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鸿雁
摘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媒体传播信息,这些信息利弊兼具,丰富了高职院校学生精神生活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媒体暴力传播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它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影响研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对媒体暴力传播对高职学生心理影响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就消弱媒体暴力传播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媒体暴力传播;影响;消弱措施
媒体暴力传播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的影响是客观存在,一定意义上来讲,这种影响是无法消除的,我们只能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消弱媒体暴力传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继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受内在或外在因素的影响媒体暴力传播一直存在于这个世界当中,作者在深刻了解这些传播信息对学生心理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媒体暴力传播的实际,提出了一些消弱影响的可行建议,以供参考。
一、媒体暴力传播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的影响
所谓的心理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某种意义上,人的心理健康与否影响了人所做出行为的正确与否。媒体暴力传播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负面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媒体暴力传播的内容中大多都包含着一些犯罪、血腥、恐怖的画面,这些反社会信息的传播使得高职院校学生产生偏激、错误的认知,导致一些扭曲、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观念形成,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使得他们在不同程度上背弃了自己的道德准则,致使其在应对一些事物时容易产生一些偏激行为,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有关研究数据现实,媒体暴力传播可会影响学生信息处理的各个阶段。媒体暴力传播对学生认知的影响,体现在其心理极易出现敌对倾向和攻击性交往上。敌对倾向的心理表现在学生在处理社会事件时所具备的不同解释的能力。而攻击性交往心理则表现为学生无视他人或自己的健康和幸福。绝大部分暴力行为的产生都具有一定的冲动性,完全依照自己的主观感受采取非理性的行为,忽视了因此而造成的负面影响或后果。所以,在媒体暴力传播的过程中,学生过多的接触暴力画面信息,可能在某些行为发生时表现出较低的自制能力,错误的认知引发错误的行为。媒体暴力传播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造成了一定影响,致使其扭曲的心理产生,无益于学生健康的成长,威胁了校园的稳定、和谐,我们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除此之外,媒体暴力传播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还表现在影响了学生的情绪。高职院校学生过多的接触媒体传播的暴力信息,可能会是学生经历更多的愤怒、沮丧、焦躁等消极情绪。媒体暴力传播的内容大多都是负面的、偏激的,过多的接触这些信息,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的情绪产生了影响,当这种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只能宣泄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当中,继而对现实社会的环境产生影响。所以,媒体暴力传播的信息大多是不健康的、消极的,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对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也是毫无益处,我们应该看到并理性的面对这一客观事实,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保证学生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消弱媒体暴力传播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措施
鉴于对上述媒体暴力传播对学生心理健康不良影响的认识,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消弱媒体暴力传播对学生心理影响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作者(本文)从学生、媒体、政府三个角度入手积极提出了一些消弱媒体暴力传播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措施,以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一)学生自律。要想消弱媒体暴力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学生自律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重中之重。高职院校学生自觉抵制媒体暴力传播的不良影响,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辨别出媒体暴力,正确的对待其中所蕴含的信息。在科技时代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为其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乐趣。但这些信息并不都是有利的,大学生只有正确的分辨出有利和有害部分,才能真正的为自己所用,继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学生应不断提高自己对媒体暴力传播信息的辨识能力和使用能力,提取出对自己成长有利的那部分并加以应用,充分发挥这些信息应有的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二是,要坚决抵制媒体暴力传播信息对自己的不良影响。在现实生活当中,部分媒体过分强调了价值追求,致使大量的不良信息蔓延,对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当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时,就要学着去适应这个世界。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在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想得到成长就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切不可盲目的接收一切媒体信息,要用批判的视角去看待这些信息,树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非观等思想观念,坚决抵制媒体暴力传播信息对自己的不良影响,在反思中加速自己的健康发展;三是,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介逐渐成为我国媒体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学生得到了极大的自由,其对学生的影响也逐步扩大开来。在学生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避免一切不良媒体暴力传播信息的侵袭,切实依据自己的需要择取出有利的信息并为自己所用。
(二)媒体自律。媒体是媒体传播活动的主体,其所享受到的权利与必须要承担的责任是统一的。媒体传播作为一种商业活动,对其追求利益价值我们无可厚非。但是媒体作为文化传播的介质,在追求商业价值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履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义务。媒体从业人员是媒体暴力传播的发起者,他们所表现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了媒体暴力传播控制的效果。因此,媒体从业人员要注意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升自己的自律能力,严把传播信息质量关,坚决避免自己成为媒体暴力的实施者。值得提出的是,当代学生对富含图像、场景传播的媒体接触较多,所以影视文艺工作者的自律则显现的尤为重要,培植自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向社会民众展示优秀的作品,提升作品的精神内涵,始终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准则,向媒体受众传达极具正能量的精神。另外,媒体自身要严格遵守行业准则,在创造新闻价值与经济利益的同时将工作的重心放置到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建设稳定和谐社会的义务上面,决不可肆意妄为,随意传播暴力。任何形式的媒体都需要在遵守我国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加强自身的素质教育,注重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严格审核并净化将要传播的信息内容,在向人们传达某种文化或思想的过程中不断的审视自身,最大限度的规避媒体暴力传播对社会大众包括高职院校学生的消极影响。除此之外,媒体自律还有赖于对社会批评或建议的接受,只有借助这些媒体才能真正的实现完善自身。就目前我国媒体批评的现状而言,大多还处于学术或精英的高度,社会受众的参与度不高。媒体可借助多种传媒渠道积极获取社会受众的意见和建议,从媒体传播对象的立场出发,改善自己的传播行为,为全社会创造良好的媒体环境,促进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这对保证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是有极大益处的。
(三)政府管控。我国是一个讲求民主法治的国家,保护了人民的言论自由。但是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民主制度的建设还不够完善,简单以强制封杀的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消弱媒体暴力传播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的自由,我们有可能因此而失去更多。诚然媒体暴力传播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是无可否认其可以长久存在并得到发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应该理性的面对这一客观事实。所以,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媒体暴力传播的管控力度,在保证文化正常流通的前提下,实行严格的媒体准入机制和审核机制,有效控制媒体暴力传播的影响,净化大众媒体环境。虽然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涉及到了媒体暴力传播规范,但是在时下市场经济背景下该项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有待提高,并且关于媒体暴力尚未有明确的认定标准,导致很多媒体传播的信息还游走在暴力与非暴力之间,部分媒体过分强调了自身对利益价值的追求,不惜铤而走险,败坏了社会风气,社会大众对管控媒体暴力传播行为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政府有关部门需要有针对性的对我国经济市场中现实存在的媒体暴力传播问题,积极听取社会大众的意见和建议,籍此制定详细、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媒体传播各方的责任和义务,继而规范媒体行业和媒体人的信息传播行为。在此基础之上,为进一步规范各个媒体的信息传播行为,确保我国有关法律和制度的有效落实。相关政府管理职能部门以及社会组织机构应以我国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切实加大对大众媒体传播的监管力度,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责,严格媒体传播的内容准入和审查了,杜绝徇私舞弊等现象出现,坚决打击一切违法犯罪行为,净化社会环境和媒体传播信息环境,从而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尽最大可能的消弱媒体暴力传播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要消除媒体暴力好传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需要学生自身、媒体、政府三方协作才能完成。以目前我国的媒体传播信息来看,信息的复杂化是必然趋势。我们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重视存在弊端的那面,理性的面对这些信息。因此,我们做好长期研究的准备,时刻关注媒体暴力传播的动态变化,并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寻求消弱媒体暴力传播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影响的最有解决方式,从而促进学生个人乃至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体坤.媒体暴力与镜头道德[J].北京:社会科学论坛,2010
2.彭晓芸.被混淆的和被忽略的——关于校园惨案的媒介伦理[J].南方传媒研究,2010
3.康瑶,张爱娣.社会责任论和新闻工作者的自律[J].新闻世界,2010
(工作单位: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