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绩+刘慧贞
摘 要: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众多,旅游意愿强烈,大学生旅游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大学生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却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游客,他们喜欢低价、新奇、特色。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和出游需求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大学生旅游市场产品创新应该结合大数据,依托互联网,整合旅游资源,开发个性化旅游产品,在产品推广上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才能使得大学生旅游市场充分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创新;互联网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
当代大学生是一群充满活力和朝气的特殊群体,富有冒险精神和追梦情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现代大学生增加社会阅历,提升自我修养的主要途径;也是当代大学生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的主要课余生活方式。根据2015年在校大学生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约为2468.1万人,在校大学生年龄集中在18岁--24岁之间。《中国旅游报》发布的相关信息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群体旅游热情高涨,节假日出游比率较高,具有广泛的市场。但是,市场针对大学生提供的旅游产品数量有限、类型不多,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大学生们没有经济来源,消费能力有限,造成旅游企业利润水平较低;二是旅行社安排的行程较为固定,而大学生追新求奇、不喜欢受约束,故而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旅游需求。
二、大学生旅游需求特征
1.以自助游为主
大学生新奇思维比较多、有着较高的学历,喜欢追求自由、个性,对于旅游方式的选择也不同于其他人群。异于传统旅游方式,自主性强的自助游更受大学生的欢迎,满足了大学生不喜欢受约束的特点。2014年携程旅行网在沈阳、武汉、成都等地的二十多所大学开展了“当代学生旅游消费”万人大调查活动,调查范围涉及20多所大学的10000名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方式是“自由行”。另外,2015年携程通过网络问卷调研和实地校园走访,共收到来自大学生有效样本问卷335份,同时走访交大、华师大的三个旅行类社团,总结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旅行行为习惯。其中,60%的大学生最喜欢的旅行方式是自由行,另有近40%的在校大学生喜欢半自由行。
2.大学生整体旅游消费普遍偏低
大学生经济来源有限,个人自由支配的资金不多,因而对价格较为敏感。在旅游过程中,大学生对物质要求简单,讲究经济实惠,特别是吃、住方面只要得到基本满足即可,但是对旅游体验项目要求却较高,这就使得大学生整个出行花费偏低。据去哪儿网2015年调差问卷资料显示,大学生旅游消费来源靠奖学金的有9.7%,自己打工挣钱的占14.3%,家庭支持的占38.8%,生活费节省的占32.1%。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大学生经济来源有限,缺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但是,由于大学生群体又有强烈的出游欲望,只能靠家庭支持和在生活费上的节省,进而大学生在旅游消费过程中花费普遍较低。
3.出游时间较短
由于在校大学生受经济条件限制,他们的出游多以短期到邻近地区为主。2015年《中国旅游报》对各高校的专项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出游天数多以2~4天为主,比例总和占74.7%。这充分说明大学生出游天数较短。
4.社交网络+移动端并行成为促成出游的重要手段
随着新媒体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旅行产品资讯的宣传方法越来越多样化。社交网络和移动终端成为大学生群体获取旅游信息的手段。大学生群体在旅游信息的获取上,不在拘泥于口口相传的方式,更多来源于网络。因为大学生对诸如微营销、手机应用等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也更容易为它们所吸引。2015年7月携程网通过调研发现,大学生喜欢用旅游APP预订门票、选择线路、或者了解旅游资讯。大学生主要在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和QQ空间/QQ群来分享旅游信息。由此可见,大学生乐于使用网络了解旅游信息,这种手段也是促成大学生出游的重要手段。
三、大学生市场的旅游产品创新价值
大学生市场规模巨大,需求有不同于其他游客群体,而市场上大多数旅行社专门针对大学生提供的旅游产品少之又少。因此,针对大学生市场提供旅游服务、创新大学生市场的旅游产品无疑具有较大的市场价值。
首先,对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行产品创新,可以满足这一特殊群体的旅游需要。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潮流的先锋者,对近年来出现的各种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微店、手机APP客户端等极其热衷,线上查询、购买等方式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联网已经与大学生形成不脱离关系。通过大学生旅游产品的创新,填补市场空白,满足这一特殊群体的需要。
其次,对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行产品创新,可以推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旅游产品系列的完善是旅游产业完善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对于大学生旅游产品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大学生作为重要的旅游细分市场,其旅游产品的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大学生市场的旅游产品创新途径
1.借助数据资源,整合旅游需求
大数据时代下的旅游信息系统建设,能够对所有的游览路线、消费行为、景点选择、关注热点、兴趣爱好等一些数据进行分析。可能旅游者自己都未必确定自己的个性,大数据也能够精准定位他的偏好、所属类群。利用大数据将大学校园大学生市场进行细分,可以按照性别、家乡、年级、生活费以及生活费花费渠道等方式进行划分,总结出大学生的旅游信息。譬如,学习、参加活动、谈恋爱、寻求刺激等活动与旅游项目相结合,形成“旅游+培训”、“旅游+修学”、“旅游+爱情”、“旅游+研讨”、“旅游+探险”等旅游模式。
2.根据旅游需求开发旅游产品
旅游需求的差异也是旅游产品开发需要考虑的内容。在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方面,可根据大学四个年级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特点进行分层次和侧重点进行设计开发产品。
(1)按入学时间可以将大学生分为大一新生到大四毕业生四个阶段。对大一新生而言,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其他省份和城市,对所在大学校园及周围环境比较陌生,对周围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因此,非常需要有一个熟悉周边环境,认识新朋友的机会,可为他们设计校园游和交友游等旅游产品;对大二学生而言,可以为他们设计具有休闲放松,缓解压力功能的旅游活动,比如观光游和体验游,让他们深入大自然当中,放松紧张的心情或者去体验平和、安逸的生活;对于大三学生可设计经验交流型和休闲类的旅游产品;大四毕业生,课业负担较轻,他们非常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可为他们设计以情感交流为主的毕业旅游,在野外或在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地点开毕业欢送会、茶话会等,并为他们提供设计活动内容等服务。
(2)也可以按照大学专业进行旅游市场细分,如可分为理工、文史和艺术类,根据其特点,开展参观工厂、博物馆、山水游、野外生存游等活动,期间可穿插学术交流、歌咏比赛、讨论等活动,在活动中拓宽他们的交际面和知识视野,使他们既得到放松又陶冶了情操。
3.利用互联网渠道引导大学生旅游需求
创新大学校园内的旅游产品,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使得同学们能够快速了解到最近及未来的校内旅游讯息。根据大数据分析将这些旅游活动做成主题旅游产品。利用节假日来发展旅游产品,例如:设定某个节日为校园烟花节,可以招来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处于恋爱期的,烟花爱好者、放松压力的等等。设定七夕为刺绣节,在这一天所有女大学生均可报名参加刺绣活动,体验古时候“男耕女织”的经济形态中“女织”的乐趣。设定某个时期为咖啡节,集结校园内所有热爱咖啡或者想了解咖啡文化的人一同分享经验和信息。其次,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结合大数据分析,寻找校园当中“驴友”,对某一景点或某一活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根据手机上的APP功能就可以集中到一起,一起出游。这也满足了大学生喜欢交朋友这一特点,大学生之间通过集结旅游者,同时也可以衍生出许多特色的旅游线路,例如:以饮食为主的体验旅游产品可以通过美食一条街的形式,将地方特色小吃集中展示,并且烹、炸、煎、煮等制作过程都允许旅游者参与,这样,旅游不仅可以品尝到美食,获得味感和视觉上的满足,其参与过程中的花絮和笑料可以进一步加深体验。
4.通过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渠道推广旅游产品
当代大学生对新事物接受非常之快,他们在选择了解旅游资讯、旅游产品的渠道方面有90%以上的人会选择互联网渠道,几乎每个学生都有手机,而大约有超过80%的学生的手机中包含旅游APP客户端,有超过45%的学生手机上有不止一款旅游APP客户端。除了这些旅游APP,大学生对微信、微博、支付宝、大众点评等团购也非常关注。这些互联网传播渠道为他们带来的是新鲜、全面、方便,因此他们看重互联网为他们带来的旅游信息、旅游线路等旅游产品。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旅游书籍、期刊、杂志、广告等关注仅次于对互联网的关注,因此,整合线下旅游宣传资源也是重点,对于推广方式主要分为三点:(1)与大众点评合作,建立属于自己的旅游模块,出售各类门票、设计旅游线路等旅游产品,支持旅游者出游后点评的功能,利用好评率、好口碑达到宣传效果。(2)通过社交网络的方式推广,微信、微博、qq是大学生最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热搜、qq群的力量推广旅游产品无疑是传播速度最快、也是受众面积最广的传播方式。(3)与校园广播站、图书馆广告栏、校园杂志等线下媒体合作,使用这些线下渠道来推广我们的旅游产品。
总之,大学生旅游市场具有广阔的的市场发展前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分析大学生旅游需求,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开发满足大学生需要的旅游线路,一定可以具有市场竞争优势,获得大学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段王爷.互联网+兵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针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开发.摘自www.xueshu.baidu.com.
[3]在校大学生规模.摘自www.politics.people.com.cn.
[4]大学生市场现状分析.摘自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
[5]在校大学生旅游需求特征分析.摘自中国旅游报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