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

2016-06-05 14:15:31牛贵宏周子健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责任心校企人才

◎牛贵宏 周子健 商 敏 周 梦

高职教育研究

培育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

◎牛贵宏 周子健 商 敏 周 梦

(阜阳师范学院商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本文基于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人才对接调查、企业对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在校大学生所缺乏的专业技能等多方面联合分析,探讨并研究怎样培育出适应企业需求的大学生。旨于提升在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深刻剖析学校与企业的人才对接问题。深入探讨如何培育适应企业需求的大学生实践的能力,建立大学生、企业、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努力实现多方共赢。

企业;学校;大学生;人才对接;专业技能

本项目以皖北地区高校入手,运用问卷调查研究、实证分析、比较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以经济学的视角全面的、多维度的分析了皖北地区高校大学生就业特点、企业对大学生能力的需求、目前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其就业选择的匹配程度。拟在学校与企业进行人才对接的基础上,探讨企业与员工专业的协调,校企合作利益最大化等问题。着力解决当前大学生找工作专业不对口的难题,旨在降低企业用人成本、培育忠诚员工,开拓出引导学校实施面向社会的、开放的、重实践的新型教育模式,实现校企社多方共赢的新突破。

一、社会人才需求现状

当代社会,企业间的竞争最终会表现为人才之间的竞争,所以企业想要在机遇与挑战并行的21世纪长期高效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作为后方支柱。企业对多元化的人才要求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忠诚”

“忠诚”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忠诚的员工会自主培养主人翁意识,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致力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大学生没有客观认识到自身的认知能力、发展能力、就业能力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鸿沟。

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克服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等缺点,努力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献计献策,让企业迎着时代的潮流勇往直前。不仅如此,校企合作会增强大学生的“忠诚”意识,让大学生认识到“忠诚”在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责任心

无论何时,强烈的责任心是员工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能为企业带来业绩上的效益。在工作中,拥有强烈责任心的人会不断的降低犯错的几率,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逐渐培养成一种提高效率、节约时间、降低成本的思维模式。

通过图1我们可以从中归纳出员工工作时间与工作责任心的关系:3年内责任心为0.25;3至6年责任心上升为0.55;6至10年责任心上升为0.75;10年以上责任心为0.9。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工作责任心随着时间的增长总体呈增加趋势。

校企合作让大学生提前与工作接触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责任心,而员工的责任心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将会影响着企业长期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校企合作还会增强大学生的事业心和进取心,有可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那么工作的结果自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形成大学生和企业双赢的局面。

(三)专业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方案落后,改革跟不上时代变迁的步伐,导致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劳动力市场的要求之间出现鸿沟。例如,没有实际经验,实践能力差,无法胜任工作等,这些都是就业难的一系列原因。

校企合作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和锻炼在校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企合作有利于大学生产生忧患意识,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大学生毕业后工作能够尽快进入角色,为企业创造价值。

(四)注重团队合作

众所周知,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办大事,拥有“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胸怀才有可能打破限制团队发展的瓶颈,取得突破性的成功。

通过图2,我们可以看出在企业中除忠诚外,企业最看重团队合作能力,高效的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发挥个人和企业双方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

校企合作能够让大学生明白什么是团队合作以及作用,为日后工作奠定基础。投身工作后根据企业的现状,切中问题要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方法,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图1 员工责任心随时间变化

二、企业自身面临人才需求的挑战

图2 企业对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视程度

要培育适应企业需求的大学生,不仅要加强大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企业自身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迎合大学生的要求。面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要为其提供与其相匹配的岗位,让人才各得其所;在学历和能力之间,要不重学历重才干;为了培养一大批忠诚于企业的员工,使大学生忠诚于企业,要重点开发内部人才,避免因缺乏主心骨人才而影响企业的日常运营。通过调研,我们不难发现,企业这样调整,既有利于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对培育适应企业需求的大学生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可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获得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使其向创新型企业转变。

(一)求全责备,才不适位——让人才各得其所

企业经营是个系统工程,岗位的多元化要求人才的多元化[1]。正是由于人才良莠不齐,才要求企业为其安排岗位时尽量做到适才适位,给予人才适当的岗位,同时使企业提高人才报酬率,获得目标利润。一个在产品设计上有过人之处的人才可能是一个蹩脚的管理者、拙劣的推销员,反之亦然[1]。如果企业乱点鸳鸯谱,才不适位,不能做到知人善用的话,不仅员工的能力得不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还有可能耽误了企业发展的最佳时机,造成隐性资源的浪费。“人无完人,瑕瑜互见”,世界上根本没有样样精通的全才,任何一个身心正常的人都有所能也有所不能[1]。

(二)不重学历重才干

近年来,企业招聘越来越关注应聘者的才干,而渐渐降低对其学历的要求,我们对企业进行调查发现,有将近50%的企业不赞同只注重应聘者的学历。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识别人才,并不看他是否拥有名牌大学的头衔,而是看他有没有实干的能力[2]。为了表达这一观点,他还写过一部特别的书——《学历无用论》,第一版就销出40万册。在这本书中,盛田昭夫无情地斥责了日本当时流行的“名牌显能力,文凭是人才”的说法:人才不等于职位;人才不等于辉煌的过去而是可预期的未来;人才是最适合其岗位的人。当然盛田昭夫的初衷只是要向日本根深蒂固的学历万能主义挑战,绝无对名牌学校的一概排斥的意思。

据了解,当前企业在人才市场招聘员工时,严令要求只招“985”“211”院校毕业的学子。当前,许多人挤破了脑袋为了进高校,而忽视了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企业需要的并不是只会读书的庸人,而是为企业带来价值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企业应当借鉴盛田昭夫的经验,在公司雇佣新员工时,不能只注重学历,应该凭借实际专业能力、工作能力或发展潜力来进行综合考核。

(三)企业要重点培养内部人才

企业获得高素质的人才,大体上有两个途径:一、是企业从劳动力市场外部招聘高素质的人才;二、是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培训开发,以提高他们的素质,从而获得所需人才。为了吸引人才,有些管理者往往不惜重金从外面招聘员工,其工资待遇往往要高出本公司员工的好几倍。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内部员工心理上不平衡,引起一大批老部下的不满,使企业人心涣散,导致其工作积极性下降。

经过对企业的走访调查,企业内部人群对企业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由上图可知,企业内部人群对企业的态度可分为完全拥护者,一般拥护者,超级激进分子,被动反应者,反对者以及无动于衷者。然而员工的态度关乎企业发展进程的快慢和好坏,管理者务必要协调好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内部培训和提升人才要比招聘更明智。因为内部培训和提升人才不但增强了员工对企业团队的认同感和向心力而且加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者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队精神。

图3 企业对只重视学历说法的认可度

图4 企业内部人群对企业的态度

三、大学生专业能力不适应企业需求的原因分析

图6 大学生就业形势

目前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仅要注重和考虑职业候选人的知识、技术、经验和能力是否满足企业的多元化、多变性的需要,企业还需要注重人岗匹配,人格类型和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情操等多方面的问题。

员工招聘的三个匹配:

(一)避免盲目择优录用

(二)避免员工能力低于岗位需求

(三)尽量实现能岗匹配适宜的要求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非常严重,这个问题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认识不够和缺乏实践能力,这是造成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适宜工作的主要原因。我们对大学生对于就业问题的关注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下(见图5):

从图5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多数大学生只有在大三大四的时候比较关注就业问题,然而在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大学生活已经过半,错过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对于就业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显得为时已晚。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大学生的目前就业形势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下(见图6):

从图6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过半的大学生对于目前的就业形势很不看好。这个数据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大学生非常担忧就业问题,处于盲目和混乱中的大学生这个时期该做什么,需要我们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创业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业参与度不高;(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大;(三)创业工作满意度低。

大学生对于现在创业的认识不到位,所以更多大学生更愿意去就业而不是创业。

对于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这一问题要从大一入学就开始,我们要从幼苗开始抓起,培养大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兴趣。对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有助于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对于高校,要着重对在校大学生职业情操和素质的培养,这样的大学生更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需求;对于企业,企业面对专业不对口的员工需要投入大量培训资金,增加企业人才培养成本,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削弱企业的发展势头,影响企业文化的传承。让企业进入校园去培养他们的未来员工,让大学生尽快地熟悉未来的工作岗位,爱上未来的工作,对未来的工作岗位满怀期待与憧憬,这样的员工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个企业真的想做大做强,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团队。企业文化、职业素质、职业情操和工作效率是这个团队的精髓和精神支柱[3]。怎么要让大学生不离不弃一个企业,这不单单是企业文化,更是培养员工职业操守的关键所在。企业与大学若想未来有更好的发展,除了彼此间相互的信任与支持,更需要尽早的去培养大学生,培养下一代接班人,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5 大学生就业观注度

四、培育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措施

迎合社会发展契机、综合能力突出的现代化大学生,已成为我国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4]。根据对人力资源市场深度调查的结果剖析,从中总结以下几个问题:1.当前市场就业压力较大;2.约占半数的毕业大学生所任工作与其所学专业不对口;3.理论与实践两方均衡发展的人才供不应求。综合各要素可得,基于不同视角、全方位、多广域、综合实际展开校企合作有利于各方协调发展。

(一)公司发展与人才专业对口发挥相互作用友好互信,合作共赢。

企业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内部有经验的老员工在技术上的指导性建议结合,二者发挥协调作用,高效展开各项研究工作。

培养潜在接班人,强化内部认同感。一个优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内部员工强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必要的岗位培训能够强化大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无形中为企业培养出强大的后援支持队。

(二)学生自身发展同各方合作相契合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全方位人才。通过校企合作,有效解决当前在校大学生兼职不对口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在校大学生综合素质。除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可通过实践来提升能力,避免因不合理的兼职而错过加强专业能力的最佳时机。

缓解就业压力,打造和谐社会的稳定基石。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加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通过培训相关在校学生实践能力,待毕业时,倘若发展得当,可直接进行校园招聘,以校企合作方式缓解就业问题,实现多方共赢。

(三)基于学校视域下多方合作需带动社会正能量

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节省高校实践开支[5]。工学互补,学做合一,以此提升学校和企业间的信任程度,加大对优质人力资源的输送;带动学校招生,树立声望,扩大社会影响力。通过校企间合作,提升对社会的影响力,扩大学校的招生范围,吸纳更多优秀的学生让学校在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得以更好更快的发展;以相关优秀学生的实践实例,使学校更有说服力来证明自身的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

纵观近些年来社会发展现状,我国企业内部管理与相对应的高校人才培养之间仍有较大空白区域[6]。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校企合作使得学生提前参加社会实践,帮助他们提前接触专业对应的工作的同时又可避免因寻找不对口的兼职工作,造成专业能力无法施展的资源浪费;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企业通过低成本来获得高价值的专业对口人才,输送大批新鲜血液带动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形象做了良好的宣传;从社会效益角度出发,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可提高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优质学生资源。因此,培育适应社会需求的大学生实践能力研究符合当前时代发展需求,能够为社会、企业、学生各方面带来利益的最大化。

[1]向兴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七忌”[J].中国经贸,2010(24).

[2]肖瑶.企业经营成败谈经录[J].中国集体经济,2005(12).

[3]彭国昌.企业公正:打造我国百年企业之魂[D].江西师范大学,2008.

[4]胡洪曙.企业对市场需求的能动作用及实现战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2.

[5]万波.浅谈培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28).

[6]余林.浅析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J].东方企业文化,2014(19).

(责任编辑 倪玲玲)

G52

A

1671-9123(2016)04-0047-05

2016-08-15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大项目(SK2016A0697);阜阳师范学院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510371005;201510371007)。

牛贵宏(1972-),男,安徽界首人,阜阳师范学院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责任心校企人才
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编辑工作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3-5岁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实验研究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