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伪科学对科普工作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2016-06-06 08:58彭健
现代交际 2016年2期
关键词:挑战

彭健

[摘要]随着科技和知识更新的加快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新高度,但凡是那些标题醒目、内容新奇,打着“科学”名头的文章,都想一睹为快,甚至在未经核实和甄别的情况下盲目听信,成为伪科学的盲信者和传播者。名为“科学”实为谣言的网络伪科学的肆虐,不仅会给社会发展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也对当前科普工作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极大挑战。

[关键词]网络伪科学 多发区 滋生原因 挑战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041-01

一、网络伪科学及其“多发区”

(一)什么是网络伪科学

网络伪科学就是在网络上传播的虚假的“科学”或者骗局,经常借用科学名词进行装饰,再冠以“专家”和“权威”名头来吸引用户,但实际上与科学在本质上并无关联。通俗的说,网络伪科学也就是我们平常理解的谣言。

(二)网络伪科学的“多发区”

网络伪科学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疾病、养生等方面,点击率高的文章包括减肥、美容、视力、“三高”病症、颈椎病等,其中也不乏育儿、性生活等敏感话题。越是常见的健康问题,相关文章就越多。有人戏称网络有“三害”——致癌、养生、丢小孩。据统计,网络上传播的超过90%的类似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疾病和养生等文章的帖子都是未被证实或被证实是谣言。就如关于“仙人掌防辐射”的观点,科学家们早已给出结论——这种说法并无依据,但是关于这种说法的帖子依旧在网上流传。

二、网络伪科学滋生的原因

(一)公众主观科学素养有待提高

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在追求生活质量中,民众对于自身健康的要求更为迫切,也更愿意了解健康知识,以提高身体素质,达到健康生活的目的。但由于公众科学素养总体不高,人们对基本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在精神、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为网络伪科学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客观商业利益驱动

网络伪科学产生及愈演愈烈,实际上是有着一些谋求利益的商家的推波助澜,他们利用网络及自媒体的传播手段,有目的地编造伪科学的文章,既博取了点击量,又实现了广告的效果,扩大了知名度,或者是直接推销产品,甚至打压行业竞争对手,以获取巨额利益。

三、网络伪科学给科普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一)网络伪科学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近年来,由于轻信网络伪科学而上当受骗,造成财产、健康甚至生命损失的案例不在少数。可能有的人会说,就算是人们都相信了喝大骨头汤能补钙或者电脑前放盆仙人掌能防辐射,又会有多大的影响?这是无伤大雅的事情,完全不用太过于认真。但是,古语有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大家无视轻信的危害,自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背后,暗藏的却是不得不防的具有极其重大的危害,那就是不能以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去思考和判断所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网络伪科学使科普工作陷入困难

相比网络伪科学的泛滥,辟谣却明显缺少动力。由于学术业绩考核体系以及付出回报的低效率无法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应战”兴趣,而且有一些伪科学谣言,你要说它是虚假的,就必须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明,而这就需要进行科学实验,比如你说喝大骨头汤不能补钙,拿出证据啊?这是需要长时间的实验理论验证的。科研人员恐怕是没有时间、精力,甚至是经费来做这样的论证的。此外,撰写让民众乐于接受的辟谣科普文章,对写作者的写作水平也是一个考验,即使你掌握了很高深的相关专业的知识,但是如果没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恐怕文章也不会入了大家的“法眼”。

四、科普工作如何应对新挑战

(一)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作为“社会公器”和“宣传工具”,及时对网络伪科学进行辟谣和批判,新闻媒体责无旁贷,其有责任针对流传甚广的网络谣言及时进行回应,要大力培养造就一支科普编辑、记者、作者队伍,通过他们在媒体上发出科学理性的声音,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同时,对那些把赢利作为第一目标,刊登虚假广告、宣扬虚假概念,欺骗和愚弄大众的媒体要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二)提高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

当前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笔者认为,科学素养更应该从小抓起。只有具备了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以科学的、发展的思路来看待事物,才能够更好地生活、工作和学习,这更应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提高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网络素养,加强网络伪科学的甄别能力,有了这样的能力,当你接收到或者浏览到内容可能是伪科学的文章时,才会三思而再传播,避免了以讹传讹,甚至助无良商家牟利。

(三)探索网络平台的解决方案

网络平台作为网络伪科学的发布主体,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因此,网络平台方也要积极探索关于解决网络伪科学传播的相关方案。政府相关部门要加紧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建立起网络伪科学大数据库,使得网络平台方能够有一个核实和甄别、处理伪科学文章的依据,进而截断伪科学传播的道路,及时将其扼杀于未大范围传播,造成不良影响的的襁褓中。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挑战
极限挑战
挑战!神秘手势
超难度逻辑推理大挑战
挑战你的大脑
眼力大挑战
数字大挑战
竞速大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