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做人教育新模式的探索

2016-06-04 12:01冯述娜宋正强
企业导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模式高职院校

冯述娜+宋正强

摘 要:当今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做人教育”,已不能只停留在两课内容和辅导员班主任的说教上,需开展多种做人教育的新模式来教授学生如何“做人”,在导生的示范性、教师的言传身教以及多种实践教育新模式中让学生体会如何做人,以便高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做人教育;模式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做人素质现状

高职教育自创办以来,为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资源。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技能上数一数二,但是在做人方面却有很多缺陷。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37%的大学生认为做人对事业成功关系不大,8 1%的大学生认为“具有牢固的专业知识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多数大学生认同如今的社会凭本事吃饭、不靠做人吃饭。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在大学里,学习要排在第一位,大学里只要考试成绩优秀就行了,其他事情无所谓。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对高职院校加强做人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加强做人教育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高职院校做人教育新模式的构建

(1)从管理职能上,凸显教师的指导性和高年级导生的示范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行“导师指导下的导生管理”模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做人教育是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高年级学生中选择成绩和表现均优秀的学生为导生,让导生和教师一起引导管理学生,让导生在班级管理中起示范作用。实践表明,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自制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2)从教育职能上,加强师德建设,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重视环境因素的作用,提高隐性育人效果。教师的言谈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做人素质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种隐性资源的重要性,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对高职生的做人教育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一方面教师要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把职业当成自已的事业,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实际工作态度去培养高职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人格,要时刻铭记学生从教师那里所学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怎样做人”,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为高职生树立做人的榜样另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重言传,更重身教。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化学生。(3)从服务职能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多样化的指导和帮助。在“做人教育”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在全面教育下的个性发展和多样化,简单、生硬地依据条条框框教育,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三、高职院校实施做人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

(1)在体系建设上,将做人教育作为特色品牌予以培育,启动人生导航工程,构建由党团组织、辅导员、专业导师、学生导生,校外人生导师共同参与的人生导航体系。党团组织、辅导员、专业导师、学生导生、校外人生导师,既教书育人,又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党团组织多是党性过硬的教工党员,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专职管理者,专业导师是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工,学生导生主要是系学生会和各学生社团的主要干部,他们思想政治素质高、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学习成绩优秀、威信高。他们在班级的日常管理等事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处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长廊文化”等形式,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做人素质。可通过丰富多彩的国学教育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做人有品格,做事有品质,生活有品位”的理念。(3)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增强其就业及创业能力。通过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让每一位大学生充分重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使之贯穿于大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密切关注和深入了解相关行业和职业的详细信息,有针对性分析就业环境和发展前景。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效率,也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

总之,高职学生做人教育模式探索的路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上下而求索,以期达到更好、更完善地教书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 樊 浩.应对“全球化”的价值理念及其道德教育难题 [J].教育研究 ,2002 (5).

猜你喜欢
模式高职院校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