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企业财务外包管理的决策分析

2016-06-06 14:38张洁
2016年17期
关键词:管理改革新常态

张洁

摘 要: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企业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必须进行管理改革以适应这一趋势,方可取得较好的发展,而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又是重中之重。本文从新常态下财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出发,引出企业的三种财务管理体制,指出三种财务管理体制的优劣势及其适用范围,分析了财务外包利处与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于企业实施财务外包管理体制的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财务外包;管理改革

一、新常态下财务外包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全球性经济结构周期调整,我国进入了新常态。所谓新常态,是指一种经济发展状态。我国的“新常态”不同于美国学者于2001年提出的“新常态”的概念,在我国其呈现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四个主要特征。在新常态下,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企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这种改革不仅包括技术方面,也包括管理方面,而在企业管理方面,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又是重中之重。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剥离出来,由企业外部的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降低成本、重组产业链、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是服务外包的主要目的。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的不断发展、深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我国的服务外包业务得到迅速发展。2006年,商务部启动承接服务外包的“千百十工程”。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我国常见的服务外包业务有:信息技术外包、人事外包、财务外包等。其中,财务外包是企业管理领域的高度专业化分工的产物,丰富了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理论内容,有利于企业突出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我们不可忽略财务外包存在的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我国的财务外包市场发展明显快于西方主要市场,主要集中在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中心的东部沿海城市,并且形成了21个外包示范城市。财务外包市场年均增长20%(其中上海市超过40%,同期西方主要市场的增速只有5%左右)。

二、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选择

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有财务集权制和财务分权制,财务外包作为新型的财务管理体制,则要与财务集权制或财务分权制有效地结合起来。

(一)财务集权制

财务集权制是指企业集团中由母公司实行集中统一的财务决策,子公司则没有财务决策权。它有利于集团统一制定财务政策、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发挥资源的整体优势、实现集团的战略目标。但是,它不利于调动子公司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比较适合处于初建期、规模不大和需要严格规范子公司财务行为的企业。通过采用财务集权制,企业的整体资源整合效率会得到提升,集团战略目标的实施与控制变得更容易。但是,它不利于充分发挥子公司的积极性,容易导致管理僵化,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节奏。

(二)财务分权制

财务分权制是指母公司保留重大财务决策权,把日常财务决策权与管理权完全交付子公司行使。它有利于提高子公司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和财务决策的及时性,激励子公司主动寻找和把握市场机会、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减轻了母公司的决策压力。财务分权制适用于控股型或资本经营型的企业。但是,财务分权制不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和对风险的集中控制。

(三)财务外包

财务外包是指企业通过合同或协议的形式,将全部或部分财务与会计活动委托给专业机构进行管理,委托方提出管理要求,受托方按照委托方的要求,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为委托方提供(并且共同实施)相应的财务咨询方案的财务服务。当下,企业财务外包的根本动因是提高核心竞争力,把管理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企业采用财务外包这种较为创新的财务制度,可以突出主业,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必须考虑到这种财务制度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实际上,财务外包制度并不妨碍企业选择集权制或分权制的财务管理体制,相反,财务外包可与两种体制结合实施。在财务集权制下,集团企业保留财务决策权,把日常财务处理和一般的财务管理工作外包给专业机构,并定期、不定期从专业机构那里获取财务决策所需的基础信息。在财务分权制下,财务外包与企业结合更加紧密和深入,所发挥决策支持作用更大。企业由于资产的高流动性和业务的高分散性等特征,在全面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更适合聘用财务外包服务机构来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的和科学化的财务管理。

三、财务外包制度的利与弊

基于降低成本、提高决策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等基本动因而日益发展的财务外包,在企业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在财务外包决策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在了解财务外包这一财务制度利与弊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出实施财务外包或不实施外包的决策。

(一)财务外包制度的利处

1、人才与智力资源的引进

通过对比各大财务专业机构,我们不难发现企业高级财务管理人才总量不足,而埃森哲(Accenture)等国际、国内知名管理咨询机构则拥有大量的高级专业人才。通过财务外包,尤其是专项外包(例如全面预算管理的外包),借助“外脑”引智,实现人才与智力资源的引进。

2、专业化水平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利用外包机构的规范化、标准化和高度专业化的作业,迅速实现知识更新和技能改进,有利于快速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转型改革过程中,相关政策的变化频率一般会比较高,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也很快,财务外包机构的专业化团队在应对快速变化的政策或形势时具有优势,能够及时应对这些变化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影响。以税法环境变化为例说明。2016年全面“营改增”的铺开,对于涉及到的相关行业,就必须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去优化企业相关财务策略,以达到降低企业成本的效果。

3、财务战略能力的改善

在转型升级期间,财务战略决策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方向跑偏对企业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财务外包的一个重要优势就在于对财务战略决策的支持能力。财务外包机构的视野开阔,对外部环境的把握较为准确,能够帮助企业做出全局性、长期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的财务战略决策;同时基于对本企业特性的深入了解,制订财务战略时还具有个性化、适应性和风险性(指能够做出深入的风险分析)的特点。

4、企业相关管理成本的降低

财务外包从以下方面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人力成本,专业外包机构有规模化的优势,平均人力成本较低;制度转换成本,专业外包机构在处理会计、财务和税收等相关法规、制度变化时有经验、以及专业化方面的优势,转换成本较低;财务成本或费用,通过财务外包把银行的外部服务调整为企业的内部服务,从而降低了财务费用;效率提升,科技进步大大提升了专业化财务工作的效率,可视为一种成本的节约;软、硬件投入和维护成本,财务外包减少了计算机等财务处理软、硬件设施的投入成本和维护成本。节约下来的资金,可以投向研发、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有利于企业更快地实现转型升级。

5、企业信用水平的改进

财务外包机构作为企业和公众以外的第三方,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财务信息,同时以其自身的规范化和信用度,独立于投资者和被投资者的身份提供财务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财务信息的可信度,使得企业的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化、规范化。企业要想建立成一个更规范诚信的服务系统,就必须提升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信用度,而财务信息的透明化和规划化无疑起着重要作用。

(二)财务外包制度的弊端

1、内部信息沟通转化为内、外部信息沟通

现在的企业一般都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水平,内部信息传递通常较为成熟。财务外包的出现,使财务会计信息的内部传递流程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过去的内部信息沟通转变为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外包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沟通的机制和效率可能会发生不利变化。

2、财务控制的方式改变

对于那些具有资产的物理流动性强、经营活动分散等特点的企业,本来就不利于财务控制,财务外包可能会使财务控制弱化的局面加剧。而在转型期,不确定的事项增加,财务控制能力对企业而言尤其重要,较强的财务控制力能够增强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因此,研究如何将财务外包置于财务集权制之下,对转型改革期的企业是很有意义的。

3、财务信息的安全风险

在我国,财务信息是典型的企业专有信息。在财务外包的过程中,财务外包机构有获取企业的这些财务信息的便利。如果管理不当,这些信息被非法处理,将会影响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财务及相关战略的实施效果。

四、对于企业实施财务外包管理的建议

(一)财务外包机构的选择

企业实施财务外包通常会产生路径依赖,即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对财务外包机构产生某种程度的依赖,从而进一步产生信息安全和决策偏误等风险。尤其是在转型改革时期,财务外包机构的经营理念、专业能力以及发展战略等,会对企业的战略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应选择专业化程度高、有丰富从业经验的财务外包机构,以形成对企业转型改革的有效的战略和管理支撑。必要时,企业可与财务外包机构建立起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保障财务战略在制订时的科学性和在实施时的有效性。

(二)形成财务外包业务的管理和监督流程

“一包了之”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很危险的。企业要对财务外包业务本身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措施,以敦促财务外包机构尽职尽责,全面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财务外包业务本身应被纳入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是防范相关风险的基础保障措施。相关的内部控制基本流程应包括:财务外包决策(如审批、授权等);选择外包机构;外包合同管理;纳入内部控制流程并予实施;监控与激励等。由此形成一套完善的财务外包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管理

(三)加强财务外包合同的管理

财务外包合同是防范财务外包风险的有力工具,通过财务外包合同对委托方(企业)和受托方(财务外包机构)的权利义务关系事先进行尽可能全面和详细的约定,对于实现转型改革目标、保守企业秘密、强化财务管理和实现财务控制目标等,都具有现实的管理意义。

(四)对信息传递与管理沟通风险的管理

企业要进行转型改革,必须得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与此同时,在财务外包业务中也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财务信息管理体系,通过留痕操作等措施,保障信息安全。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交换平台,加强与财务外包机构的沟通交流,降低双方的沟通风险。

(五)建立相应的监控激励机制

企业要建立起一套监控激励机制,加强对财务外包机构的监控激励。通过与财务外包机构之间的沟通、动态监控以及激励惩罚等措施,来提高财务外包工作的质量。财务外包机构部分或全部行使企业的财务职能后,企业原来的相关管理和控制制度也要做出相应的变革,通过财务外包合同中的激励和处罚条款,减轻委托代理效应或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使财务外包机构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一致起来。(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特.财务外包的利与弊[J].财经界(学术版).2016(06).

[2] 刘文盛.试论企业财务外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5(15).

[3] 姚王信,何玲丽,何鹏.基于财务外包的投资者保护理论分析框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5(03).

[4] 李弘知.企业财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3(27).

[5] 生艳梅,徐禄帆,张延军.我国企业财务外包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价值工程,2012(22).

[6] 李晓峰.财税改革应是转型升级之契机[J].中国公路,2014(09).

猜你喜欢
管理改革新常态
论新兴媒体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