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部电影献给了一个叫艾米的女孩?

2016-06-04 02:06李楠
电影 2016年5期
关键词:克莱特杰西艾米

文/李楠



为什么这部电影献给了一个叫艾米的女孩?

文/李楠

《爱在》三部曲是烙在理查德·林克莱特身上的魔咒,尽管他曾导演的电影有那么多:威尼斯电影节斩获两项大奖的《半梦半醒的人生》;美食电影界中一记重拳《速食帝国》;票房大卖的《摇滚校园》;还有落败第87届奥斯卡奖却收获口碑的《少年时代》。但提起理查德·林克莱特,还是立刻只能想到杰西和赛琳娜的爱情。

2013年,《爱在午夜降临前》在圣丹斯电影节首映,这是杰西和赛琳娜给观众献上的最后一次约会。坚持看完最后的演职员名单,会看到林克莱特将这部电影献给了一个人。这个名字,连最死忠的影迷也从来没有听过——艾米·赖豪普特(Amy Lehrhaupt)。她跟电影没有一丁点关系,只是林克莱特曾经偶遇的姑娘,这次邂逅,直接促成《爱在黎明破晓前》。

1989年秋天,29岁的林克莱特在费城拜访姐姐,他刚完成了《都市浪人》的拍摄。在费城一家玩具店,遇到20岁的艾米。他们“从午夜直到凌晨六点,四处闲逛、调情、聊天,做着那些你现在永远不会去做的事。”就像电影中的杰西和赛琳娜,他们所做就是聊天,“聊艺术、科学、电影、聊所有东西”。他们接吻了吗?是的。他们做爱了吗?林克莱特没有正面回答,他说,想保留一点神秘。

在初次相识的夜晚,林克莱特对艾米说:“我要把它拍成电影。”

“它是什么?你在说什么?”

“就是‘这个’,这个感觉,在我们之间流动的东西。”

两个人相遇就像两艘船在黑夜中擦肩而过,林克莱特花了五年时间将这个计划付诸行动。这期间,因《都市浪人》参加柏林电影节,林克莱特第一次来到欧洲,他在城中闲逛,开始回忆这个童话般的邂逅:他是美国人,她是欧洲人,或者反过来也行,他们仅仅共度了一晚……林克莱特拒绝像大部分爱情片,在人物相遇的过程中刻意制造冲突,对他,慢来的简单情感就已足够,所以《爱在黎明破晓前》的故事创作过程也可说是率性肆意:“我们的策略是找来两位非常聪明的演员,让他们在原有的故事素材中融入自己的个人经历,我非常幸运,朱莉和伊桑正是我要找的富有创造力的搭档。我们在维也纳的一个酒店房间里共度了三周打磨剧本,我们像这样读剧本:‘内景,咖啡店,深夜,他们的感情更近一步,他们对彼此的了解更加增进。’这时朱莉开始讲小时候是怎样喜欢模仿电话交谈,她像两个对话者一样提问和回答,我马上说:‘太好了!为什么不让他们玩这个游戏?’这让他们的交谈多了活泼感。”

固执的是林克莱特对电影的结局,他坚持两人拒绝交换电话号码,相约六个月后再见。这其实与现实大相径庭,林克莱特和艾米在分别时互相交换了电话号码,并试图在分别期间保持联系,给对方打过几次电话。但魔力只在那一晚短暂有效,远距离恋爱把他们搞得疲惫不堪,“我们的关系慢慢结束了,大约一年后,我们再没有交谈过”,林克莱特说,“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大陆上,这段感情不太可能发展下去,我们就尽情投入这一个夜晚吧。”

林克莱特曾幻想艾米在《爱在黎明破晓前》的公映现场出现,就像《爱在日落黄昏后》,赛琳娜出现在杰西的书籍发表会上一样:“那一定是感觉很奇妙的一件事。”但没有。当时的林克莱特并不知道,艾米已于1994年死于一场摩托车车祸,就在《爱在黎明破晓前》开拍几周前。直到2010年,林克莱特才得知艾米的死讯。这时,第二部《爱在日落黄昏后》已上演了六年。

“谁也不知道我们怎样在彼此的生命中交织回荡出声响,但她是这回荡声响的灵感。”林克莱特把他和艾米没能发生的故事继续拍了下去。《爱在午夜降临前》,杰西和赛琳娜走出童话,终归变成了每日吵闹、抱怨柴米油盐的平凡夫妻,在一地鸡毛的烦恼中体验爱情的七零八碎。

关于它的看法莫衷一是,有人看到的是赛琳娜变成大屁股的中年妈妈,她在第一部中说笑的话被痛苦地验证了:“对我来说,现实和爱情是矛盾的。”有人看到的却是杰西在争吵中对赛琳娜说:“我把我整个人生交给了你,我接受了你的全部,歇斯底里的一面和光芒四射的一面,你若是想要真爱,那么这就是了,这是真实生活,不完美,但真实。”

而不管你怎么看,杰西和赛琳娜离开对方会感到孤独,他们到底是离不开彼此,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确定的么?

《爱在黎明破晓前》本是林克莱特的亲身经历,一开始,他没有想要拍续集,但最终变成时隔九年的一次约会,“让我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如何变老的过程,杰西与赛琳娜代表的就是所有在世界上生活了这些年的人们,现在,我们做完了,我们都老了18岁。”

然而,林克莱特和艾米的故事并不在这个行列中,他们的结局是:相遇,然后分离,再不曾相见,在心里挂念一辈子到死。

猜你喜欢
克莱特杰西艾米
一条被熊贿赂的狗
松鼠、坚果和时间机器
请善待艾米
请善待艾米
听的艺术
会交朋友的杰西
艾米
善于倾听
巴黎再续前缘
希腊情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