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和谐观念的当代价值转换

2016-06-06 09:18陈静
现代交际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陈静

摘要:21世纪以来,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我国所一直倡导的。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和谐观念。“心和、人和、天和”是传统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中国传统和谐文化在我国的地位显著下降,但是传统和谐文化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我国当代所处的环境与以前的社会环境存在很明显的差异,要想在当代合理运用和谐文化的观念,就必须把和谐文化的价值观念进行转换,使之适合当代的国情。本文从传统和谐文化的基本内容出发,叙述了传统的和谐观念在当代应该如何进行转化,才能加快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步伐。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当代转化;和谐观念

中图分类号:G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1-0113-03

对于21世纪的文明建设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机会。和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核心,因此本文对传统的和谐文化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力求为构建当代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一、 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念

我国传统的和谐文化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并经过历史的长流而逐渐发展沉淀形成的。和谐文化对于个人的发展,他人与个人的关系、社会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念非常重视和谐、重视整体、重视人的价值,通过冲突、矛盾,使得人、自然、社会实现共存共生,实现双赢。[1]

在春秋战国时期,和谐文化开始萌芽。那时诸侯之间出现战争,礼崩乐坏,但是人们都渴望安定和谐,因此先秦各家都主张并共同追求和谐。公元前774年,《国语·郑语》中记载了太史和郑桓公之间关于“夏商周取得胜利的原因”的谈话,在文章中记录了人事和天地是夏商周取得战绩的重要原因。而《周易·乾·彖》中也对和谐文化进行了相关的记载。总之,注重和谐、注重整体、重视人的价值,这三个方面成为传统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首先,人的价值是传统和谐文化最看重的内容。人本传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这种说法在道家和儒家的学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道家和儒家的学说把人当做研究对象,研究“名、心、理、性、道”等方面的问题。比如:《尚书》中说了“知人则哲”,《荀子》中记录了“道者人之道也”,这些都反映出,以前人们在研究天理的时候,都习惯用人文,也就是说想通过天道来表达人们在价值上的追求。

其次,传统的和谐文化非常重视实物之间的关联性,重视整体性。也就是说,传统和谐文化是把世界万物和人类都当成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来思考,在对对象进行把握的时候,是从整体出发,同时还重视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周易》中记录的观点都是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宇宙进行理解。总之,我国传统的和谐文化在对人生价值目标进行阐述的时候,具有非常明显的整体性特征,不仅仅强调在整个社会群体中个体具有自己的责任,更提倡当自己和整体之间的利益存在冲突的时候,个人的“听、视、行、言”都要从整体利益出发,根据这种传统文化,才逐渐形成了民族精神,而且该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2]

再次,传统的和谐文化强调把“人、地、天”看作一个和谐、平衡而统一的整体。有序和谐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这种和谐思想最终形成了以礼为规范、以德为基础、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该思想体系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和谐文化强调的人与自然协调统一,使人们不仅仅要回归自然、顺应自然,更加要减少惩罚和报复大自然,最大限度地保护大自然,从而最低限度地减少对大自然的伤害,以给人们留下更多的生存空间。

二、 传统和谐文化的当代价值

五千年前,和谐文化就在中华民族深深的扎根,根深蒂固于每个人的心中,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但是经过五千年的发展,传统和谐文化不仅没有消亡,反而在跨越时空之后留下了恒久的价值和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来说,传统和谐文化将会对我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化解各种危机和种种冲突,因此,继承和发扬传统和谐文化,在当代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 促进市场经济稳健发展

我国经济要想实现稳健发展,就必须掌握好微观和宏观上的协调统一,就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和谐文化。微观上,市场上的各个主体之间一定要遵守规则,在诚信交易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互惠互利,才能实现共同发展;从宏观上,要对国内外市场进行完善,让经济交易有一个完善的市场,从而保证经济的稳健发展。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必然有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公司的时候,也是把和谐作为管理的首要工作。[3]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直都是我国传统和谐文化的主张,这不仅仅体现出了仁德,更体现出了义利。我国传统和谐文化中强调的仁德,要求人们要推己及人、仁民爱物、修身立德,而且在从事经济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和睦,讲究童叟无欺。人民的信任比国家军队和粮食更加重要,获取人民的信任是万万不能舍弃的。当前的市场经济都讲究诚信,是一种诚信经济,在从事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守诺言、履行合同、遵守道德和保持诚信。而我国传统和谐文化中强调的“义利”是指,在当前的经济活动中,一定要用“义”来克制“利”,即强调:在经济活动中,一定要讲究恰当好处,对于冲突和矛盾,而且一定不能让“利”和“义”完全对立起来,尽管经济活动中出现很多冲突和矛盾,但是如果处理得好,也能达到和谐的效果,这样就能处理好“利”和“义”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互惠互利。因此,传统和谐文化在当代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二) 创新制度

我国传统的和谐文化,在强调和谐意义的同时,还重视和谐的途径和条件,这给制度设计带来了合理性和科学性,更加重视创新在制度中的作用。比如《论语》中对和谐文化进行了叙述,强调不管是哪个层面的人,都必须恰到好处,不能过火、过分、过头。而荀子也主张,君臣之间的关系一定要和谐。这就意味着,当代社会要想实现和谐,就必须进行制度建设,制定好恰到好处的制度,从而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 为不同文化的融合和冲突开辟道路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融合的世界,社会中充斥着多种文化,并且文化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见。因此,如何处理当今社会中的文化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处理不同文化的时候,一定要以传统和谐文化的相关观念,让各种文化不断冲突、碰撞和交流,从而实现文化之间的融合。

从传统和谐文化的观点可以看出,不管是借鉴还是吸取外国的文化,都不是毫无原则的盲目附和,而是要做到吸收好的部分,舍弃不好的部分。当前很多外国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也能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益处,因此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在保留我国民族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营造出与国际合作的和平氛围。世界文化丰富多彩,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然要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之为本民族的发展做贡献,而且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也是提倡和谐文化。

(四) 促进世界和谐

中国传统的和谐文化,经过五千年的历史沉淀,成为了人类共同的财富,虽然跨越了实践和空间,但是仍然具有非常恒久的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是多元化时代,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和平和发展是这个时代的主题,全国人民都希望能够在和平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自古以来,追求和谐和爱好和平就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在处理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关系上,更是主张协和万邦、和谐共生,这些思想都能在当下得到很好的运用和体现。[5]在解决国际争端、武装侵略的时候,不能采用以怨抱怨、以暴制暴的方式,这种方式只能带来更加严重的结局,而不会有一点好处,到最后,还是人民大众蒙受损失。因此,在当前冷战思维、强权政治、单边主义、霸权主义都是不行的,必须发扬传统的和谐文化。

事物发展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和谐共生,而且和谐还是当今世界的终极追求目标和普遍价值。因此,在追求和平的年代,我国传统的和谐文化观念是非常具有促进作用的,我们在构建当前社会的时候,一定要多从考虑传统和谐文化的观点。

三、 传统和谐文化的当代转化

虽然传统和谐文化具有很大的价值,但是当前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和谐文化也已经不能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但是我国传统的和谐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财富,可以为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非常丰富的精神资源。对于我国传统的和谐文化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继承和发扬,但是与此同时,还要重视传统文化与当代之间的重建与转化,对于一部分已经不再适应当前人民现实生活的因素进行革除或者改变,汲取和发掘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因素,从而让传统和谐文化更好地为现代和谐社会的建构服务。

(一) 注意事项

1. 现实与历史的关系

文化作为体现人们活动的方式,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革而进行变迁,传统的和谐文化虽然给当代提供了很多文化资源,但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也不能把这些文化资源直接照搬过来,我们在挖掘传统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放到当代的环境中来,对传统和谐文化进行转化,把历史和现实进行结合,从而焕发传统和谐文化的光彩。

2.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目前,继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继承的时候一定要有选择性,不能不进行分析就照搬,有害的文化要摒弃,而有利的文化要坚决继承。在继承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历史的不断演进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继承和超越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对传统和谐文化进行继承的时候,一定要立足当前时代的高度,综合审视、选择和反思,找到和谐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并以此为出发点,让传统和谐文化在当代焕发生机。

(二)传统和谐文化的转化方向

1. 确立新的生态文明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现代化无疑是一场革命,涉及到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但是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环境受到污染,生态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当代世界中充满了工具的理性主义,这种思想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弊端,要想克服这种现象,就必须大肆弘扬我国传统和谐文化。例如:人在进行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与自然和谐相处,尤其要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怀,要合理处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彰显人的主体地位,只有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处理好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而才能让人的自然价值得到体现。其次,要改善人们的生活,这是创建生态文明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要让自然与人之间实现和谐共处,就是想最大限度地改善人类的生活,而不是说要牺牲人类的生活来建立生态文明。最后,人在与自然相处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态,这是根本的标准,在当今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单方面地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而破坏我们的生态环境,一定要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传统的和谐观念在向当代转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传统的和谐文化进行重塑,实现人和自然共同发展。

2. 拓展新的公共领域

当前我国社会是一个高度重视利益的时代,影响人际和谐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利益矛盾。中国传统的和谐文化能够促进个人私德的培养,促进个人修养的培养,尤其是传统文化中家庭和谐的相关思想观念。当前,我国社会中出现很多家暴,子女抛弃父母等社会现象,这都是缺乏以家庭为核心的家庭和谐观念。因此,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和谐观念,更要结合当代社会的结构和特质,从而挖掘传统和谐文化中可以挖掘和利用的资源,促进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

近年来,随着资本主义思想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中,人们的思想逐渐被经济利益化,人们的道德价值和人际和谐也受到了严重的扭曲,而此时我国在培养公民社会公德意识的时候,一定要对传统的私德向公德意识转化。如果仅仅强调人们的个人修养,那么对于社会的整体道德则没有太大的效果,在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不仅仅要懂得安排制度、讲法制、讲道德,还要重视公平正义以及利益关系。

3. 构建新的心灵平衡家园

传统和谐文化观念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人身心的和谐,和谐文化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理想性和适应性的文化,让人根据当前的活动,找到一种方式来实现身心的和谐,从而让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传统社会中,由于人的水平和思维习惯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他们无法认清自己的矛盾。而当代社会中,效率是人们生活的主导,很多价值破坏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而且很多人出现压抑、焦虑等情感,因此,人们一定要从自身出发,丰富自己的文化内容,对自己的生活认真地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才能让自己的身心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心灵的平衡,创建一个身心和谐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吴天智.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和谐观念及其当代转换[D].南开大学,2009:12-26.

[2] 龙斧,王今朝、边金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的和谐社会的理论建设[J].科学社会主义,2007(01):12-25.

[3] 郑晶晶.传统孝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4:2-13.

[4] 肖蕾.中国传统孝文化对当代农村居家养老的作用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01):123-125.

[5] 赵葵军,刘玉兰.传统文化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2):23-32.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刍论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