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

2016-06-03 08:17王彦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文学作品

内容摘要:七年级教科书(七上2013版,七下2008版)每单元新增了作文教学,改变了作文教学无教材可依、无序可循的状态,本学年笔者就新教材的作文教学做了尝试与研究,就当前的写作教学现状分别从“写作教学要以教材为依托”、“作文训练要讲究序列性”及“写作教学需要常规措施做辅助”等三个角度去探究有效的作文教学。

关键词:副语言 文学作品 翻译策略

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除了正文承载着诸多的文化信息之外,副语言也承载着许多重要的文化信息。但是在当前的大部分文化作品翻译中,翻译人员多数都只注重文学作品的正文翻译,这样却忽视了副语言对于话语意义的替代、深化和修饰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从而这样却极大地影响了文学作品翻译的整体质量。因此,为了提升文学作品翻译的整体质量,就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创新副语言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策略。

一.副语言概述

1.副语言的含义

顾名思义,副语言实际上就是辅助性语言,其包含音色、音调、音质和音幅等诸多发声系统。固然语言有真假之分,但是面容或者语调等副语言却能够表现出真实的思想感情。副语言如语调、面容等作为思想感情的表现却较为真实,因为往往是不自觉的。而就副语言的具体定义而言,其主要可以分成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从狭义角度而言,副语言就是指语言交际过程中的有声现象,比如说话时的结巴、嗓子沙哑等。而从广义角度而言,副语言就是指无声而有形的一种具体形象,具体表现在开展语言交际的过程中配合身法、手势和面部表情等肢体动作。

2.副语言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作用

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副语言的合理运用可以提升语以传达的传神度、准确度,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提升作品翻译的质量。有关统计表明,当前文学作品中的副语言所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其在完善文学作品结构,提升翻译信息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固然“言为心声”有一定的含义,但是言不由衷的问题也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此时如果可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服饰、眼神或者肢体动作,那么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人的心态。比如,在鲁迅所著的《孔乙己》中,作者重点侧重在服饰和动作两个方面来勾画孔乙己的具体形象,有利于充分凸显其即落魄又自命清高的品行。因此为了提升文学作品翻译的质量,可以结合实际的情况来合理运用副语言。

二.副语言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应用策略

1.力求贴合原文,增强翻译生动性

理论上来讲,忠实、准确是翻译的两大基本原则,文学作品翻译也不例外。只有确保翻译文本信息贴合翻译原文,才能确保文本翻译信息的准确性和忠实性,然后才可以对考虑对文本信息的润色、修饰和完善。可以说,确保翻译文本信息贴合原文是文学作品翻译的基础和前提,以便在确保翻译质量的基础上,对于相关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润色,否则如果翻译信息和原本信息之间具有比较大的差距,或者是根本就是歪曲了文本信息的具体含义,那么实际的翻译质量势必受到不利影响。因此,为了全面提升文学作品翻译的质量,增强译本信息的生动性,可以在文本翻译的过程中合理引入副语言。但是副语言毕竟和普通语言二者有比较大的差异,前者不仅具有信息性和自身特征,也具有很强的功能性,所以在文本翻译过程中引入副语言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确保其贴合翻译原文,以充分将所翻译的原文文本含义直观地展现给读者,使他们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提升受众的接受感。如此一来,可以充分发挥副语言在提升文学作品翻译整体质量的积极作用。

例如,针对《儒林外史》这篇文学作品的翻译而言,大多数读者在对作品进行通读之后,会对胡屠夫这一人物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描述其给范进中举之后进银两过程,这一过程的描述可以全面增强胡屠夫这一角色的性格特征:“屠户把因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伸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向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根据这段文字的描述,我们可以根据几个简单的动作语言来生动地展现胡屠夫的具体动作语言,从而可以使读者直接了解到胡屠夫的生动形象。而我国翻译家杨宪益先生对于这段文本的翻译为:

Bucher Hu gripped the silver tight, but thrust out his clenched fist, saying,” You keep this. I gave you that money to congratulate you, so how can I take it back”

“I have some more silver here,” said Fan Jin.

“When it is spent, I will ask you for more”

Bucher Hu immediately drew back his fist, stuffed the silver into his pocket.

由上述翻译可知,译者采用了“gripped …tight”、“thrust out…”和“immediately drew back”等动词短语来将胡屠户的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给读者,从而可以增强读者的理解力。

2.了解文化差异,增强翻译准确性

纵观当前的文化作品翻译可知,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翻译准确度问题在于副语言所应用的环境条件不同,具体主要表现为民族特征、文化风俗和社会文化环境等特征有所不同,以至于因这些文化差异而影响了文本翻译的准确度。同理,副语言同其他文化内容一样,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重要产物,所以其势必也会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了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就必须要在了解翻译语言和目标语二者本身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对于翻译文本中语言结构进行合理地调整和修改,以确保其可以根深于目标语言文化环境土壤中,以借此来不断提升翻译的整体质量。此外,在考虑国内外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翻译人员需要合理运用直译法、替代法等合理的翻译方法,全面发挥副语言在提升翻译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为了提升文学作品翻译的质量,翻译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文化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并要采用合理的翻译策略来消除翻译语言及其被翻译语言二者之间文化的差异,以便增强文学作品翻译的准确度。

例如,针对鲁迅所写的《孔乙己》这篇文学作品翻译而言,作者为读者形象地勾勒出一个非常传神,且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孔乙己。而关于其形象的具体描述而言,其主要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充分表明了孔乙己的性格特色,但是如果要提升其准确性,就必须要对我国和外国二者的文化差异来进行综合处理,以便确保整体的翻译质量。否则如果我们将其翻译成长衫,那么外国人的意识中没有相关概念。因此,为了确保该文本翻译的质量,就必须要明确翻译文本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不断提升翻译的质量。也正是基于此,杨宪益对其的翻译主要为:“Kong Yiji was the only long-gowned customer who used to drink his wine standing”。由此可知,必须要在充分了解副语言所处民族特点和文化习俗的基础上来进行翻译,从而不断提升翻译的准确性。

3.排除其模糊性,增强翻译表现力

副语言本身具有很强的模糊性特征,所以即便是同种类型的手势,那么也会因语速快慢和音调高低二者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含义,那么相应的翻译效果也自然不是非常理想。为了全面提升文学作品翻译的质量,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注意内容之外,我们需要排除其模糊性,以便充分增强翻译的表现力,全面提升翻译的整体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借助文本角色肢体等副语言的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文本信息,排除那些可能造成歧义的副语言含义,以便借此来增强文本翻译的整体准确性,避免因副语言而影响文本翻译信息的准确度。因此,在借助副语言来对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排除副语言的模糊性含义,切实增强文本翻译的表现力。

例如,针对《子夜》这篇文学作品翻译而言,其中有一段详细描写吴少奶奶的具体内容,即:“吴少奶奶在张素素襟头抢了一方白丝手帕揩去了老太爷嘴上的东西,一面对荪甫使眼色。荪甫皱了眉头。竹斋和二小姐也是苦着脸。老太爷额角上爆出的青筋就有蚯蚓那么粗,喉间的响声更大更急促了……”。具体的翻译译文主要为:“Young Mrs. Wu pulled a white handkerchief from Zhang Susus lapel and wiped the old mans lips with it. She cast a worried glance at her husband.”实际上,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下,实际上就会有不同的理解。而在本次文章写作中,其可能是老太爷得救了,吴少奶奶心理焦急却又不好表明,以至于只能够借助使眼色来加以表现。而借助“worried”这词的合理运用,则可以将吴少奶奶的焦急心情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副语言本身的模糊性也会被排除在外,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翻译的表现力。

综上所述,副语言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我们充分揭示社会文化差异所引发的翻译冲突和矛盾,有助于深化、替代和修饰文学作品中所隐含的话语意义,提升文学作品翻译的质量。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副语言的应用可以破除现阶段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障碍,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学作品翻译工作的开展,从而为我国“日渐疲惫”的文学作品翻译注入一针强心针。

参考文献

[1]孙雅晶,吕春杨.小议副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5(4):67-68.

[2]何青梅.试论翻译过程中对副语言的处理[J].商.2013,23(21):345-346.

[3]周闪.副文本与翻译研究[J].文学教育.2015,11(6):51-52.

[4]蔡志全.“副翻译”:翻译研究的副文本之维[J].燕山大学学报.2015,11(4):126-127.

(作者介绍:王彦,牡丹江师范学院应用英语学院2012级学生)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文学作品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初探文学作品诵读中意蕴表达构建路径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