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洁琴
[摘要]听力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同时,听力教学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前、听中、听后构成听力教学的三个环节,英语听力教学设计的关注点就聚焦在这三个方面。听前活动的设计要关注背景知识的导入、对理解产生障碍的生词的疏通以及学生对新语言知识点的感知;听中活动的设计要关注学生良好听力习惯的形成及活动设计的层次性;听后活动的设计要关注学生语言的输出及综合概括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 听力教学设计 关注点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209-02
听是人们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之一,学习语言的首要目标就是能“听”会“说”。而传统的听力教学大多时候都只是停留在对生词的教学上,听完之后师生互对答案,浅尝辄止,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听的能力大大低于该学科的其他能力。听力课堂教学的三部曲(即听前、听中、听后)是听力教学的重要环节,关注这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即把握住了听力教学的关键。本文从这三个教学环节的关注点着手,旨在打造高效的听力课堂,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综合运用能力。
一、听前活动设计的关注点:背景知识、生词及新语言知识点
从广义上讲,文化背景知识指的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如: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以及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这些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中西方文化本身存在巨大的差异,然而很多教师在平时的听力教学中忽视了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觉得语音、语法、句子结构和词汇才是影响听力的最重要因素。但有时事实并非如此,例如上听力课时,有时材料并不难,但学生即使知道句子的字面意义,还是听不明白意思、找不对答案,问题在于学生对于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正是这种欠缺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总喜欢把母语和英语进行互译,导致在理解上出现问题。如果学生在听之前对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就可以用已有的知识来预测听力对话,把将要听到的信息与自己已具备的背景知识进行对比分析,看两者是否吻合,以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篇章的意义,做出正确的判断。当然在听前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上现有的图片也是预测听力内容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听前活动设计中,教师要关注对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借助相关背景知识的掌握,加强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提高听力水平。
在听前活动设计中,关注对理解产生障碍的生词的疏通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有些听力材料的生词很多,但对于这些生词,我们教师没有必要在听前逐个解释、呈现。只有那些反复出现、影响学生理解,阻碍他们完成听力任务的生词和承载英美国家文化的词,需要教师精心处理。对于这些核心词的处理,我觉得可以利用教材中现有的图片或者教师补充的图片以及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进行导入,或者运用简笔画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解决听力中的词汇,还可以将核心词汇编入一段话中,让学生根据上下文来猜测它们的意思。总之,在生词处理方面,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急功近利,以学生具体记住多少生词来衡量教学效果。听力中词汇教学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是否有在听前、听中或听后精心设计有效词汇的教学任务。
学生在听前感知听力文本中出现的新语言知识点如重点句型,这样不仅能降低听力理解的难度,还能增加新知识学习的层次与复现率,使学习过程更系统、更扎实。为此,教师可以创造比较真实的语言情境,以滚动的方法操练本单元和已学过的句型结构。也可采用直观教学法,譬如借助实物、图片、动作、表情等加以演示,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得到直观的线索,获得知识。教师也可以利用已学的句型,引出新句型,以复习为辅垫,做好自然过渡。教师要注意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已学句型,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心理和认知准备,有意识地为第二步的呈现搭桥、铺路,使新内容的出现顺理成章。
二、听中活动设计的关注点:良好听力习惯形成及活动设计的层次性
在听的过程中,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即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第一,在听之前要养成读题的习惯,弄清题目要求,抓住重要信息;第二,要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记录下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重要信息,或者用自己熟悉的符号和缩写形式记录下所听内容,以便快捷捕捉相关信息,把握主题,进行判断推理;第三,学生要养成整体把握语篇的习惯,切忌去纠缠某一个词或某一句话,而忽视了文章的梗概和整体脉络;第四,在听的过程中,学生要多用英语思维,减少将英语翻译成中文的心译过程;第五,要具备对说话者内容进行推测和判断的能力,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和目的;第六,不能养成边看听力材料边听,或者先看听力材料再听的习惯,学生听的过程就是理解语篇承载的信息和感知新语言结构在实际情景中运用的过程。而良好的听力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语篇,所以在听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
除了关注学生良好听力习惯的形成外,听中活动设计的层次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关注点。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即现有的水平和可能发展的水平,而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在最近发展区。教学活动的设计应着眼于最近发展区,为学生设计有梯度、有难度的问题,鼓励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探索,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深层理解,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对教师来说就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还要了解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搭建支架。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步转移给学生,老师只起引领的作用,使学生掌握、构建、内化那些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所以教师不能机械地完成书本上设置的听力活动,活动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在第一遍听力,通常是Global listening后,我们教师设计的听力任务一般是泛泛而谈的问题,但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因为学生初次接触听力材料,得到的应该是主旨大意。如果在第一遍听就设计细节性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第二遍Selective listening后,活动及问题的设计应该着眼于一些细节题上,能够在听的过程中抓住一些具体的信息,培养听取具体信息的能力。听力的第三遍通常是Intensive listening,精听是要听懂更多的细节,其目的在于训练听的基本功。对于较短的听力材料,老师需要要求学生听懂每个句子,并能将其复述出来,重难点的句子结构要反复听,并且完整地记录下来,这样可以提高目标语言的出现频率,变低频词为高频词,缩短听力理解的时间。通过精听,学生全面理解语篇承载的信息和感知新语言结构在新情境中的运用。对于语音、语调、单词发音在句子中的变化,如连读、同化、弱化、失去爆破等,以及重音、口语习惯表达方法、语法结构等有更好的把握,听的技能也能不断提高。在此环节中,老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听说结合及听后表演的活动以增加听的难度。听中活动的设计不能过于笼统,要有层次性和梯度性,使优秀学生从活动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三、听后活动设计的关注点:语言的输出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听力活动结束后教师不能简单地跟学生校对答案,判断正确与否,要充分利用好听力材料,对听力材料进行整合、挖掘,注重学生的语言输出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听后就是一个语言输出的过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交际性的活动,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对于语言知识结构的操练,教师可采用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形式,尽量做到全员参与,全面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较为复杂的听力材料,教师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提炼。譬如,对于叙事性较强的听力材料,教师可将材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进行一定的罗列;对于一些科普性较强的听力材料,可将听力材料中某类物品按其功能、用途进行分类;对于一些带有议论性又话题感很强的听力材料,可以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辩论的形式再现文本内容。不管是属于哪种类型的听力材料,我们教师都可以将其进行一定的整合,哪怕是给出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句,让学生根据这些对文章进行复述,当然这个复述的过程并不是将听力材料读一遍,而是对听力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语言进行了重新组织和加工,渗透了思维的过程,对材料再次进行整体、理解和把握。
在充分利用好书本的听力材料后,教师也可将其进行拓展,通过提问引出相关的话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要结合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同时也可以适当加上自己的创新思维,这样既可以复习以往所学知识,又可以将当堂所学的加以巩固,同时对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环节中,语言的输出以说和写为主,所以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语音语调也是不可忽视的关注点,教师在这方面要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及指正。
总之,语言综合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听说读写多种活动形式来逐步培养,四个方面不能分开单独机械地进行训练,各环节之间是个有机联合的整体,相辅相成。所以,在听后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教学活动,旨在学生理解听力文本的基础上,完成整体的感知后,对语言表达及综合能力进行强化训练。
四、结语
本文从听力教学的三部曲听前、听中、听后三方面浅析了听力教学设计的若干关注点,仅代表个人的一些拙见。关注三部曲中活动的设计目的在于实现高效的听力课堂,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综合运用能力。事实上,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和要求,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关注。总之,要实现高效的听力课堂,就必须把握好听力教学的三个环节,听、说、读、写齐头并进,把英语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交际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郭萍.探讨听力习得过程中的因素[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6.
[2]张伟.精听、泛听与英语听力教学[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
[3]杨惠中.怎样提高英语听说能力[J].外语界,2008.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