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拥凯
自媒体作为个人媒体,包括QQ、微博、微信等平台,具有内容简短、传播信息即时、操作方式便捷多样等特点。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自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自媒体应用心理问题也越发突出。大学生是自媒体使用的集中人群,大学生的自媒体使用的特点及内在的心理因素,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个体重塑方面影响重大。
随着网络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普及,QQ、微博、微信等平台应用不断地丰富了自媒体的形式,它们成为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成为自媒体快速发展的首要推手。据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颁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15年6月为止,我国的网民规模高达6.68亿,互联网的普及率为48.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94亿,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学生仍然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大学生无疑是自媒体的核心用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自媒体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寻求自媒体应用的心理因素时,我们要着眼于自媒体的概念和传播特点,有针对性的调查大学生的自媒体应用心理。
一、自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一)自媒体概念的提出。2001年9月28日,美国科技作家和专栏作者丹·吉摩尔在界定“新闻媒体 3.0”概念时,使用了自媒体这一概念。他认为:“自媒体是伴随互联网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交互式的媒体报道方式。这种新报道形式的提供者不再是原来的一个人或几个人,而是综合了不同层次、不同经历的共同思想成果,其传播方式也实现了由‘点到面向‘点到点的转变。”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报告指出:“We Media 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自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一对多的、单向线性的、不可选择的扇形信息传播模式,实现了多对多的、双向互动的新型网状传播模式,即所有人向所有人的传播。
(二)自媒体的传播特点。自媒体继承了传统媒体的长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集信息收集、整理、传播、分享于一体的由多种媒介相组合而成的复合体。
1.自由平等,交互性强。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降低了内容创作和发布的平台,为更多的人创造了自由表达的场所。同时媒介平台的开放性使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和开放。每个人都可以是发布者和接收者,传播的途径单向传播向多向交互传播演变。此外,普通大众主导信息传播,实现了“点对点”的信息对等传播,个体集信息的发布者、接收者、传播者与一身,交互和反馈更加及时。
2.原创性强,满足个体需求。自媒体为广大用户创造了一个更自由的信息发布传播平台,用户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选择自己关注的兴趣点,通过对信息个性化的整合传播自己的思想观念。用户在网络名称、头像的选择、语言风格和关注的信息平台的存在潜意识或刻意的主观选择,以此来突出自己的个性化特征,增强自我辨识度,增强被关注度。正是通过自我创造性的表达,逐渐塑造个人的形象,形成个性与风格。
3.信息容量增大,信息分享能力增值。“自媒体”克服空间限制,使信息传播范围更广,同时时效性增强,被更多人分享。例如,微信分享链接的功能可以把欣赏的文章、音乐、视频等通过分享的方式分享到“朋友圈”,信息会以“指数式”的方式迅速复制和传播。在信息无限传播的过程中,转载、分享、留言、评论等行为使得自媒体的交互性和传播链条变得更加广阔,各种“碎片化”的信息会被批量生产,造成一种真正的“信息爆炸”。
4.内容可信度低。自媒体传播与传统媒体经过层层把关、筛选,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发布信息方式不同。在自媒体平台上,信息的发布者与信息接受者合二为一,人们可以随意地发布信息,并且可以随意转发。这就造成了自媒体弱把关的现象,使缺乏考证、只言片语的劣质信息和谣言在自媒体上肆意横行、迅速传播,使自媒体的信息杂乱、真假难辨,大大增加了获取有用信息的难度。
二、大学生自媒体的应用心理及影响
(一)大学生自媒体的应用心理
1.人际交往和获取信息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快节奏化的生活方式、地域环境和生活范围的限制,人们的活动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际交往范围较窄。而自媒体可使人们与在线的世界各地朋友建立和保持联系,可以通过短消息、朋友圈发送自己的心声给千里之外的朋友,还可以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讯,与任一在线朋友建立友谊。这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传播拓展了现实人际交往范围, 扩展了网络人际交往的内容。另外自媒体还能使人们以极少的经济成本维持人际交往。这对于学习时间紧,生活圈子狭窄,经济实力薄弱的大学生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同时自媒体传播信息的及时性、交流互动的便捷性备受大学生喜爱,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使用自媒体与朋友交流、展示自我的比例达到64.22%,获取信息的途径几乎是网络和手机终端,其中手机终端获取信息60.53%,而报纸、广播和电视所占的比例不到9%。由此可见,自媒体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2.自我表达和情感宣泄的需要。自媒体是一种控制程度较弱的媒介,大众在信息制作与传播过程中担任起了“把关人”的角色,在个性传播的过程中获得自我的认同感和满足感。大学校园学术氛围浓厚,是思想火花迸发的聚集地,大学生群体个性突出,自媒体毫无疑问为大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的个性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平台。同时在自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不断的转载、评论和留言,使新的想法和观点汇聚,成为思想的交汇地。
当然,自媒体更是大学生情感表达和宣泄的“腹地”。大学生不但是思想迸发的群体,而且面临巨大的学习、就业压力和情感压力。大学生通过QQ发表状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唯美含蓄的文字表达自己对生命、生活、爱情、亲情、友情的思考与认知,有时宣泄自己糟糕的心情和压力,以此来缓解内心的压抑情绪。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熟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迷惘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及时的倾诉、宣泄和娱乐来缓解和消除心理和情绪上出现的问题。自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理想的倾诉、宣泄和娱乐空间,使得倾诉、宣泄和娱乐变得更加便捷和更容易被接受。可以看出自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倾诉、宣泄、娱乐的新方式。
3.大学生创业广告宣传的需要。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得到了社会的积极响应,大学生也不甘落后加入到创新创业的大军之中。很多大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开设了自己的网店,自媒体以其便捷性优势成了大学生为其产品代言的中心地带。
自媒体已经成为广告宣传的主要阵地。大学生对互联网的较强适应能力为其创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大学生主要通过广发朋友圈、QQ空间等方式宣传自己的产品。但这种“轰炸式”的广告宣传应注重内容建设。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在“以融合激发党报评论新优势”讲话中提到“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在全媒体时代,渠道可以改变、平台可以拓展、形式可以创新,但思想观点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我们不难看出不仅报纸如此,任何形式的广告宣传都要做到“内容为王”[4],自媒体也不例外。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在用户的需求着手,强化自己广告认同感和实用性,树立自己公司的品牌形象。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自媒体客观上满足了大学生表达的需求,在大学生中得到广泛应用,改变着大学生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1.自媒体的消极影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全覆盖,手机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低头族、手机控”已成为大多数人生活的标签,大学生更为突出。自媒体致使大学生交际能力正在减弱,可谓是线上是无话不说,线下是有话不会说,渐渐失去了与外界的沟通能力。大学生过渡依赖网络获取信息、了解了解世界,造成人际关系冷漠,甚至造成情感和心理上的错位。
2.自媒体的积极影响。虽然自媒体存在使人际关系冷漠、干扰正常作息等不良影响,但我们更应看到自媒体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自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泛的交往平台,大学生在网络上能轻松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同时,自媒体为大学生群体对时事热点等问题提供了讨论的平台,自媒体上不乏大学生慷慨激昂的声音,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展现了青年为实现中国梦抱负和情怀。
一方面自媒体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自媒体不仅使大学生可以随时了解世界变化,而且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化程度提高。另一方面自媒体增强个人的社会力量,实现自我满足。大学生是关注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的重要人群,也是针砭时弊、积极建言献策的重点人群,通过自媒体平台对国事家事天下事的关心,使自己的社会力量增强。
不仅如此,自媒体可以提高个人的独立思考与批判能力。大学生通过自媒体了解国家和社会大事,利用网络的平台,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观念,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由于自媒体舆论环境错综复杂,导致信息的可靠性降低,需要大学生在繁杂的信息中筛选有价值的内容,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
三、结语
本文根据自媒体发展现状,总结了自媒体的基本特点、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心理因素以及自媒体对自身个体重塑的影响。自媒体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尽管当前它更多地表现为个人化的书写和自由表达的意愿,但是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自媒体,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女子学院全国“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开放基金课题《山东省在校女大学生媒介消费现状实证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张彬.对“自媒体”的概念界定及思考[J].今传媒,2008(8).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 指导教师:成曙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