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从Siri的语音识别到无人驾驶车船,都是人工智能的实现载体,涉及到的技术和领域跨越多学科,包括深度学习、智能识别、专家系统、神经网络、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发现、遗传算法、符号推理、智能机器人等方面统统在人工智能的研究范围以内。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1950年,图灵预言了创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机器的可能性。1956年夏,以麦卡锡、闵斯基等为代表的科学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诞生。从1956年起至今的半个多世纪,人工智能经历过两个经费枯竭的寒冬(1974-1980,1987-1993),也经历过两个蓬勃发展的春天(1956-1974,1993-2005)。
从2006年开始,人工智能再次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并行计算能力、大数据和先进算法,使当前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同时,人工智能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产业界的重视,产业界对人工智能的投资和收购活动也如火如荼。
发达国家布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体继续向前迈进的动力和标志。发达国家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纷纷从国家战略层面对人工智能加紧布局,各自推出人工智能研究项目。
美国:大脑研究计划(BRAIN)
2013年4月,美国正式公布“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简称“大脑计划”(BRAIN)。该计划第一目标是绘制出一幅囊括大脑所有活动的详图,其最终的临床应用包括通过直接改变神经回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奥巴马总统当年为该计划拨款1.1亿美元,覆盖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HIN)、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国家科学基金会。2014年HIN工作小组制定了未来十年的详细计划,预计每年将投入3亿-5亿美元开发用于监测和映射大脑活动和结构的新工具,十年计划共需花费45亿美元。
欧盟:人脑工程项目(HBP)
2013年初,欧盟委员会宣布人脑计划(HBP)为欧盟未来十年的“新兴旗舰技术项目”,该项目汇聚了来自24个国家的112家企业、研究所和高校等机构,总投资预计将达到12亿欧元。该计划强调实用性,重点包括对脑结构、功能和机理的研究;对与脑有关疾病的研究,并加大力度研发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大脑的工作模型。计划在2018年前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意识和智能的人造大脑。欧盟官员认为,欧洲人脑工程项目(HBP)如果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则对欧洲保持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地位起到关键作用。
日本:大脑研究计划(Brain/MINDS)
紧随美国和欧盟之后,2014年9月日本宣布启动大脑研究计划Brain/MINDS。该计划为期10年,由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主导实施,旨在理解大脑如何工作以及通过建立动物模型,研究大脑神经回路技术,从而更好地诊断以及治疗大脑疾病。按照智能程度,人工智能的目标分为超级智能、广义人工智能和狭义人工智能。
发达国家一致认为目前已经达到或接近实现狭义人工智能。2013 年,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院院长Nick Bostrom做了一份涵盖数百位人工智能专家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中位数的人工智能专家认为:通过全球各个国家的加速布局,在2040年左右有50%的概率实现广义人工智能,2075年前实现广义人工智能的概率高达90%。到达广义人工智能以后,再花2—30年实现超级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