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6-06-06 09:18杨平
现代交际 2016年1期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杨平

[摘要]言语行为理论是以言行事的理论,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言语行为理论的术语来源、定义及其发展,然后具体论述了如何让这个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最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言内行为 言外行为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203-02

一、言语行为理论的来源与定义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是以言行事的理论,强调的是语言的实际应用及其社会功能,是语言运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最初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Austin.J.L)于190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做William James系列演讲时将该理论作为一种哲学分析工具提出,并在随后的系列演讲中逐渐发展成形。后经他的学生——语言学家约翰·舍尔(Searle)等众多语言学家不断总结、创新和规范后形成一个系统。奥斯汀在他的《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该理论的框架和基本思想。奥斯汀认为,说任何一句话时,人们同时要完成三种行为:言内行为(the locutionary act),也有学者把其称作话语行为(或说话行为),即以言指事;言外行为(the illocutionary act),指说话者靠说出的话语本身所实施的行为,如承诺、命令、施行洗礼或逮捕等;言后行为(the perlocutionary act),指语现行动(或施事行为),以言行事、语导行动(或取效行为),即以言成事。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创立后立即引起了大量哲学家的争论。其中美国哲学家塞尔的影响最大,他将言语系统化,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这一特殊的言语行为类型。间接言语行为就是通过做某一言外行为来做另一件言外行为(顾曰国,1994),也可以说成是:“通过施行一个言外行为间接地施行了另一个言外行为。”(J.R.Searle,1975)塞尔还进一步将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和非规约性两种。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指语句的字面用意和话语用意不相一致的更为复杂和不确定的情况。间接言语行为在言语交际中是非常普遍的,陈述句不是陈述,祈使句不是祈使,疑问句不是疑问的情况比比皆是。有时候,发话者说出一句话,借此表示该句字面的意思,但同时又表达字面之外的意思。也就是说,间接施为言语行为表达出来的不是句子的字面意义,而是说话人的意向。

例(1)Can you close the window?

例(2)A---Does your mother know that youve broken the window?

B---My sister is a talkative girl.

例(3)A---li Ming is waiting for you.

B--- Im busy.

例(4)It is hot in the room.

例(1)的表面含义是疑问句式,其字面意义是询问对方有没有能力关窗,其言外之意在于表示一种请求或命令;例(2)中,B表面上想表达的意思是他妹妹是个多嘴多舌的人,但实际上想表达的是他母亲已经知道这个消息了;例(3)中说话者B表面上是陈述其正忙这个事实,但其真实意图却是告诉A他不想见李明;例(4)中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并不是在谈论温度问题,其目的可能是请对方把门或者窗户打开。

二、言语行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约翰·奥斯汀之前的实证哲学家认为,句子只能用于描述某种情况或陈述某种事实,因此只适用于正确或错误的价值。然而言语行为理论家却指出话语具备在现实中行事的能力,正是这种以言行事的主张使得言语行为理论脱颖而出。言语行为理论学家指出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说话人”的主体作用和“听话人”的反应都是言语行为理论强调和研究的范围,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言语行为理论对教师英语教学方法的启示

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是“以言行事或以言成事”,强调的是语言的实际应用,即语言的言外之意而非字面意义。语言研究的重点应由语言形式、句法关系转向语言运用、语义和语言的社会功能等。这个理论给大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给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给予了一些新的启示,而且也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以便言语行为理论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1.转变教师角色。教师应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到课堂的“组织者及参与者”上来,让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课堂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力求做到题材广泛、内容新颖、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力图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跨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不仅能从语言知识和技能方面,还能从文化素养层面具备英语交际的能力。

3.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西方的一些音频及视频材料,如电视、电影及歌曲等。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听各种专题报告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4.力求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及实习机会,加快语言从理论向实际转化的速度,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了解自己,查缺补漏,从而不断健全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言语行为理论对学生的启发

言语行为理论是英语学习者从源语言向目标语言转换过程中一个非常具有实用性的理论,在跨文化交流中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说,利用这个理论有利于学习特别是第二语言的学习。言语行为理论强调的是语言的实际应用,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大学教育的特点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立足实用,强调能力的应用性。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满足社会的需要,学有所用,这样才能达到大学教育的目的。高等院校的学生一定要求真务实,不能纸上谈兵,要不断地实践,从实践中求进步。就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生应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在加强听、说、读、写、译等基本功的基础上,尽量创造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的转换。

2.学生可以选修西方国家概况等方面的相关课程,尽量扩充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宗教、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现实交流中的文化冲突。

3.观看英文电视节目,收听英文广播(例如:VOA、BBC及一些专题报告等),阅读英文报刊、杂志等。充分利用英特网信息量丰富、速度快的优势,了解西方国家的发展动态。

三、结语

强调语言的实际应用及其社会功能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有重要的影响,它不仅给高校教师在教学方面以新的启发,而且也给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提供了更宽阔的视野。

【参考文献】

[1]Gillian Brown & George Yule. Discourse Analysi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杨信彰.语言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4]梁育全.实用英语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曹务堂.语言学概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6]Yule,G.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言语行为理论
浅析中英商务信函中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
中韩“劝说”言语行为的界定探究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研究
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研究
言语行为理论视阈下艾丽斯.沃克_紫色中男权话语的显现
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有效性研究
论“言语行为理论”的涵义及其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