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巧芳++王国梁
摘 要:本文立足于人文地理学的基本角度,以马汉的海权论为理论依据,运用人文地理学方法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走向深蓝,是中国海军的前进方向和不二选择。分析中国海军走向深蓝可能遇到的阻碍和挑战,并给出了中国海军必须增强实力,与关键节点国家保持良好关系,更多参与国际行动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海军;前进方向;走向深蓝
一、前言
马汉说,以贸易立国的国家,即商品输出国,必须夺取并保持制海权,特别是以国家利益、海外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的控制权。[1]海权对一个国家的崛起和称霸至关重要。马汉的海权思想直接引领了美国海军力量的发展,是美国控制世界主要港口、航道,称霸世界的理论依据。
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所处的时代,是美国资本主义获得巨大发展并进入垄断的时代。美国工业生产已跃居世界首位,而此时世界已基本被老牌殖民帝国瓜分完毕。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同时,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准备用武力打破原有平衡。以此为背景下,美国出现了需要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声音。在此时,“海权论”的提出,迎合了美国急欲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愿望与需求,使美国拥有了进行海外扩张的理论依据。在海权论思想的引领下,美国的海军空前强大,直至目前仍是唯一的全球海上霸主。
二战之后的六十多年,世界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重视海权发展海上力量的格局没有改变,甚至越来越为各国重视。
反观中国,就地缘政治属性而言,中国是最大的海陆复合型国家,然而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陆权国家,海权意识薄弱。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历史、经济政治原因,中国一直奉行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外是美国封锁中国的“三大岛链,内是国内经济的孱弱,中国没有出去的欲望,也没有出去的能力。而在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能源、贸易等领域的利益已遍布全球,每一个国家都有中国的企业在运行,每一处地方都有中国人的身影在闪现,每一条航线与港口都有中国的船只在航行或停泊,发展海权保护国家利益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而另一方面的现实是我国的大量海域和岛屿因存在“争议”而被“霸占”,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保证国家安全、领海主权与海洋权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之举。[2]
二、中国海军的前进方向——走向深蓝是中国海军的不二选择
世界强国史几乎就是一部海洋强国史,在海权的时代,一个国家的海权意识就是这个国家思想先进性的象征,而海军是海权的关键,从一个国家的海军力量就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强弱。在中国国力强盛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到达印度洋非洲,中国的军舰在太平洋、印度洋间穿越航行,宣传国威,而在衰弱时期,中国被八国联军轰开国门、北洋海军与日本舰的对抗以全军覆没而告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海军几乎是一穷二白,出不了黄海、东海,成为被国际上嘲笑的黄水海军。[3]
从殖民帝国先锋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开辟新航路的崛起,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的称霸,以及英国的称霸世界,到美国对世界上关键海峡和航道的控制,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权力建立在它的机动性上,特别是远洋机动能力上,它能使一个国家触及全球。[4]中国要想强大,必须要发展海权,用海权思想武装自己。而海军是海权的关键。中国拥有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和1.4万多公里的岛屿岸线,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于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5]中国不仅要依靠海洋,利用海洋,更要保护海洋。中国海军要改变被人耻笑为黄水海军的称呼,保护国家的疆土与不断增长的利益,就必然要从近海走向远洋、远海,从黄水走向深蓝,成为蓝水海军。当前中国正处于从地区大国向全球大国的转变中,若想成为全球大国,必须拥有一定的远洋机动能力,其中包括能保卫本国利益的深海舰队、能走向深蓝的远洋海军。自08年底参加亚丁湾护航以来,中国海军已在印度洋存在6年之久,不仅有效打击了海盗保护往来船舶安全承担大国义务,也磨砺了一批海军人才,锻造了中国的海军力量。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走向深蓝成了当前我国海军的不二选择与前进方向。
走向深蓝,中国海军必然要进行战略转型。从新中国成立起长期奉行的近海防御转向近海防御和远洋护卫为主。2012年8月,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2013年1月,国务院公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发展海洋经济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的综合性规划和行动纲领。201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就“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核心: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指出了明确的实施方向。2013年国防白皮书首设“维护海洋权益”专节、政府机构改革对海上维权执法体系进行大规模整合(重组国家海洋局、成立海洋委员会、组建海警局、设立三沙市)等重大举措,都彰显了我国坚决维护海洋权益势在必行的决心。在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国防白皮书《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表示,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这些都表明中国的海洋意识已经崛起,海洋权益已经得到重视,海军战略也已正在转型。
一个国家的战略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海军走向深蓝也是一步一个脚印的。除了战略的指导,中国海军还必须:第一,更多的走出去,从国内走向国外,从近海走向远海远洋,将远洋训练常态化,锻造海军力量,增强自身实力。第二,更多的参与国际交流,与友好国家进行联合军演,显示自身实力并且锻炼自我,在竞争中学习和进步。第三,用更好更全面的装备来武装自己,装备要升级,航母、战舰的配合力争达到最优。
三、可能遇到的阻碍与挑战
在国际上,在中国西进南亚,欧洲、非洲的战略下,国际舆论对中国大国崛起仍存一定的担忧,对中国越来越增加的话语权有一定的忧患,对中国的霸权思想的看法仍有一定的保留。中国作为一个后崛起的大国,中国海军需要更多的走出去,装备更强的海军力量,这肯定会引起相关国家的抵触与反对。而中国海军走出去,走向深蓝,与沿线国家友好交流,援建港口等基础设施,更多的是走到美国、西欧以及各地区大国的势力范围,将会撬动已有的势力组合形式,影响相关国家的利益,触痛他们的神经末梢。我们需要在国际舆论上表现中国海军从浅蓝色海洋走向深蓝色海洋,不是武力的扩张,而是旨在维持世界和平、敦睦邻国、促进中国军队与外国军队的交流和交往。
四、建议与对策
掌握制海权,一支强壮的海军是关键。中国海军走向深蓝,挑战与机遇同在。扛得住压力,顺利处理危机才能有所收获。中国海军走向深蓝,更是中国更进一步的走向全球性大国的关键。
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任何时候中国海军都需要不断锻造自己,增强自身实力,装备更强的力量。将军舰大型化,航空母舰、巡洋舰、两栖攻击舰、大型驱逐舰大量装备海军。中国海军需要不畏艰难、勇于到陌生海域锻造自己,在面临以美国为首的阻挠时,中国海军需要不畏惧,勇于展示自己的实力,给不怀好意的国家一些警示,时刻听从国家的指挥。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几个以航空母舰为中心的海军战斗群,会出现在浩瀚的大海上,踏平恶浪、游弋巡航。
其次,与沿海远洋关键节点国家友好交流,保持良好联系,利用相关港口作为整修和维护的基地,设立为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前沿阵地。例如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缅甸的实兑港、孟加拉的达卡港等。[6]
最后,参与更多的国际行动,这不仅是中国海军走出去的方式之一,还能够展示中国海军的实力风姿,并能表示中国海军承担国际事务的责任感,同时更能宣扬中国海军与人为善,不搞霸权主义的传统。中国海军要利用机遇、创造机遇多走出去,多熟悉全球水域,收集情报,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利用到。(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马汉(美).海权论(M)同心出版社 一兵译 P.27
[2] 中国海军战略转型对装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搜狐http://mt.sohu.com/20151125/n428177833.shtml
[3] 靳培雄.中国海权与国家的海上力量.(D)山西师范大学2012
[4] 刘从德主编.地缘政治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191
[5] 肖丽丽.中日东海问题和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D)青岛大学2009
[6] 吴晓松,邓孛.中国在印度洋地区能源合作战略构想的途径和前景.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