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2016-06-06 12:15卢欣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应用题解题小学生

卢欣

小学时期是学生们思维、身体、价值观等素质养成的初始阶段,这个时候的小学生在思维感官上更加趋向于感性,经过逐步的成长才会成为理性认识。在数学方面,小学生的认知也是这样,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需要老师来提供一种具体的材料才能下手,切蛋糕、分糖果都是形象的例子,只有在将问题转变为自己能够经常见到的物体,他们才会有意识有兴趣地去探索,但这样小学生的思维就会被限制住,从而导致思维僵化,无法养成灵活的解题思维。而在小学的数学中,应用题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也是当今新课改下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让小学生通过解应用题来养成合作、思考及对应的数学能力是当今教师们需要思考的。

一、教学方法的改进

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感性多于理性,这个现象在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对于这些刚步入人生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在情景上进行带入,让学生以能够听得懂并且能够吸收的方式来进行讲课是最合适的,现在存在的较严重的问题是教学的方法有些呆板,受传统教育影响,灌输式的教育还体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受新课改的号召,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以便让学生更为方便地吸收知识。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不同,我们将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分为高、低两个年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数学知识无疑是抽象的数字与文字,没有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小学生对应用题没有办法下手,这就需要教师来为学生提供一个认知情景,并且要基于学生的认识基础上来进行,这样学生就有充分的积极性来投入到应用题的解答中。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将应用题变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物品,如苹果、玩具等学生喜欢的东西,也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自己寻找,通过建立模型来让学生的思考、认识,操作能力都可以得到加强。而对于较高年级的同学来说,认知已经开始向理性化转移,这个时候就要更多地把时间花在了解应用题的结构上面,当应用题的结构明确之后,那么解题思路自然也会清晰,我们将在下一条进行详细叙述,而在解析应用题的结构时,需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完成后,解题的满足感和兴奋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往下探索。

二、加强学生应用题结构与思路的训练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碰到应用题时,通常看到的都是题目的数学成分,而不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条件和联系方法,也就是说没有真正的理解应用题。基于这些情况,在对小学数学进行教学时,要注意结构和解题思路的培养训练。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各种条件与联系的训练,可以将已知条件、要求、联系三者来求任意一个因素,用长期的训练来养成学生剖析应用题框架的习惯,这样学生在拿到题时就会养成扫描的习惯,这对于解题来说帮助非常大。

至于解题思路,是在对于应用题框架有了大致了解之后学生就能知道大致怎么解这道题了,即学生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根据题型及要求,脑中自动浮现有关公式和法则,能够顺畅地写出运算的步骤。而要形成这样的过程化的解题过程就要在日常课堂和训练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来触发学生的解题思维,如在平时对于学生读题能力的训练,在拿到题后扫一遍就能明白题目的大致框架,读第二遍的时候可以用笔在题上画上重点的语句词汇,并在空白处用图形、线段、箭头等来反映题中表达的关系,这样的训练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兼顾加强他们的观察、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合理地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将应用题寓于生活

一般在小学较高年级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教学策略了,这时候的小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认知能力并且正是对外界好奇的时候,加强应用题与生活的连接可以给他们一种新奇的感觉,并且应用题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老师可以将问题尽可能向日常生活中的量的关系靠拢,并且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步提升,如从生产线上的生产数量及合格率问题转到利息等更高一层的求解问题,循序渐进,最终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的能力。教师除了要自己为学生设置与生活内容有关的应用题外,还要积极倡导学生去自我观察与发现身边的数量问题,并进行总结、猜想和证明等步骤,将其完善成为真正的应用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来进行。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能够合理科学地解决应用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思维意识和能力提升的表现,基于这些我们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于应用题结构的解析与解题思路的剖析、加强与生活的联系等,在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综合素质。(作者单位:江西省铅山县五铜学校)

猜你喜欢
应用题解题小学生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巧用比妙解题
我是小学生
解题勿忘我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