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贇皓 李 丽 任婷婷 李 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上海 200336)
△通讯作者
加味当归饮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免疫指标、生活质量的影响
胡贇皓李丽任婷婷李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上海 200336)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当归饮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指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4例CU患者抽签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当归饮,均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清总IgE和生活质量DLQI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痊愈27例,显效34例,好转9例,无效4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CD8+、总IgE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指标变化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当归饮有助于提高CU的临床疗效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与该方调节免疫作用有关。
主题词荨麻疹/中西医结合疗法补血剂/治疗应用祛风剂/治疗应用@加味当归饮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是临床常见皮肤病,该症病程迁延、瘙痒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常规治疗主要采用H1受体拮抗剂,但该类药物的临床缓解率也只有50%左右[1],且停药之后易复发,因此改进CU治疗方案是临床医者目前探索的热点课题之一。现代中医认为CU以血虚风燥型最为多见[2],而当归饮是治疗该型的重要方剂,笔者近年来在该方的基础上加味组方为加味当归饮,并将其应用于血虚风燥型CU的治疗中,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研究病例来源于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科门诊治疗的CU患者,均符合2007年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制定的CU诊断标准,选择年龄满18周岁且中医证型符合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血虚风燥型的证型标准。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其他免疫系统疾病,近期存在明显感染征象者;②排除孕/哺乳期妇女、认知障碍及精神病患者;③近1月使用过治疗CU的其他药物;④未按医嘱用药、临床资料不全者;⑤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共144例纳入研究,抽签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4例,其中男32例,女42例;年龄19~74(46.13±19.40)岁;病程3月~10(4.14±5.26)年。对照组男34例,女36例;年龄21~72(45.34±18.67)岁;病程4月~13(4.37±5.64)年。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纳入后即开始西医常规治疗,采用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国药准字H20061143)治疗,用法为:每次1片(5mg),1d1次,晚餐后1h口服。清淡饮食,戒烟忌酒,劳逸适度。对照组即按照上述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当归饮,组方如下:当归、丹参、白芍、何首乌、白术、白蒺藜各15g,川芎、防风、五味子、荆芥各10g,生地、白鲜皮、黄芪各30g,炙甘草6g。1剂/d,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观察指标包括:①一般情况观察:主要为相关症状及体征。②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值)、血清总IgE。应用FACS CantoII流式细胞仪检测入选者血清中的T细胞亚群,主要有:CD3+、CD4+、CD8+,并计算CD4+/CD8+;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IgE,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③生活质量: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估生活质量,包括:症状、情感、社交、日常生活、着装、工作、休闲、治疗等方面的问题,积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改善越明显。治疗前后各评估1次。④复发情况:观察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情况。
疗效标准采用欧洲2009年慢性荨麻疹指南提出的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评价疗效,具体为:痊愈 SSRI≥0.9;显效 0.6≤SSRI<0.9;好转 0.3≤SSRI<0.6;无效 SSRI≤0.2。SSRI全称为:症状积分下降指数,计算公式为:SSRI=(治疗前UAS评分-治疗后UAS评分)/治疗前UAS评分。
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痊愈27例,显效34例,好转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31例,好转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0%;Ridit分析显示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值)、总Ig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CD8+、总IgE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变化大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总IgE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前,DLQI得分治疗组为5.76±1.65分,对照组为5.81±1.7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8,P>0.05);治疗后,DLQI得分治疗组为12.16±3.45分,对照组为7.87±2.64分,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6,P<0.05)。
讨论左西替利嗪是新一代H1受体拮抗剂,可高效阻断外周组胺H1受体,抗组胺、抗过敏、抗炎作用强,而副作用比其他同类药物明显减少,临床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慢性荨麻疹(CU)的治疗中[3]。有报道[4]认为,左西替利嗪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状态而达到治疗CU的作用。以往认为CU为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与细胞免疫密切相关,尤其是T淋巴细胞在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5]。本研究中对照组在应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1个月后 CD3+、CD4+、CD4+/CD8+至较治疗前上升,而CD8+、总IgE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提示左西替利嗪不单对抑制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反应有作用,还可调节细胞免疫功能[6],治疗CU的作用可能与这些关系密切。
CU属于中医“瘾疹”范畴,血虚风燥型是最为常见,这也是本研究中的研究证型。CU发作于肌表,且易反复、迁延难愈,这可导致表虚不固,而表虚不固正气不足则CU迁延难愈,因此需重视益气固表[7]。可见CU的中医治法当以益气固表、补血活血、祛风润燥为主要治法。当归饮为治疗血虚风燥的常用方剂。本研究在该方基础上加味丹参、白术、五味子,以强益气固表、补血活血之力;白鲜皮加强祛风止痒之效。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应用加味当归饮后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单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分散片的对照组,体现了该方的有效性。从免疫指标的变化来看,治疗组CD3+、CD4+、CD4+/CD8+上升幅度与CD8+、总IgE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意味着治疗组治疗方案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这可能是疗效优于对照组的原因。中药调节免疫状态是多靶点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当归等的成分阿魏酸可调节细胞免疫、单核吞噬细胞功能;白芍对免疫有双向调节作用,何首乌可激活T淋巴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力,更不论业内已熟知的黄芪、白术等的作用。
综上所述,加味当归饮有助于提高CU临床疗效,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其作用应与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参考文献
[1]吴潞明,张超,邹勇莉,等.氮卓斯汀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慢性荨麻疹44例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9):862-864.
[2]杜丹.依巴斯汀联合多塞平与桂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2,41(8):508-509.
[3]张翠月,高征,刘银伟,等.从脾辨治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8):298-301.
[4]毕超,梁艳华,黎小东,等.慢性荨麻疹患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IgE检测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7-9,12.
[5]王明香,马望琪.温补肾阳法治疗慢性顽固性荨麻疹30例[J].陕西中医,2013,34(6):723-724.
[6]李春萍.慢性荨麻疹吸入变应原检测及脱敏治疗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7):821-822.
[7]傅燕华,蔡希.健脾养血方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及EOS计数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2,33(5):540-543.
(收稿2015-08-13;修回2015-09-10)
【中图分类号】R758.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