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孔乙己”的悲剧性

2016-06-04 16:00肖艳新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悲剧性孔乙己

肖艳新

摘 要:孔乙己,封建思想毒害下的死读书、读死书的悲剧性人物。他一生不曾考取秀才,但却又放不下读书人的身份,一生穷困潦倒,满嘴之乎者也遭人耻笑却又不自知,他是封建社会落魄读书人的代表。

关键词:孔乙己;悲剧性;生存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015

一 、从生存环境看人物的悲剧性

小说主人公孔乙己是个老童生, 一生穷愁潦倒,始终没有考上秀才的落魄读书人,他悲哀地活着,最后悲惨地死去。究其可怜的一生,就会发现造成他悲惨结局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冷漠、自私、无情的封建社会。

孔乙己的不幸,就在于他生活在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他作为读书人一生未能考取秀才,因而不能跻身于所谓读书人的行列,因地位低下而被同类人耻笑,甚至被同为读书人的考取举人而爬上去的丁举人无情地打折了双腿,毫无怜悯之心。因为落魄而被排斥在读书人之外。作为衣食无着的穷苦人,他被同为苦于奔命的短衣帮所不容。他们快意嘲笑他脸上的伤痕,故意揭开他心灵的疮疤,并以此为乐。甚至连不起眼的小伙计也敢于讥讽他:“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吗?”他们完全不把他放在眼里,他们视他为玩物。

他生活在一个冰冷的社会里,没有怜悯,没有同情,只有冷漠、麻木与嘲讽。他就是在这冷漠无情的环境里凄惨地活着,最后在完全没有爱的环境里悲惨地死去。

二、从孔乙己的自身弱点看人物的悲剧性

在杂乱的小酒馆里,他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长衫是读书人的标志,可是却又脏又破,满是污渍,完全没有读书人的讲究,从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地道的穷人,但他却不舍得脱下,他不屑与短衣帮为伍,常常以读书人自居,一张嘴便 “之乎者也”,炫耀自己的才学。当别人故意讽刺他是否识字时,他的脸上就会立刻流露出“不屑置辩的神气”,那种不同于小酒馆里短衣帮们读书人的那种自豪感油然写在脸上。因偷东西被打折腿而遭人讥笑,但他却并无愧意,反而为自己“窃书不能算偷”的行为诡辩。在他心里,作为读书人偷东西比那些靠自己劳动生存的短衣帮似乎还要高尚,还要光荣。他就是这样的可怜又可悲,可叹又可笑,他时时招人嘲讽却不自知。

只有当别人嘲笑他为何“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才会颓唐不安,脸上立刻挂上不安的神色。 因为不能考取秀才是他一生最耻辱的事,是他灵魂深处最触摸不得的痛,甚至比偷了别人东西被揭发还要刺痛。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思想在他心里根深蒂固,无可改变,虽因其毒害而走上穷途末路、近乎沦落乞丐,但他依然死抱着读书人的身份不放。他对封建教育一无所知,致死也不明白自己悲惨命运的根源,因而他只能在人们的嘲笑中咀嚼自己的痛苦,并在无情的嘲讽中悲惨地死去。

三、从“多余人”看人物的悲剧性

孔乙己到小酒馆,就会增添一些快活的空气,他是这样的使人快乐,但是没有他,生活依然如故,没有丝毫改变。因而孔乙己完全是一个供人取笑的可有可无的小人物。他活着只是作为别人取笑和快活的材料,除此别无用处和意义。他虽是读书人,但被统治阶级厌恶与唾弃,他虽穿长衫却不被他们容纳;他虽地位低下,却为劳动人民所不齿,他虽穷困潦倒却与他们隔着一道人为的鸿沟。由此看,他完全是一个多余的人。

没有人关心他的存在,没有人关注他的来去。只有当掌柜的结账的时候,发觉他还欠十九个铜板,才发觉他似乎很久没来了。当他被打折了腿用手划着来到酒馆的时候,人们才发觉他依然活着,然后聚集起来嘲笑他,他残废的身体又给人们带来片刻的快乐。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见过他了。他活着还是死去,完全没有人关心。他就如风中的一片树叶,轻轻飘落,悄无声息。

孔乙己面对别人的取笑不以为然,他所关心和念念不忘的是自己读书人的身份,他被封建教育毒化了思想与灵魂,他至死也不明白自己悲剧命运的根源。他在人们冷漠的嘲讽中苟且地活着,最后又在人们无情的嘲讽中可怜地死去,就像一只被丢弃的阿猫阿狗一样。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其实也是那个社会的悲剧。封建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禁锢了人们的灵魂,整个社会充斥着自私与冷漠,毫无关爱可言。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了读书人的思想,宁肯穷困潦倒被人耻笑,也不愿意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因而孔乙己的悲剧不只是他个人的,也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悲剧。

[责任编辑 金 东]

猜你喜欢
悲剧性孔乙己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从“淳安女童失联案”看新媒体的悲剧性事件报道
悲剧性的探索*——歌德诗剧《伊菲格妮在陶里斯》的和谐路径
孔乙己(下)
中学语文悲剧性作品的教学探讨
剖析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悲剧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