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红,洪洋,凌晴,李志帅,何嫱,许佳,乔峰雷,陈庆珍,周亚飞
康复诊疗一体化系统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胡世红1a,洪洋1b,凌晴1a,李志帅1a,何嫱2,许佳1a,乔峰雷1a,陈庆珍1a,周亚飞1a
[摘要]目的探索康复诊疗一体化系统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0月~2015年6月,9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7)。观察组采用康复诊疗一体化系统进行康复3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系统下的康复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FMA)评定偏瘫侧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前后两组FMA、BI评分差值无显著性差异(t<1.044,P>0.05)。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4.287,P<0.01)。结论康复诊疗一体化系统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有利于优化就诊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管理系统
[本文著录格式]胡世红,洪洋,凌晴,等.康复诊疗一体化系统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5):608-612.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a.康复医学科;b.院长办公室,上海市200240;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市200111。
近年来,医院信息化发展迅速,各级医院都建立起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了出入院、医嘱、护理、检验检查等日常业务的数字化运作,减轻医务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随着医院专科化发展,目前的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临床专科,特别是康复医学科的信息需求。
康复医学科相对其他科室更关注患者的功能状况,康复评估和团队工作模式是其突出特点,评估量表种类繁多,评估量大;每个患者的治疗项目多,治疗时间、顺序不一,各项目衔接时常出现等候时间长的问题,效率相对低下,并可能导致信息统计不全甚至统计困难,不利于复诊患者的治疗。卓大宏等提出,为了提高康复医疗机构管理效率和质量、提高康复医疗的成效,需要利用电脑和信息技术建设信息化康复医疗机构[1];在目前康复科缺乏系统科学管理体系、康复专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2]的大环境下,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特殊意义。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6月在康复科就诊的脑卒中患者95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脑梗死或脑出血[3],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
纳入标准:①初次发病;②病程30~90 d;③单侧病灶;④年龄35~70岁;⑤存在明确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⑥生命体征平稳;⑦意识清楚,可接受动作性指令;⑧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重要器官衰竭;②四肢瘫痪;③严重认知功能障碍;④既往曾患脑血管病或其他脑部疾病遗留功能障碍;⑤恶性肿瘤史。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 47)。观察组实施基于康复诊疗一体化系统的康复治疗3个月,对照组按常规行康复治疗。两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本研究经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康复一体化诊疗系统
1.2.1系统设计
该系统由上海诺诚电气有限公司与本科合作,针对康复医学科的建设和整体信息化管理,结合付腾飞等设计理念[4],共同研发。主要有管理模块、康复医生模块、治疗师模块,可实现康复医学科门诊、病房、康复治疗及设备应用的数字化、流程化及智能化管理,使康复医疗信息实时交互,全面跟踪患者康复诊疗过程。
该系统就诊流程:扫描患者基本信息(采用身份证扫描,以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性)-病历书写-康复评估-康复计划-打印信息卡-治疗前扫描信息卡获取就诊信息和康复治疗项目-根据不同治疗项目取号排队。
1.2.1.1康复医生模块
由康复医生录入患者病史、主要检查结果和康复评定结果。系统选择有代表性的脑卒中评定项目,包括简式Fugl-Meyer评定(simplified Fugl-Meyer Assessment,FMA)、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关节活动度评定、徒手肌力评定、痉挛评定、平衡功能评定、疼痛评定、言语语言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等9项。评定后提交评定报告,康复医师据此开具康复处方。对复诊患者,医生可以查询近期治疗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康复处方。该模块实现了电子病历-康复评定-康复处方一体化。
1.2.1.2治疗师模块
治疗师通过该模块获得患者的治疗目标、治疗项目以及注意事项,并可查看患者基本信息、诊断等。系统要求治疗师每完成一个治疗项目应确认一次,并记录在案;每10次进行一次疗效评估。
治疗师通过扫描身份证让患者进入排队系统,确定治疗师和治疗顺序。该模块也同时显示患者已完成的治疗项目。
1.2.1.3管理模块
该模块设有患者康复治疗信息报表,医生工作量统计,患者治疗密度分析、治疗项目使用密度分析等,使科主任能及时查询全科治疗情况,如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每位治疗师的工作量,每天治疗人次等详细数据。
1.2.2系统功能
该系统功能主要包括诊疗过程管理、科室管理、设备管理3个方面,为科研和临床提供全面资料。
诊疗过程管理:①康复临床路径标准化、个性化定制;②患者康复治疗按治疗室和治疗项目有序安排组织,达到治疗高效化;③医生开具医嘱后治疗师随时接收,并调整治疗方案;④患者诊疗信息归档,全程跟踪康复进展。
科室管理:①自由设置科室及科室开展项目;②医嘱可自由定义,包括基础医嘱或组合医嘱;③明确主任、医生、技师、护士的操作权限;④科室/人员日常工作量统计、绩效统计;⑤掌握科室运行动态,提高工作效率;⑥患者诊疗全过程报告打印符合质控要求。
设备管理:①实现多种康复智能设备数字化管理;②多款设备检查评估报告上传服务器;③以项目的形式管理设备;④掌握设备使用频率和收益情况。
1.3评定方法
1.3.1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采用FMA评定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每例患者在入组时、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评定。所有康复评定均由专人负责,评测者不参与治疗。
1.3.2患者满意度测评
根据康复诊疗一体化系统的特点,经专家反复论证修改,最终形成包括10个条目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各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5-6],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每一条目的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满意人数之和,换算成百分比,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总体满意度为各条目满意度的平均值。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者不参与治疗。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1FMA和BI
治疗前两组FMA和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FMA、BI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表3。
2.2满意度
观察组总体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主要表现为复诊时间、就诊流程、复诊预约、各个治疗项目衔接、医师治疗师衔接方面满意度提高(P<0.05)。见表4。
表2 两组治疗前后FMA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I比较
表4 两组患者各项满意度比较〔n(A)〕
康复诊疗一体化系统在医院信息化管理的背景下具有多种优势。
该系统实现康复医疗活动的全程数字化。通过康复管理软件,系统将病历书写、康复评定、医嘱开具、康复治疗及记录、信息反馈等所有环节进行数字化管理,所有医疗行为都能从系统中获取信息,然后反馈进入系统。系统能够提醒计划任务的执行,并准确记录医嘱执行情况,避免人工录入可能出现的错漏等问题。
该系统提高了康复科工作效率。全程数字化和建立标准化模板,特别是符合康复科病史特点的模板,极大地方便医师病历录入和治疗师的治疗记录书写,节省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该系统使治疗项目衔接有序。由于系统具有康复治疗项目排序功能,系统可根据设备使用情况、患者治疗项目,合理安排治疗顺序,减少患者等候时间,使治疗师可以更加专心进行康复治疗,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该系统规范了科室管理。该系统的相关统计报表可以清楚显示治疗师工作量和工作质量,动态了解科室各类康复设备的使用效率,为科主任规范科室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我们根据康复科病种特点,康复诊疗模块中进一步分为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骨关节病、关节置换术后等亚模块,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病历模板、体格检查模板、康复评定模板和治疗模板,方便医生和治疗师查询。
本研究显示,应用系统后,患者复诊时间缩短,就诊流程改善,复诊预约便捷,特别是在各个治疗项目衔接方面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未发现系统的使用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这与国内部分研究结论不同,可能与系统尚无自动生成康复方案有关。
信息系统能够为科室提供便捷、规范的管理支持,已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得到有效使用[7-8],也提高了养老机构老年人康复的管理效率[9],尚经轩等设计的社区信息管理系统满足了社区残疾人的康复需求[10]。廖琳等设计的康复治疗管理系统使医嘱下达、计划任务获取、康复治疗、康复评定、信息反馈、病历书写等环节实现全程数字化管理,节省了治疗师书写治疗记录和病历的时间[11]。徐云扬等针对康复专科医院的特点,设计了智能化的康复治疗排班管理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医院业务和管理的需求[12]。杨靖设计的儿童康复管理系统,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及工作效率,增强临床、教学、科研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3]。与我们的系统相似的还有张晓红等设计康复信息管理系统,设有登录模块、医生模块、治疗师模块、排队模块以及统计模块等,为康复诊疗活动提供一个自动化的操作平台,提高了工作效率,便捷就诊,规范管理[14]。但两者都缺乏临床验证。
康复信息化系统对于疗效的影响有待进一步验证。葛政卿等认为软件系统可以提高疗效[15],他们开发的儿童康复诊疗管理系统软件ICR 2.0,除对脑瘫患儿进行诊断、康复测评外,还可制定优化的治疗方案,对患儿进行治疗及家庭指导。他们的研究显示,应用该软件取得的康复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流程下的疗效[16]。但他们同时也认为此结果可能与参与研究的作业治疗师工作年限短、经验少,而软件采用的是多家医院5年经验汇总有关。付腾飞等设计的中风康复评定系统也包含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输出,但疗效尚待进一步验证[17]。我们的系统尚不能直接提供康复治疗处方,仍需医师逐项开具,我们认为,康复处方的个体化有利于提高康复疗效,但不排除高水平、规范化康复处方的设置与应用。
新近研究还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纳入康复信息化系统中。ICF作为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参考标准,是残疾和康复领域重要信息工具和标准。邱卓英[18]、陈迪等[19]探讨了ICF作为信息标准在残疾与康复评定、康复医疗与康复信息标准、临床康复评定、疾病与功能诊断相关统计分析、残疾与康复调查数据统计与管理以及残疾与康复政策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认为ICF的应用可以提高康复医疗信息化程度与标准化水平。
本系统仍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①将ICF纳入该系统,在ICF框架下进行康复评定、康复治疗,使之更加规范化,并与国际接轨。②细化康复评定模块,使之智能化评定疗效[20];对各个治疗项目的疗效进行量化评价并排序,为进一步改进治疗方案提供基础。③引入内置康复处方,规范康复流程;并不断总结、优化康复处方。④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以与医院HIS系统对接,直接获取相关信息。⑤依托互联网,进行远程康复[21],通过信息共享实现区域内或跨区域的康复资源整合[22]。李建军提出完善康复机构与服务的网络化建设[23],路鹏程等已进行了有益尝试,他们以移动TD-LTE无线通信技术,构建了区域康复服务体系,使各级医疗机构的康复诊疗流程都在严密的网络管理中进行[24]。李迥等与每位康复患者的家属建立网络互动,尝试建立远程康复指导,取得了一定效果[25]。
我们希望以该系统为核心,依托数字化网络平台,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互联网或物联网链接起来,实现康复医学智能化管理,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以康复医学信息系统为背景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下的康复网络,实现智能化学科的零距离医疗卫生服务。
总之,康复诊疗一体化系统能顺利运行,并为临床工作提供便捷服务,提高管理效率,值得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卓大宏.中国当代康复医学发展的大趋势[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1):1-3.
[2]密忠祥,黄秋晨,刘菲,等.我国康复机构服务及运营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1):103-105.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付腾飞,白跃宏.计算机康复评定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进展[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3,37(6):441-443.
[5]黄森,王江蓉,张拓红,等.中国医院住院患者体验和满意监测量表的开发研究:量表的初步形成[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0):13-15.
[6]邓俊娜,万莉.医院管理中病人满意度评价方法构建研究[J].医学信息,2011,24(9):5633-5634.
[7]赵燕萍,方红,何丹丹,等.信息化基础的慢性病“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729-732.
[8]刘奕男,方红,严玉洁,等.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应用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5):33-35.
[9]刘月娟,徐建,王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老年人康复治疗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1):77-78.
[10]尚经轩,周新建,田荣平,等.步威信息管理系统在社区康复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6):710-712.
[11]廖琳,余元龙,苏韶生,等.康复治疗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2,33(9):25-27.
[12]徐云扬,郭泽炎,张吉,等.康复治疗排班系统设计和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3,8(10):50-53.
[13]杨靖.基于ICF-CY体系采用Foxtable研发儿童康复信息化管理软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10):207-208.
[14]张晓红,丁志宏,曹波,等.康复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7):59-61.
[15]葛政卿,刘合建,张雯,等.儿童康复诊疗管理系统软件在儿童脑性瘫痪作业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3):252-254.
[16]刘合建,余波,严俊俊,等.儿童康复诊疗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发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2,7(8):10-13.
[17]付腾飞,白跃宏.中风康复评定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3,37(5):333-335.
[18]邱卓英,陈迪.基于ICF的残疾和康复信息标准体系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6):501-507.
[19]陈迪,邱卓英.《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管理信息平台的开发[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1):26-28.
[20]崔尧,李建军,丛芳,等.一种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综合康复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初步实现[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1):114-116.
[21]唐凯,顾勇,任传成.远程康复诊疗系统软硬件实现构成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3):94-97.
[22]何成奇.解读《卫生部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方案》的基本思路[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6): 494-496.
[23]李建军.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1):1-4.
[24]路鹏程,黄国志,吴阳阳,等.基于信息技术的社区康复工作模式[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12):1188-1191.
[25]李迥,吴莉青,尚淑玲,等.远程家庭康复指导与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6):572-573.
CITED AS:Hu SH,Hong Y,Ling Q,et al.Application of rehabilitation integrated system in stroke patients[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6,22(5):608-612.
Application of Rehabilitation Integrated System in Stroke Patients
HU Shi-hong1a,HONG Yang1b,LING Qing1a,LI Zhi-shuai1a,HE Qiang2,XU Jia1a,QIAO Feng-lei1a,CHEN Qing-zhen1a,ZHOU Ya-fei1a
1.a.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b.President's Office,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hai,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2.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Renji Hospital,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hanghai 200111,China
Correspondence to HONG Yang.E-mail:hongyangcm@163.com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significance of rehabilitation integrated system for stroke patients.Methods From October,2013 to June,2015,95 stroke patien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experimental group(n=48)and control group(n=47).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under the guide of rehabilitation integrated system,while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routine process.They were assessed with simplified Fugl-Meyer Assessment(FMA)and Barthel Index(BI)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satisfaction was also investigated.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in the differences of scores of FMAand BI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1.044,P>0.05),while the satisfaction was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4.287,P<0.01).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rehabilitation integrated system may improve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 and the efficiency of management,and result in more satisfaction of the stroke patients.
Key words:stroke;rehabilitation;management system
DOI:10.3969/j.issn.1006-9771.2016.05.027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771(2016)05-0608-05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课题(No.13DZ194160A)。
作者简介:胡世红(1968-),男,土家族,湖南永顺县人,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康复、社区康复。通讯作者:洪洋,男,硕士,副主任医师。E-mail:hongyangcm@163.com。
收稿日期:(2015-12-29修回日期:2016-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