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治明
【摘 要】水稻稻瘟病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其中以叶瘟和穗颈瘟为害较大,防治要进行综合防治、预防为主其次用药剂进行及时防治,确保水稻增产增收。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发生;防治
青铜峡市是宁夏水稻种植的主要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叶盛、曲靖、小坝、陈袁滩、大坝、邵岗、峡口、青铜峡8镇及良繁场,常年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水稻是青铜峡市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均亩产650 kg以上。青铜峡市为稻瘟病轻发区,水稻生产中稻瘟病均零星发生或无发生,但2014年稻瘟病发生严重,叶瘟病和穗颈瘟病累计发生面积达5万亩.减产幅度较大,农户受损严重。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就2014年青铜峡市水稻稻瘟病发生严重的情况做了详细调查研究,找出发病原因,提出防治措施,便于今后科学预报和防治。
1.发生情况
2012年叶瘟病只发生在曲靖镇的蒯桥村、友谊村,发生面积50多亩,发病期为7月初,正处于水稻孕穗的中期。发病后水稻叶片、孕穗生长停滞、呈矮丛状。2013年穗颈瘟病发生在陈袁滩镇补号村、沙坝湾村,发生面积60多亩,发病期为8月上旬,正处于水稻灌浆初期。发病后,水稻穗颈节部干枯,形成大量白色空秕粒.群众俗称“白穗”,减产严重。2014年是青铜峡市水稻种植以来稻瘟病发生最严重的一年,给种植大户及农户造成了重大损失。水稻叶瘟病在稻区8个乡镇和良繁场均有发生.发生面积达2万亩,占全县水稻栽插面积的11%。水稻生长后期,穗颈瘟病、大面积暴发、流行,发生面积达0.5万亩以上,占全县水稻栽插面积的2.8%。虽然大部分种植大户和农户都进行了药剂防治。但由于防治不及时,减产严重,减产严重的田块达70%~90%.部分田块甚至绝收。
2.稻瘟病的发生症状及特点
稻瘟病是世界性的重大病害,它同纹枯病、白叶枯病一起被列为水稻的三大病害。稻瘟病流行年份可造成减产10%~20%,严重时减产50%~60%。甚至绝收。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稻瘟病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根据为害时期及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其中以叶瘟和穗颈瘟为害较大。
2.1 叶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逐渐扩大为梭形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潮湿时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
2.2穗颈瘟 一般在齐穗后灌浆初症状显现,发病初在穗梗至第一枝梗分枝的穗颈部形成褐色水渍状小点,环茎扩展使穗颈部变褐、失水干枯,形成枯白穗。
3.发病原因
3.1 气候条件 影响发病最主要因素是温湿度,其次是光和风。这是因为温度影响水稻和病菌的生育.湿度则影响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当气温在20~30℃,田间湿度在90%以上,稻株体表保持一层水膜达6~10小时,分生孢子最易萌发侵入。稻瘟病就易发生。如果旬均温度为24~28℃、湿度大.稻瘟病就易流行。水稻是喜温作物,稻瘟病发生的温度范围较水稻生育期适温范围还广。当遇上阻碍水稻正常发育低温时,病菌能生长繁殖.因而植株抗病性降低,有利于病菌侵入,植株发病流行。 根据青铜峡市气象资料,2014年水稻生长后期.8月23日至9月2日连续降雨6天、9月7~18日连续降雨4天、9月27~29日连续降雨3天.而青铜峡市水稻齐穗期一般在8月12日左右,此期恰遇阴雨低温寡照,造成穗颈瘟病大面积发生、流行。
3.2品种抗性差异不同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就青铜峡市水稻生产情况来说, 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病性不同,移栽后至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最易感病。
3.3栽培管理影响 水肥管理直接影响水稻的抗病性,也影响病菌繁殖蔓延的生态条件。一般过多、过迟偏施氮肥的地块,稻株体内可溶性氮较多,有利于病菌的侵入,降低植株抗病性,易形成发病中心,并且发生较严重。当然缺肥、干旱弱苗,突遇湿润条件也易感病。大水漫灌,都易使稻株发病。另外.栽插时期的早晚,水稻生育时期遭遇的气候条件不同,致使稻株发病程度也不同。
4.综合防治措施
4.1 选用抗病品种.做到品种布局合理 根据各品种的综合表现,淘汰发病严重的品种,选择综合抗性好、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品种,如宁粳43、96D10、节3等。隔3~5年更换筛选新品种,做到新老搭配,合理布局。
4.2消灭越冬病源,处理病稻草和地边杂草割除地边、渠边杂草,和发病稻草一并销毁处理,以减少病源。
4.3种子处理 根据插秧时期,合理确定育种时间,播种前晒种0.5~1.0天,用100毫升亮盾+10毫升拌干稻种70公斤, 晾干后播种。
4.4合理密度、适时栽插,加强肥水管理合理密度、适时栽插,科学水肥管理,既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又可促使水稻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从而获得高产稳产。秧龄保持30~35天移栽,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插。每亩人工栽插保持1.1万~1.2万穴,每穴插2~3株,机械栽插时亩栽插1.3万~1.5万穴。施肥应做到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氮磷钾三元素相配合。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如草木灰等),施足基肥,适当早追肥,避免后期氮肥过多。水分管理以干湿交替为原则,前期以湿为主,后期以干为主,做到“浅水插秧,寸水活棵.花水分蘖”,栽后15~20天,每穴分蘖数达到15个左右时,排水晒田5~7天,复水后至抽穗扬花期浅水不断,灌浆成熟期浅水湿润灌溉,收获前7天排水晒田。
4.5 药剂防治 根据稻瘟病的发生情况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防治的重点是控制叶瘟,预防穗颈瘟。
4.5.1 预防、控制叶瘟。预防叶瘟发生,应在栽秧前2~3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30g对秧苗喷雾预防。一旦发生叶瘟,应立即施药防治,可选用每公顷每次可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30g、2%春雷霉素水剂23g、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100g、50%四氯苯酞可湿性粉剂150g或40%异稻瘟净乳油125~150g,也可每亩选用75%稻艳可湿性粉剂25~30g、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100g进行喷雾。叶瘟发生后,要及早防治.如不防治.一周后植株就会干枯,直至死亡造成绝收。
4.5.2预防穗颈瘟。穗颈瘟是稻瘟病防治的最后环节.应以药剂提早预防为主,抓 住两个关键防治时期。第一个时期是7月11~20日,第二个时期是水稻齐穗期(8月1~15日。每亩用20%“三环唑”80~100克或“富士1号”100克或稻丰收粉剂10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或每公顷每次可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30g、2%春雷霉素水剂23g、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100g、50%四氯苯酞可湿性粉剂150g或40%异稻瘟净乳油125~150g,也可每亩选用75%稻艳可湿性粉剂25~30g、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100g进行喷雾。如果天气条件利于发病,可在灌浆期再补喷一次。喷药时应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可亩加入48%毒死蜱乳油100~150 mL或5%甲维盐乳油15~20mL兼治虫害,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另外施药时应避开水稻扬花授粉期,施药以在上午10时之前或下午3时之后为宜。如穗颈瘟症状已显现,再施药,只能预防病害蔓延,不易治愈已发病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