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中的主要问题调研与分析
——基于石油大学、政法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的在校生调查研究

2016-06-06 02:25邹佳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信息学院北京102249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自主创业解决对策大学生

邹佳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信息学院,北京102249)



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中的主要问题调研与分析
——基于石油大学、政法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的在校生调查研究

邹佳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信息学院,北京102249)

[摘要]2016届的高校毕业生是12年来高校扩招的最高潮,高校毕业生接近765万,大学生就业成为牵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人焦点的重要问题。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口号的国家政策引导,使得自主创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针对眼下的创业热潮,本文对大学生创业的各方面因素逐一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一定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创业;解决对策

随着十几年来的高校扩招,全国高校毕业生队伍逐年增加,2013年毕业生人数669万,2014年727万,2015年达到749万。2016届的高校毕业生是12年来高校扩张的最高潮,高校毕业生接近765万,大学生就业成为牵动国家经济和国人焦点的重要问题。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口号的国家政策引导,使得自主创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的压力。

高校学生在校就读期间,通过自身实践,特别是倚靠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创新创业机遇,结合高校学生群体的社交活泼性、思维的发散性,依托高校学生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切实需求,进而自主创业。创业成功的公司,不但学生成了老板,解决了自身就业。同时,创业公司带来的新行业和新方向还为整个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新技术类创业公司一旦崛起,往往就是整个行业的变革。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这一途径,将自己十余年刻苦学习获得的理论知识以及多年来培养的兴趣爱好与创业梦想结合到一起,艰苦奋斗,创业成功,实现人生价值。

高校学生在校期间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不但需要经历身体之苦、创业路上的孤独之苦、前进方向的抉择之苦、创业投入上的风险之苦,甚至有时候还要承担亲情和伦理上的痛苦。大学生在创业阶段显现出的“先天不足”,包括自身社会经验的匮乏、资金筹集困难、公司运维管理短板等问题导致创业过程中频频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本文通过北京市昌平区三所211院校在校生和毕业生的调查研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了一部分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今后可以在就业指导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回补所缺知识,同时也希望对相关研究人员有一些启发。

一、基于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三校的调查研究以及分析

调查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的三所211高校——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在校生为对象,采用的是网络问卷调查和采访交流两种方式,通过SNS社交媒体人人网、高校校内BBS等方式,共计提交有效问卷743份,其中石油大学363份,中国政法大学247份,北京化工大学133份。其中,二、三年级学生提交有效问卷430份,占到调查人数的57.87%;大四学生提交问卷214份,占到总人数的28.80%;研究生提交问卷99份,占到总人数的13.32%。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学生对于创业意愿的强烈程度、创业方向的明确程度、是否有创业培训经历、创业优惠条件的了解程度、是否具有创业的资金支持等各方面创业因素做了详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三所院校中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明显

通过问卷结果分析得出,在国内经济改革的大环境下,大多数学生都已经认识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对自己创业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对参与到社会激烈的创业竞争中有非常高的热情。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超过32%的同学没有实际尝试,但是对自主创业很感兴趣,9%的同学在校期间尝试过自主经营;59%的同学对创业不了解也不感兴趣。通过数据表明,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近四成的学生对自主创业感兴趣,高校学生的创业热潮已经成为大学生们的择业新动向。特别强调的是,在对创业不感兴趣的同学中,石油大学占据了大半。分析认为,石油大学作为一所行业院校,毕业生大多可以在石油类国企或者单位找到一份收入不低的工作,近些年的石油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石油大学学生认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比自己创业更具有吸引力。但是随着国际油价的一路走低,整个能源行业萎靡不振,石油大学的行业优势转变成了专业劣势,自主创业也开始火热起来。(见表1)

2.大学生在创业方向上找不准定位,感到迷茫

高校学生这一年轻群体,因受制于日常活动空间和个人阅历,主要的社交圈子大多局限于家庭、学校和同学,整体上来说对社会了解不够,对社会上的商业问题研究不透彻。部分同学下定决心,怀揣创业激情,有创业的想法,但是在创业初期无论是整体项目的方向选择,还是全面的行业分析和需求分析,总体上思想迷茫,导致创业之路一开始就走得并不顺利。在调查中,对创业感兴趣的304人中,40%的同学对创业方向没有想法,有机会做什么都可以;46%的同学选择如果创业,会选择现在比较流行的电商或者是服务行业,但是具体做哪一类的电商还是不确定;14%的同学表示会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见表2)

表1 对自主创业是否感兴趣

表2 对创业方向的选择

3.院校专业知识与创业实践难以结合

根据文献查阅以及网络信息收集分析,高校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依托自身专业知识开展高新技术创业的占比非常低,大多创业者会选择非专业行业。根据调查,有超过90%的创业学生会选择淘宝网、快消餐饮、代理服务、电子产品等行业,认为这些行业成本小、好宣传、对创业者综合素质要求不是太高,容易入行。但是创业本身就是对创业者能力的全面考证,对综合素质的要求非常高,即使是选择服务行业也一样。大学生的活动范围有限,与社会接触少可能是主要原因。目前来看,由于大学课程设置和整体教育环境等,大学里更多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社会实际的需求往往对接不上。不过,现在国家开始强调学术型大学和技能型大学的建设,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在接受调查的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中,有超过半数的在校生愿意尝试为社区居民以及大学周边商户提供法律咨询类援助,并以此开展创业实践,但是因为自身课业紧张、经验不足,再加上网络上法律咨询的廉价性,大多未能实践成功。

表3 创业行业的选择

4.对创业扶持优惠政策知之甚少

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大学生对国家和省市出台的扶助创业的政策了解程度非常低,对于创业优惠政策具体内容不甚了解。有超过62%的同学反馈只是知道有政策,但是具体如何实施,需要创业者与学校或者政府的哪些部门沟通,他们根本就不清楚。只有10%左右的同学表示比较了解,专门打听过这方面的政策,但是也不清楚帮扶优惠的申请流程。如中国政法大学2012届的毕业生刘同学在校期间创办了法律援助志愿社团,并且担任社长,大学期间法律援助服务时长超过150小时,毕业后他非常渴望可以创办一家自己的法律援助企业,回到东北老家为家乡人民做点事情,但是他不清楚东北地区在这方面的优惠政策,如果全靠自身投入,他很难把企业做下来。对于北京本市户籍应届及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出好的创业项目即可申请最高100万的无息贷款,但大部分学生对于这种政府优惠政策还是不清楚。

表4 对创业优惠政策的了解

5.创业培训和相关课程设置较少,就业课程内容有待提高

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是决定创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健全创业教育体系是当务之急。在目前的大学中,针对就业方面的培训主要是依靠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学工处开展的一些讲座和活动。在课程培养方面,也只有大三开展的一门16学时的就业指导课,大多由学校的辅导员或者教辅人员上课,就业课程时间设置少,内容不多,针对性不够强,质量有待提高。对眼下热门的创业教育方面更是几乎不提,并且质量不高,理论结合实例的高水平创业培训不但是少之又少,同时又贵得离谱。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0%的大学生接受过类似的课程培训,53%的大学生只听过创业成功类非专业讲座,更有15%的同学表示基本没接触过。

图1 创业概念了解调查

6.创业起步资金缺乏,配套制度尚未确立

创新创业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孤独的、一往无前的、坚持不懈的、充满运气的过程。在创业的路途中,市场变化多端,思想更新换代,认知交汇融合。现代社会既是充满机会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年代,大学生们不能仅仅拿出一点热情就能完成这样一个实践活动,自主创业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需要雄厚的物质资金和丰富的社会经验基础来作为支撑。根据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除了缺乏经验和胆识,创业的起步资金缺乏是当前最大的问题。高校学生属于消费群体,在校读书期间没有经济来源,大多数学生都是家庭承担上学的全部费用。很多大学生有好的想法,有好的技术,想自主创业,但是大多苦于没有资金支持。毕业后再创业,虽然国家有小额贷款扶持,但是大多数学生创业的起步资金还是要靠家庭资助,社会整体上的配套制度还没有建立,很多好的创业项目还没有启动就已经夭折。

图2 创业面临问题

二、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1.培养高校学生创业观念,建立健全扶持培养制度

2016届765万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巨大就业压力,以及国家产业升级、供给侧改革、经济软着陆等带来的社会就业压力,国家层面在政策上应该更加重视创新创业,大力扶持高校学生开展技术创业。高校作为高等人才的培养基地,应该把创业指数纳入到就业工作中去,从大学入学开始就培育和转化学生就业观念,树立起既要就业又可以创业的新观念,同时创业和就业培训要始终贯穿大学。在高校开展的暑期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申请等方面,要积极向创新创业项目倾斜,以积极务实的态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建良好基础,同时在校企合作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提供更多优秀的创业项目,使得高科技技术成果的转化在学校层面更好地实现,不但要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走出去,更要请企业走进来,与高校采取合资合办、专利共享、利益均分等模式,开展新形势下的创新创业工程。

2.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增加自身竞争力

高校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坚持不懈的热情,更需要完善自身的创业素质。大学生创业应该更多提倡技术创新的创业,避免走社会上的服务类行业创业。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要不断整理需求信息,认真分析自身创业路线,综合自身和团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增强自身竞争力,同时要在周围条件不利的情况下,有果断停止的睿智。在如何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方面,要参考更多的成功者经验,切记不可闭门造车、漫无目的。

3.全社会营造创新创业新概念,转变传统观念,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在本次的问卷调查和网络调研中发现,有接近八成的学生家长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按部就班地找到一份国企或者事业单位等稳定工作,整个社会从血液中是缺乏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因此,建议政府层面要更好更多地开展创业氛围宣传,建立健全整体的创业支持、技术转化、资金配套等制度。建议学生家长们在孩子的创业奋斗上不要反对阻拦,应该要给予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去闯、去尝试。要给予他们精神支持,积极引导和传播成功的希望,同时借助家长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脉资源,帮助创业者规避风险、提供支持,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4.加大宣传力度,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建议修改高校就业考核评价体系,将学生创新创业宣传效果、学生创业扶持力度、配套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量比、企业孵化成功率等纳入整体高校就业考核。从政策上和根源上推动事物发展,进而让大学生得到务实的优惠政策和待遇。

建议高校、企业、政府三方联合,以技术占股、资政配套、专利共享等形式,建立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贷款担保,解决创业项目起步资金匮乏这一瓶颈问题。同时在高校联盟内设立风投基金,对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直接投资,与高校学生技术创新、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从政策到资金等多方面共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万细梅,朱光喜.我国大学生创业模式探析[J].青年探索,2007(1).

[2]彭小媚.大学生创业模式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3).

[3]储亚平,常敏.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探析[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6)1- 0020- 03

猜你喜欢
自主创业解决对策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做法探析
高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