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汉语速成学习效果评估与分析

2016-06-05 14:14:54管延增
中国考试 2016年9期
关键词:阅读课标准差学习动机

丁 帅 管延增

留学生汉语速成学习效果评估与分析

丁 帅 管延增

本文以北京某高校汉语速成项目2 713名留学生5年来的测试成绩为样本,采用SPSS统计法,从测试成绩与不同课型之关系、测试成绩与留学生背景之关系、测试成绩与留学生学习疲劳度之关系三个方面对学生的汉语学习效果进行了考察与评估。建议在相应的年级增加汉字与读写课时,同时根据学生学习特点科学设置汉语速成项目课时。

汉语速成;学习效果;测试评估;相关分析

1 引言

2016年4月,教育部发布2015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显示,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 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来华学习,其中北京、上海、浙江位列吸引来华留学生人数省份前三位,生源结构不断优化,生源国覆盖范围稳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来华留学发力点。一系列数据表明,中国语言与知识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继续保持着强大的吸引力。但同时,北京高昂的生活成本及亟待治理的环境污染迫使许多留学生逃离北京。与其他城市相比,在京留学生数量增速明显放缓,部分高校汉语学习者人数呈断崖式下降,北京的来华留学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形势下,充分利用北京的地缘与文化优势,有效、高质、快速地对留学生进行汉语速成培训,成为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应对方法。

对于在汉语环境下如何科学地组织中文速成项目,教学界尚无标准模式。本文以北京某高校汉语速成项目留学生连续5年的测试成绩为例,考察评估测试成绩与不同课型、留学生背景及学习疲劳度之关系,以期探索总结出较为科学的汉语速成教学建议。

2 测试数据分析

数据来自北京某高校汉语速成项目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11个学期共2 713名留学生的测试成绩,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

2.1 测试成绩与不同课型之关系

表1显示的是2 713名留学生各课程成绩的平均分及能够表明学生内部成绩离散度的标准差情况。所有课型当中,口语课成绩平均分高居榜首;综合课(即以语法为主、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课程)成绩与听力课差别不大,均为70分以上,汉语教学领域提倡多年的“听说领先,精讲多练”教学模式效果在此得以体现。然而阅读课平均成绩仅为46.45分,较其他三种课型有较大跌幅,应当是多数留学生的汉字认读障碍及诸多国内院校开设汉字课与阅读课较晚,阻碍了留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致使此门课型成绩不尽如人意。

表1 各课型测试成绩平均分

以主要来源国留学生为例,分析各个国家留学生阅读课总评成绩的分布。在图1所列的10个国家的留学生中,日本学生的阅读课成绩最高。日本高中毕业生一般应掌握2 136个汉字,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汉字,但是他们的平均成绩也仅为59.1分,这说明即使不存在汉字认读障碍,阅读课对于留学生来说依然是学习难点。排在第二、三位的是意大利学生和韩国学生,成绩分别为51.89分、51.85分。对于来自汉字文化圈的韩国留学生来说,阅读平均成绩能够处于第三位不足为奇,而意大利留学生凭借悠久的汉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长期以来一直都表现出优于其他欧美国家学生的扎实的读写水平。

图1 主要生源国留学生阅读课成绩

2.2 测试成绩与留学生背景之关系

留学生测试成绩与其背景之间是否存在着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关系?留学生年龄、性别、国籍等背景的不同,缺勤率(未上课比例)是否会决定其成绩的高低?挖掘这些隐藏在测试成绩背后的数据,通过相关性进行分析解释,进而指导教学,优化汉语速成项目设置。

2.2.1 年龄与各课型成绩的关系

表2显示,留学生的年龄与各课型测试成绩的相关性得分都大于显著性水平0.01,即年龄与学习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年龄的大小并不会影响学习成绩的高低。年轻学生接受知识速度快、记忆力好,往往表现出很强的学习能力;年龄偏大的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的专注度和知识牢固度常常优于年轻学生。

2.2.2 缺勤率与各课型成绩的关系

缺勤率与各课型成绩有高度相关性,虽然是负相关但是符合逻辑,缺勤越多考试成绩就会越低。

2.2.3 是否为华裔与各课型成绩的关系

学生是否为华裔背景与口语课和听力课测试成绩都存在密切相关性。口语课、听力课的P值为0.006和0.000,均小于0.01的显著性水平,证明华裔学生家庭所独有的听说环境给他们的汉语学习带来极大便利,然而长时间无法接触汉字媒介,又使得他们不能在综合课与阅读课学习上获得优势。

2.2.4 测试成绩与留学生学习疲劳度之关系

图2显示的是各课型留学生期中与期末测试成绩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之对比,以及标准差的情况。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表示样本某个数据观察值相距平均值的距离。标准差越小,表明数据越集中;标准差越大,表明数据越离散。

从图2可发现,学生期中测试成绩平均分好于期末,尤其是综合课与口语课。学生成绩并未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而在学习中持续取得进步,他们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间的增加并未形成正面效应。图中标准差的波动曲线说明,实际教学过程中,期中考试后往往会出现明显的学生两级分化现象。学能好、学习动机强的学生能够在整学期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自然在学习成绩上也会有所体现。而很多处在中下游的学生会在期中考试后因为疲劳或接受能力的限制而出现成绩与学习时间长短呈非正态分布情况,有的学生甚至最终放弃学习或被班级“甩出”。我们认为,期末成绩下降源于学生长时间持续地进行学习,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了怠倦,致使学习效率下降,甚至出现厌学、弃学现象。

表2 测试成绩与留学生背景的相关性分析

图2 各课型历年平均分与标准差

图3以综合课期中与期末测试成绩为例,采用SPSS散点图对学生的这两个变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总体上留学生的期中与期末测试成绩显著相关,期中成绩高的学生则期末成绩也相对较高;而且,期末测试学生成绩的离散度更高,学生成绩差距加大。

图3 留学生期中测试与期末测试相关度分析

这说明了留学生每学期的学习状态波动。他们在前半个学期处于接受汉语知识与中国文化的新鲜期与兴奋期,汉语学习非常高效。具有强烈学习动机与积极学习态度的留学生,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高兴奋度与高效率的持续学习;而期中考试后为数不少的学生表现出了明显的懈怠与疲劳现象。

3 教学建议

短期、高强度的操练教学模式最初是针对精英留学生的,随着留学生生源日趋多样,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千差万别,留学生的学习表现在学习一段时间后产生分化。在教学中采用大强度听说操练的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听说能力,然而由于课程设置过于偏重听说交际训练,导致“读写跟不上”的情况,进而制约学生语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此,应在初级水平班级中增加汉字课程学时;在中级水平班级中增设写作课,以帮助学生进行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书面交际能力的练习;在高级水平班级中增加读写课,以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读写水平,从而全面提高语言能力。

汉语速成项目高强度、大量操练、多学时的特点造成有的学生无法克服疲劳期而不能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学习状态,教学设计、教学安排、教学活动组织等各环节应充分考虑到留学生的疲劳期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建议尝试将现在的学制分成“12周+1周+6周”,让学生在高效地学习12个星期以后安排1个星期放松式的历史文化主题参观游览,之后是6个星期的强化或者选修班。具备强烈学习动机、自身能够克服疲劳期的学生选择继续强化学习,而感觉相对困难的学生可以选修相对容易的文化选修课。

[1]保坂律子.日本大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J].世界汉语教学,1998(2).

[2]黄南松.中国人民大学入系留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4).

[3]高彦德,李国强,郭旭.外国人学习汉语与使用汉语情况的调査研究报告[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4]侯创创.初级阶段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08.

[5]江新.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6]盂伟.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及与成绩间关系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7]伍德沃思.实验心理学[M].曹日昌,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Th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Study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Intensive Chinese Learning

DING Shuai&GUAN Yanzeng

Taking 2713 international students’test results of five years of an intensive Chinese learning project from a certain university in Beijing as the sample,this paper uses the statistic method of SPSS to inspect andevaluate the study effect of students from three aspect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st results and course typ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st results and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st results and the students’study fatigue degree.Suggestion are given that adding Chinese character course and reading and writing courses meanwhile scientifically arranging the courses hours of intensive Chinese learning project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students’learning.

Intensive Chinese Learning;Study Effect;Test Evaluation;Correlation Analysis

G405

A

1005-8427(2016)09-0054-5

(责任编辑:陈睿)

丁 帅,女,北京建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北京 100044)

管延增,男,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讲师(北京 100083)

猜你喜欢
阅读课标准差学习动机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用Pro-Kin Line平衡反馈训练仪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44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44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对于平均差与标准差的数学关系和应用价值比较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34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来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对外汉语报刊阅读课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