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散偏饮治疗偏头痛45例临床观察

2016-06-04 02:01杨耀峰张元元
陕西中医 2016年1期
关键词:偏头痛头痛疗程

杨耀峰 张元元

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 (榆林719000)



加味散偏饮治疗偏头痛45例临床观察

杨耀峰张元元

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 (榆林719000)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散偏饮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偏头痛患者均给予加味散偏饮口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VAS评分,并比较治疗1个疗程及2个疗程后整体疗效。结果:治疗后VAS疼痛评分下降,第二疗程有效率为86.7%,较第一疗程差异显著。结论:口服加味散偏饮对偏头痛患者具有明显改善,并随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提高。

主题词偏头痛/中西医结合疗法止痛剂/治疗应用@加味散偏饮

偏头痛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发作性颅内外血管运动和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慢性复发性疾病[1]。主要临床症状为发作性、搏动性头痛,头痛往往间歇性发作,常以一侧为主,伴有恶心、头晕、视觉异常,情绪波动及劳累常成为发作诱因。每有发作前闪光、暗点、黑蒙等视觉障碍及肢体麻木等先兆。偏头痛属中医学“头风”、“脑风”、“偏头风”范畴。本病因变化多端,与“风善行而数变”相似,又“巅顶之上,唯风可到”,故以风立论,每有兼夹。笔者对符合中、西医诊断的45例偏头痛患者,均予煎服加味散偏饮加减方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研究病例均来源于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榆林市中医医院脑病科门诊,其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35岁;病史最短1个月,最长2年。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头风”的诊断;偏头痛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组制定的《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2]。

治疗方法采用陈士铎散偏汤加味,拟加味散偏饮,药物剂量按照广东一方颗粒剂剂量换算:川芎30g,炒白芍15g,细辛3g,醋柴胡、香附、白芷、蔓荆子各10g,白芥子、郁李仁、甘草各6g。随证加减:因感受风寒而发,加防风;阴血亏虚,加生地、当归;若有内热,加知母、丹皮;疼痛剧烈,加羌活、延胡索;拘挛掣痛,加胆南星、僵蚕、全虫;搏动性疼痛,加贯众;伴有高血压者,加怀牛膝、桑寄生。上方开水冲400mL,分早晚温服,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疗效标准疼痛程度评分[3]采用目前国际上临床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患者根据头痛的强度,在一支长10cm,0端表示“不痛”,10端表示标“最痛”的标尺上,指出其疼痛程度。计分方法为:1分为≤2cm;2分为>2cm且≤4cm;3分为>4cm且≤6cm;4分为>6cm且≤8cm;5分为>8cm且≤10cm。

总体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判定。临床治愈:头痛消失;好转:头痛减轻,发作时间缩短或发作周期延长;无效:头痛症状无变化。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疗程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前VAS疼痛评分为5.72±0.43分,治疗后为3.84±0.31分,治疗后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说明加味散偏饮可明显减轻头痛程度。

疗程间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疗程间疗效比较

注:与第一疗程比较,△P<0.05,提示治疗1个疗程与2个疗程具有显著性差异。

典型病例李某,女,20岁,学生,2014年10月8日初诊,患偏头痛1年余,右侧头部胀痛,时作时止,甚则恶心呕吐,情绪不稳,胸胁胀满,入睡困难,大便干燥,舌暗红、苔黄,脉弦。查:血压正常。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脑电地形图提示正常。故确诊为偏头痛,证属肝阳上亢所致,治拟平肝潜阳熄风,通络化瘀。处方:加味散偏饮,药物剂量按照广东一方颗粒剂剂量换算:川芎30g,炒白芍20g,细辛3g,醋柴胡、香附、白芷、蔓荆子、天麻、白蒺藜、延胡索各10g,郁李仁、甘草各6g。服10剂后头疼明显缓解,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续服10剂,症状消失。

讨论关于偏头痛,《名医类案》称“首风”,首者,头也,故后世多称之为“头风”。头风者,顾名思义,乃风扰清空而致痛也,故风邪乃治病之首要因素,且风邪为患变症多端,每挟宅邪而害清。综合本病之特征,符合“风为百病之长”,“风善行而数变”及“巅顶之上,唯风可到”之古训。杨秀清言明此病的特点是气滞血瘀,风火痰阻[4]。概言之,笔者认为本病以风邪为首因,其夹痰夹瘀,上犯清空。诸阳之会被痰瘀所阻,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空失通,脑络失畅,遂而发病。

针对偏头痛上述致病之因机,遂选清代陈士铎《辨证录》中散偏汤为主方,经加味更量而名加味散偏饮。方中川芎味辛性温,祛风散寒止痛,且又辛香走窜,可上通于巅顶,下达于气海,集三任于一身,量大力猛,祛瘀通络,用为主药;香附疏肝解郁,通行十二经络,合柴胡及风药升达于巅;白芥子,有蠲痰通窍之功,随风药可达至高之地而直趋病所;白芍敛阴而防辛散太过,又有缓急止痛之长,皆用为佐药;使以甘草,合辛味之品,辛甘化阳,温通经络;合酸苦之品,酸甘、苦甘化阴,柔养缓急,并调和诸药。诸药相合,通络祛痰之中,又有疏风豁痰、通窍止痛之长;且此方,散中有敛,柔中有刚,各显其能,相互为用而相得益彰。临床用此方若能灵活加减化裁,其效如桴鼓相应,即使是久治不愈、邪入窍络之顽疾,同样可获痛止病愈之奇功。

参考文献

[1]李舜伟,李焰生,刘若卓.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2):65-87.

[2]谭亮,樊光辉.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9(9):571-573..

[3]章正祥,曹克刚,范吉平.偏头痛的中医诊治规律初探[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4):717-719.

[4]路玉良,丁元庆.偏头痛的中医证候、病机与治疗现状分析[J].河南中医,2010,30(1):101-103.

(收稿2015-06-21;修回2015-07-18)

【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1.022

猜你喜欢
偏头痛头痛疗程
头痛应该灸哪里?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头痛与口疾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远离头痛的困扰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会变身的烦恼
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ADASIL(附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