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平 杨毅兵
摘要:网络媒体时代的带来改变了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人际交往方式,在此背景下,网络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并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对网络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做出认知,并对网络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策略做出探索,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发展思路
网络媒体是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产物,当前网络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与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大学生群体成长成才的领路人,应当对网楼宇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做出认知,并在对网络媒体做出充分利用的基础上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不断提升。
一、网络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网络媒体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了虚拟化特征。
虚拟性是网络媒体的重要特征,这种特征能够让基于网络媒体上的信息获取和人际交流突破时空限制。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凭借信息优势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占有主导和权威地位,虽然理论知识的面授形式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高,但是足够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有序、有效的得以开展。而网络媒体的虚拟性,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发生了变化,首先,网络媒体能够推动高校大学生知识获取渠道的多元化,当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高于教师时,大学生所获取的信息就会更加丰富,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优势被弱化;其次,为了适应网络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环境和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利用网络媒体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这种方法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并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得到了丰富,但是由于网络媒体虚拟性特征的存在,教师并不能及时发现不良信息对学生所造成的影响。
(二)网络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当前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开展交际的重要渠道,这主要是因为网络媒体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并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交际媒介。网络媒体所具有的这些功能,对于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着重要意义,但是需要看到的是,网络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产生着一些消极影响。在信息获取方面,网络媒体中传播的信息具有良莠不齐的特征,如果高校大学生欠缺网络信息分辨能力,则很容易被一些负面信息和错误的信息误导。而在网络交际方面,网络媒体为学生提供的交流媒介和渠道具有不受时空制约的特征,这让高校大学生在交际活动的开展中具有更加自由的特点,但是同时也导致了部分学生不分场合和时间,利用网络媒体进行网络浏览和上网聊天等活动,这一问题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状态等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另外,网络媒体在一些情况下也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冲击。利用网络媒体,学生可以获得更多对自身发展发挥推动作用的媒介与平台,并且能够在这些媒介与平台上自由的发表对某些事物的看法或意见,但是对网络媒体的过度依赖,也会导致学生忽略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与表达,从而使学生的性格更加的淡漠与内向。总之,网络媒体对大学生生活学习方式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与成才,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二、网络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思路
(一)明确网络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为了发挥网络媒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推动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有必要遵循一些原则,从而确保网络媒介优势的发挥。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遵循传统教育模式与网络媒体教育模式相结合的原则。网络媒体在当前的大学生群体中深受欢迎,同时也逐渐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但是,网络媒体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如网络监管机制有待完善、网络公信力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提升。同时,这些问题的存在也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现传统教育与网络媒体教育的结合,通过实现传统教育与网络媒体教育的优劣势互补来充分发挥二者优势。在实践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媒体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发现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需要利用传统教育中的一对一辅导和面对面交谈来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确保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提升。另外,在新媒体环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应当重视遵循引导与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当前我国对网络媒体的监管仍旧有待完善,在此背景下,网络媒体中的负面信息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意识、精神追求等产生负面影响,面对这些情况,高校中的强制性规定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说教并不能够发挥出明显效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对网络媒体环境下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做出严格的监督,并在及时发现学生思想问题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做出正面、科学的引导,从而确保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引导高校大学生提高自身媒介素养。网络媒体时代的网络媒介对于大学生的成长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各种网络媒介积极作用的发挥,需要建立在学生对这些网络媒介和媒介信息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之上。因此,在网络媒体时代下,高校应当重视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尤其是要推动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的强化与媒介判断能力的提升。
网络媒体时代具有虚拟性与隐匿性的特征,这些特征的存在可以让学生获得一个更加自由与更加开放的活动空间。但是,当前我国在网络舆论的监督管制方面仍旧有待强化,因此,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很容易忽视自身应当承担的责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强调大学生网络责任的强化,引导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触及法律底线的,并有必要将与网络行为相关的法律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另外,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借助网络媒体来对责任感所具有的重要性做出宣传,从而对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做出提升与巩固。
引导大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是规范学生上网行为的外部动力,在此基础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需要重视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学生上网行为的规范成为学生自发的思想与行为。在此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引导学生提高自身面对网络信息过程中的自我监督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并引导学生制定详细的学习规划和上网规范,从而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并避免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迷失自我。
利用网络媒体,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信息资源,但是这些信息资源中的负面信息会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当重视提升大学生的媒介分辨能力与信息分辨能力。在此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引导学生对网络媒体对自身的双面影响做出认知,即不能对网络媒体的积极影响做出夸大,也不能对网络媒体的消极影响做出一味宣扬,而应当对网络媒体做出辩证的认知。
(三)优化网络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网络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优化,要求高校能够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重视对网络媒体的应用。
一方面,高校应当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且受学生广泛欢迎的红色网站。红色网站中栏目的设计需要体现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同时也应当重视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视觉体验的审美性。从网站内容方面来看,红色网站内容需要体现是大爱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避免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简单堆砌,而应当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兴趣来建设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视频库、知识库等,从而在强化网站内容吸引力的基础上对高校大学生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从网站服务方面来看,网站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以及对学生实际问题的关注,并通过开设勤工俭学、网上社团、就业指导等专栏来提高网站点击率与学生综合能力。另外,红色网站中应当设置留言板块与邮箱板块,从而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开辟有效渠道。
另一方面,高校需要重视利用网络媒体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了解学生问题、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渠道。当前许多高校都通过组织心理辅导团队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中的普及,在网络媒体时代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将具有更加丰富的载体与开展路径。在网上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中,高校有必要依托红色网站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并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和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为主要内容。从而让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现状做出了解。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或网页中,应当构建在线咨询模块,从而方便学生通过心理咨询解决自身心理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线上心理咨询具有匿名性的特征,这有利于避免面对面交流中的尴尬,因此,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心理资源来对自身问题做出倾诉,并可以对自身的负面情绪进行完全释放。
综上所述,网络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较多的挑战,同时也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遵循传统教育与网络媒介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及监督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做出优化,从而有效发挥网络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推动作用,并确保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段志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2.李华,秦伟.基于微博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论[J].品牌(理论月刊),2011(07).
3.曾维伦,何海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创新[J].当代青年研究,2010(07).
4.陈广锐.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
(作者单位: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