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羽(新疆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日本的中亚能源参与策略*
王思羽
(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冷战结束后,日本对中东能源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成为中东结构性冲突关联体系中最脆弱的单元之一,进而提出能源供给多元化策略,对参与中亚、高加索地区能源开发表现出积极态度。日本在中亚的能源投资内容反映出日本能源策略的特点,主要以化石能源产品开发和提供技术服务为主,旨在能源产品和服务领域占据有利地位。由于日本对外能源投资重点很大程度上受到北美页岩气开发的影响,中亚能源的参与程度也将受到削弱。
关键词:日本;中亚;能源策略
能源安全保障一直是日本国家对外战略中的核心课题,军国主义时期的日本就通过军事手段从东北亚和西太平洋海域掠夺资源,为确保其能源供应的“绝对安全”,不惜对英国和美国同时开战。如今,日本对强化能源安全保障战略仍然保持着积极态度,尤其是对“第一能源”的化石燃料高度依赖,使其不得不选择能源进口多元化道路。因此,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自然成为日本能源战略中不可回避的关注点。
日本能源战略模式与二战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冷战期间,日本的能源安全受制于结构层次中超级大国美苏间的关系,而后冷战时代的单极结构中,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则由美国海军掌控。作为岛国的日本,不论其能源输入多元化进程发展到何种地步,都必须维持与美国之间的良性关系。在日美同盟基轴原则下,日本在后冷战期间的能源战略表现出了以下特点:
第一,主要表现为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敏感性。日本经济主要依赖商品出口和对外投资,原油价格直接影响其国内大宗商品的价格,而日本化石能源较大进口国全部位于西亚地区,任何局势动荡引起的原油价格攀升都会触动日本的神经。2007年美国过度扩张,导致了中东战略陷入困境,也门、伊拉克频繁发生恐怖事件,石油价格开始出现飙升,日本时任外务大臣麻生太郎发表紧急公告,愿调动日本的经济、技术和外交资源来促进地区内各方政治对话、缓和地区矛盾。如果用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复合相互依赖理论进行分析,日本对原油价格敏感性的实质表现在:首先,是作为高级政治的国家安全,对作为低级政治元素国际原油价格的单向依赖关系;其次,是对国际至今未构建某种抵御“中东陷入战争状态后维持国际能源供给安全”机制的忧虑。
第二,高度重视化石能源利用率。日本是一个没有化石能源蕴藏的国家。据国际能源机构(IEA)发布数据显示,2030年人类依然会对化石能源保持高度依赖,甚至有增无减。为此,1967年在日本成立的石油天然气探查·开采的石油公团于2005年宣布解散,取而代之的则是2004年设立的以构筑全新能源供给战略的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机构(JOGMEC),其宗旨是提高石油产品自主开发比率,以技术进步和革新解决日本未来可能遭遇的“贫油”问题。日本政府预计,未来主导能源价格不再是开采量的多少,而是对有限化石能源衍生产品的开发和废料再利用技术。另一方面,日本是亚洲地区较早开始关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的国家,在环保方面,希望利用高科技能源技术在国际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中赢得有利的政治地位。
第三,以多元投资的方式平衡海湾国家对国际能源市场的控制。在没有构建某种防御中东产油国因国家间无政府状态陷入“绝对战争”状态引发全球性能源危机的国际机制前,日本应对最大能源安全风险所选择的临时方式,也是唯一能采取的降低风险的措施。2007年,中东地缘安全因素引发的国际石油价格的颠簸,对日本大手商业银行和证券企业造成巨额损失,使日本金融市场一度陷入被动局面,对此,从2008年开始,日本加大了对北美页岩气开发的技术合作和经济投资规模,通过外交、经济途径向美国国会开展解禁化石能源出口的游说工作,并鼓励日本INPEX企业和伊藤忠石油开发股份公司参加阿塞拜疆里海地区的石油开发与加工的ACG项目,两家公司初期便掌控了13.92%的权益。由此可见,日本正试图从多方面平衡中东可能对国际石油市场及国内市场可能遭受的负面影响。
如表1所示,冷战结束后,日本对中东原油的依赖程度有增无减,日本政府在2007年提出了供给源多样化的策略,旨在降低这种依赖关系。正式提出日本企业向中亚、高加索地区能源领域进军,不仅是麻生内阁时期的能源战略转型口号,还是对降低国家利益受损风险的必然选择。
表1 日本对中东原油的依赖程度统计
二十一世纪初,日本企业进入中亚国家参与当地能源开发。2006年,小泉纯一郎作为首位到访中亚的日本首相,呼吁加快日本与中亚国家间的政治对话,尤其加强在铀、稀有金属、稀土等资源领域的合作;另一方面,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原本就期望能源出口多元化,而日本其技术能力和投资规模又颇具诱惑力,因而谈判一拍即合,其合作范围不仅涵盖石化能源领域,还包括大量矿物资源领域。
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例,自1996年起,日本在中亚和高加索国家投资能源开发后,在乌兹别克斯坦常驻的相关企业逐步增加。日本斥资7亿美元参与当地的能源投资,已有11家日本合资企业和14家国内大型企业负责参与了布哈拉炼油厂建设、费尔干纳炼油厂改建及重型机械的制造供给②。2009年4月,乌兹别克斯坦率先与沙索(南非合成石油公司)、双子星(马来西亚石油公司)分别签署了天然气液化技术备忘录,促使日本迅速成立了由国际石油开发帝石、新日本石油、石油资源开发、科斯莫石油、新日本铁路工程、千代田化工建设在内的六家企业组成的日本天然气合成油(GTL)研究工会,着手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能源的投标活动,承诺“100万(时间·人次)无灾害、无事故完成施工,达到合成天然气、运用煤间接液化费托合成技术、二进制格雷编码控制的500桶/日(500b/d)的高技术指标”计划。2010年4月,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机构(JOGMEC)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就与乌方在阿迈塔尔地区共同勘探并落实石油天然气的市场营销签署了备忘协议。2015年7月24日,三菱重工和三菱商事承接了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最大的肥料制造项目,项目主要导入日本最新石油化工技术,用乌兹别克斯坦本土产出的天然气直接生产氨和尿素。同年,日本与乌兹别克斯坦还签署了长达10年的铀矿精炼合同。
在土库曼斯坦,2010年3月,日本的双日·川崎重工在土库曼国营化工企业就全套天然气化肥生产加工设备项目与日本民间银行共同融资450亿日元,拉开了日本企业在土库曼斯坦利用技术优势开展能源投资的序幕。此外,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莫斯科所于2013年7月发布《天然气大国土库曼斯坦与日本企业的机遇》报告,敦促日本企业加强在土库曼国石油精炼、天然气化工、肥料生产等化石能源下游产业上的投资。2014年,双日会社和日本川崎重工再次与土库曼天然气公司签署合同,承诺运用日本最新的天然气液化技术,为其制造当今世界最大的天然气转汽油(GTG)制造设备,并计划于2018年完工并交付。
在哈萨克斯坦,日本直接参与了里海最大海上油田卡夏干油田的开发。卡夏干油田下属的7个公司其中包括了国际石油开发帝石(Inpex)北里海株式会社,但在整个油田的权益比重仅为7.56%,这也是日本在中亚唯一参与的石油开采项目。
日本与中亚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是制约他们之间能源供求关系发展的缺陷。从日本在中亚的能源投资重点可以看出,前者并没有大面积参与中亚国家的油气资源开发或购买其能源商品运往国内的意图,相反,日本采取的是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参与石油化工、油气精炼、设备制造等项目的国际竞争,以此达到控制中亚市场份额和影响能源产品价格。中亚里海地域研究员古幡哲在2010年的调查报告中③就直言指出:“虽然乌兹别克斯坦的能源输出与日本的石油天然气市场是完全隔绝的,其境内石油·天然气的相关基础设施(产能)和制品却会对国内及国际市场的销售价格产生很大影响”。
日本的能源供应主要依赖中东、东南亚和北美地区④,中亚和里海周边区域是国际化石能源蕴藏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日本瞄准了生产设施、生产技术和衍生产品领域,明显是希望依靠自身经济和技术优势对维持国际能源市场的安定产生影响。此外,基于日本典型的贫铀国情,又高度依赖核能发电,追求“安定的民用电力核燃料保障”,在核燃料的供应上谋求多元化是不得而为之。冷战后加速发展的高尖端技术领域和军工产业,对稀有金属的需求量提出了迫切要求,因而,中亚丰富的铀矿和有色金属矿藏自然成了日本中亚能源诉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0年,菅直人内阁成立后,日本对外政治、经济、能源战略方向开始发生转移,在政治与能源领域“脱亚入美”的色彩愈加浓重。北美地区优越的能源储备与美国化石能源出口限制释放出解禁信号,促使日本将未来能源供给多元化重点转向北美地区。2013年5月,美国能源部终于通过了向日本出口页岩气的认定材料,标志着美国对日本天然气出口进入解禁程序,这与日本自愿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有着直接关系。在这之前,虽然美国以陶氏化工为代表的部分化工产业巨头一再向联邦政府施压,反对扩大页岩气出口,但2013年2月,安倍晋三在日美首脑会谈期间,专门强调了希望美国放宽对日本页岩气的出口请求后,美国态度有所转变。
2013年5月,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茂木敏充访问美国,再次请求美国尽快完成日本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的申请手续,还参观了美国最大的马塞勒斯页岩气田的开采现场。日本企业三菱商事设立了专门团队,就日本跨国企业参与美国液化天然气(LNG)的生产达成协议。在此之前的2012年12月,茂木敏充与访日的加拿大哥伦比亚省长签署了“日本经济产业省与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之间关于能源合作与开发的备忘”。一连串的外交动作证明,日本与美国、加拿大页岩气领域的合作有着更深远的战略意图。
第二次安倍内阁执政后,日本与北美国家间在页岩气领域的合作表现出了更积极的态势,最终在2014年以前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如表2所示,按照推算,2020年以前,日本可以从北美两个发达国家进口通过页岩气生产的液化天然气(LNG)将高达2370万吨,总和比例占日本2012年液化天然气年均需求总量8725万吨的27.2%,这将对主要依赖中东、俄罗斯、北非等欧亚大陆地区能源出口,依赖马六甲海峡和菲律宾巴士海峡输送化石能源的日本能源战略产生巨大影响。
表2 日本与北美页岩气合作项目
数据来源:日本国际贸易研究所⑤
2012年以后,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持续动荡,致使油价波动幅度大增,迫于乌克兰问题,日俄关系陷入低谷,从而,日本能源进口面临“多元被动”的局面。日本同北美两国在页岩气领域的合作,可以使日本在同亚欧大陆国家间LNG价格交涉上采取主动性。此外,日本可以通过掌握页岩气开采和精炼分离技术,在未来国际页岩气竞争中发挥优势。由于页岩气产生的液化天然气比传统天然气价格便宜30%,页岩气开发将成为国际化趋势,那么,依赖传统天然气市场的能源出口国将承受一定打击,而中亚各个国家明显属于后者。
美国作为日本最强大的盟国和保护国,不会对日本的国家能源安全构成威胁,这是日本对北美页岩气市场寄予厚望的根本原因。随着日本对传统天然气依赖程度的降低,日本对曾经给予厚望的中亚能源市场的投资规模会逐步缩减。另外,伴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的稳步推进,中国区域拒止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基本覆盖了周边重要海域和国际水道,这率先引起日本对能源安全保障的担忧。在这种背景下,日本继续推动美国倡导的中亚·印度洋天然气管道(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四国天然气管道项目:TAPI)项目显然已失去了战略原估价值,这一项目除了对中亚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产生负面影响之外,对日本的能源进口与运输安全保障状况并不能带来太大改善。
日本加强与北美国家页岩气合作的能源战略意图非常明显,一方面,削弱自身对欧亚大陆能源进口的依赖,利用美国同盟身份为其提供充分的能源安全保障,绕开了东海和南海水域通道,减小了中国遏制其进口能源海洋通道的风险;另一方面,廉价的页岩气产品增加了其国际能源产品价格交涉过程中的主动性优势。日本加大对北美页岩气产品的支持,放大了其从能源上“脱亚入美”的趋势,因而,未来日本在中亚的能源参与项目可能会进一步减少。
注释:
①経済産業省経済産業政策局調査統計部,資源エネルギー庁資源·燃料部編『平成19年資源·エネルギー統計年報:石油·コークス·金属鉱物·非金属鉱物』[R].財団法人経済産業調査会,2008-05:62.
②オリガ・サモファロワ.『日本が中央アジアの資源に注目』[R].2012-11-19:2.
③古幡哲也.『ウズベキスタンの石油・天然ガス開発状況とJOGMEC石油部門の取り組み』[R].中央アジア・カスピ海周辺地域プロジェクト企画部調査部,2010-04-22:p6.
④朱晓琦.日本能源战略中的东南亚取向[J].太平洋学报,2012(4):52-56.
⑤馬田啓一.『シェールガス革命と日本のエネルギー通商戦略-日本のエネルギー調達のどこが問題なのか-』[J].国際貿易と投資,2013-08 (No.93):5.
参考文献:
[1]山冈庄八.太平洋战争[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3.
[2]嶋尾孔仁子.『現代グローバル化の下の日本のエネルギー戦略——西アジア·中央アジアの場合』.北海道大学出版会,2009.
[3]北村俊昭.『カザフスタン共和国カシャガン油田の原油生産開始について』[M].講談社,2013.
[4]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ウズベキスタンウラン長期大型売買契約』[R].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2015-07.
[5]岩尾大史.『ガス大国トルクメニスタンと日本企業のビジネス機会』[R].国際協力銀行,2013-07.
[6]経済産業省資源エネルギー庁.『新·国家エネルギー戦略』[EB//OL].経済産業省,(http:// www.meti.go.jp/press/20060531004/senryaku-houkok usho-set.pdf.2006-05-31.
作者简介:王思羽,男(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
收稿日期:2015-11-03
*基金项目: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经济研究中心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后冷战时期日本对哈萨克斯坦的援助型外交战略研究”(040313D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