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群豪
陈之佛与印人曾绍杰
孙群豪
陈之佛先生很少作应酬之画,不像徐悲鸿社交活动多,应酬画也多。
乙未冬月,在北京匡时2015秋季拍卖会图录中看到陈之佛为曾绍杰创作的《竹雀图》,眼睛为之一亮。作品署款为“绍杰先生法家雅正,乙酉初夏,雪翁。”钤印三枚,“雪翁”“养真”二印为傅抱石所治,“流憩庐”一印为徐悲鸿学生沈左尧所刻。我没有太去关注200万元起拍的成交价,印人曾绍杰先生以及他与陈之佛的交往却引起了我的兴趣。
曾绍杰先生1910年生于湖南湘乡,其祖澄侯为曾国藩五弟。曾氏长于书香之家,耳濡目染,自幼开始读经史。十四岁那年见《小石山房印谱》而喜之,开始学习篆刻。廿五岁之前专门攻汉铸一路,廿七岁与乔大壮先生同客重庆,见《黄牧甫印存》,便有心得,进入新境。四十之后,致力于元明朱文印以及唐宋官印,其绸缪布置之美为张大千先生所激赏。曾绍杰与陈之佛交往的时间应在重庆抗战时期,当时陈之佛任国立艺专校长,陈之佛辞去校长职务之后,与曾绍杰同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授。傅抱石、曾绍杰、罗东子等常为陈之佛、徐悲鸿、张大千等治印,曾绍杰移居台湾之后则几乎与大家失去联系。
陈之佛先生很少作应酬之画,不像徐悲鸿社交活动多,应酬画也多。《竹雀图》是他为好友曾绍杰所作。曾绍杰曾为之佛先生治印数枚,其朱文“陈”、白文“之佛”为雪翁常用印。《竹雀图》应属精品中之精品,清新典雅、明净柔和、意境超然,可谓雪翁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画面完美呈现群雀在竹林中乍起的经典形象,构图上,柔润的翠竹在摇曳中将二十九只形态各异的麻雀分割阻隔。深色修竹寓刚于柔,麻雀寄动于静,古朴典雅之风滋润于画面之中,刚柔相济的内在之美仿若能涤荡世人心中之繁杂。在江苏省国画院名家系列《陈之佛卷》中也曾收录一张《绿竹群雀》,构图类似这张《竹雀图》,作于1946年。为曾绍杰先生所作《竹雀图》的年份“乙酉初夏”应是1945年初夏,由此可见是原创之作,系陈之佛在重庆抗战时期为曾绍杰所作。
晚年曾绍杰常作古玺印,因其浏览周代名印,深感古玺布局与汉印章法不一样。汉代之后,印章印面大多布满,笔画均匀,而古玺多留空隙,笔画疏密不一。近当代印人为其师承所囿,摹古玺印也把印面刻意塞满,总是牵强附会,以求整齐,此为曾绍杰先生所不取。
我在陈之佛的常用印中见过曾绍杰的篆刻作品,在台湾《印林》杂志和《近代印人传》等书刊中读到过曾绍杰先生的篆刻和书法作品,却无缘见到曾先生本人。在西泠印社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遇见台湾的书法篆刻名家王北岳先生,并求教请益,谈到与他有交往的曾绍杰、张大千、黄君璧、傅狷夫等老先生。王北岳先生1926年生于河北省文安县,国立北京大学毕业,后移居台湾,曾为台湾书法篆刻评议评审委员,中华书道学会、书法教育学会、篆刻学会顾问。其书法以古篆、行草书见长,篆书朴厚、隽逸,行草逼似鲜于枢而淳厚有加。其篆刻取古玺之淳朴、金文之古茂,作品淳朴、清逸,曾获中山文艺“篆刻创作奖”。王北岳先生是《印林》杂志的发行人,2006年底王北岳先生因病逝世,台湾《印林》杂志遂成绝版。
王北岳先生与曾绍杰先生为忘年之交,与我讲了不少与曾先生的往事。他说:“曾先生办事执着,热诚爽直,面上总挂着笑容,凡事从不拖泥带水,我们一直相处得很融洽,成了相知的忘年好友。”台湾的著名印社“海峤印集”是曾绍杰、王壮为、王北岳、李大木等四人发起,在曾府聚会,商谈组社事宜,时在1961年10月,首批入会者有二十五人。次年,海峤印社出版第一本篆刻作品集,王壮为题写书名,曾绍杰题写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