收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和增长绝对数都远远大于第一产业,产业间收入差距将会更加明显。而目前中国“70%的合作社没有涉及农产品的深加工”,这与发达国家90%以上农产品深加工率相比差距很大。因此,必须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结合本地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向农产品加工及深加工层次延伸。其次,秉持农旅交融、以旅促农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拓宽农业功能,将家庭农场、合作社与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充分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吸引部分高素质人才服务农业。

2)发展农村现代商品流通,打破合作社发展的瓶颈。要促进农村流通组织创新,实现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流通效率的要求,必须实现农村流通体系和城市流通体系对接,发展农村现代商品流通。具体措施包括:①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主导或采用PPP模式投资建设公益性的批发市场;在规模较大的新农村社区,吸引城市大型流通组织将分支机构延伸到农村。②大力发展专门的规模化流通合作组织。提高流通过程的组织化程度,尽可能减少流通环节,组织农民有效进入市场,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收入。③积极运用“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采用“农消对接”或“农超对接”模式,直接将农产品输入到城市,缩短产销流通链,提高流通效率。

3.3 延伸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链条的配套措施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差距,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安排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项扶持资金,并逐年增加;以贴息或PPP模式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仓储设施和加工企业;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等,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2)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一方面要加快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进程,推进农村土地顺畅流转,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另一方面要“做好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工作”,将土地合作、资金合作、劳动力合作有效结合起来。

3)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产业链优化提供智力支持。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不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还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注重合理配置资源,重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生产积极性高。培育和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产业链优化提供智力支持。

[1] 李明贤,樊英.经营模式、经营特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研究——基于湖南省浏阳市三家典型蔬菜类合作社的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4(2):81-87.

[2] 温铁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4-6.

[3] 孙亚范,余海鹏.立法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和运行机制分析——基于江苏省的调研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2(2):89-96.

[4] 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辨析——一个基于国内文献的讨论[J].中国农村观察,2012(5):2-12.

[5] 杨勇,包菊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代际问题与效率提升[J].农业经济问题,2015(8):83-90.

[6] 陈江华,李道和,康小兰,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4:37 -47.

[7] 陈芳丽,刘冬东.基于农业产业链的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J].福建农业科技,2015(3):67-72.

[8] 刘圣春,隆定海.基于农业产业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与发展路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1:80-82.

[9] 彭青秀.河南省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路径探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8):57-63.

猜你喜欢
产业链经营农民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筑牢产业链安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