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陆楠(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的公共教育
□邢陆楠(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顾名思义,是新南威尔士地区的州立级美术馆,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十分重要的博物馆之一,该馆始建于1871年,坐落于悉尼市内,与著名的悉尼歌剧院距离不远。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以其丰富的馆藏著称,其藏品不仅数量大且覆盖范围广泛,其中,澳大利亚本土的美术作品可谓是该馆最为重要的收藏,反映了澳大利亚美术的最高水平。该馆还藏有欧洲19世纪古典时期到现当代的艺术作品。此外还设有亚洲部,展示来自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作品。
在澳大利亚,美术馆的教育活动已开展得颇为成熟,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诸多方面。少年儿童教育项目(kids-program)是澳大利亚每个美术馆必备的教育项目。澳大利亚国会慷慨资助那些对于博物馆、美术馆教育活动及观众培养的研究活动,以鼓励学者对教育资源进行更深层的发掘。在得益于大环境的同时,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结合自己的情况,开展教育活动。
图1
一、教育理念
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每年拥有近百万的观众量。该馆的重要发展理念之一就是将美术馆打造成一个具有多种功能的教育空间,以满足不同层次、种类观众的各项需求。来到这里的人们具有多种身份,他们是聆听讲座的学生,参与讨论的学者,观看电影、演出的观众和音乐的欣赏者。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不断将观众吸引到自己的展厅,使他们近距离接触到艺术作品。丰富的教育活动,为不同层面的观众提供了艺术知识以及互动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对艺术作品产生更加广泛的兴趣,获得更为深入的理解。
二、教育活动
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的教育活动乍看纷繁复杂,但若分析其官方资料,则可发现其中有较强的规律性及针对性。从功能及目标人群角度来分析,它的活动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公众类、青少类以及研究类。公众类活动在美术馆多重功能理念的指引下,将电影、音乐观赏以及导览、讲座等均纳入旗下。为照顾在职者,馆方将活动安排在普通人的工作时间之后,因之该项目被统称为Art After Hours(下班后的艺术)。青少类活动是该馆的重点项目,本文将重点介绍之。研究类的活动则面向研究型观众,美术馆提供免费的学习室和相关资料,并对外开放其图书馆以便学者们开展研究。
以青少类活动为例,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以学历和年龄为标准将观众分为三类:一、学龄前及小学,二、中学,三、高中及大学。
针对小学生观众,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推出的项目是“艺术探险之旅”,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带领小观众在美术馆参观。与之相关的所有教育活动内容都与学生的教学大纲密切联系,课本里最重要的内容会在“探险”环节中被突出。活动内容以及细节则被印在小册子上发给每位学生。这项活动,旨在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基本品味。具体活动有“学会去看——何谓美术馆”,旨在为年幼的观众展示“观看之道”;建议从未进入过美术馆的幼儿园小朋友来馆参加活动,通过讨论、讲解以及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建立孩子们自己的“视觉艺术词汇”等。
针对不同的藏品,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还推出了特别的教育活动。譬如,“艺术家工作坊——亚洲艺术工作坊”在亚洲艺术馆(亚洲部)内举办,受邀而来的亚洲艺术家(或亚裔艺术家)指导学生们开展艺术创作实践,手法多样,例如使用毛笔、体验茶道,或穿上特制的戏服进行角色扮演。此艺术工作坊又有可选择的分支,如“创造性的书法”,练习用毛笔书写中国汉字;“品味茶道”,置身传统的日式榻榻米房间中,观看日本茶道并品茶(注:美术馆内有一个常年开放的茶社)等。
针对中学学生,由美术馆提供经过特殊培训的教员担任讲解指导,该“艺术馆之旅”从形式到内容上都更偏重于学生的自主选择,以“设计自己的美术教育课程”项目为例:学生被要求自主从美术馆提供的选项中(包括形式、施教人员及主题)进行合理选择并且排列组合成自己的美术教育课程之旅。
图2
图3
形式方面,美术馆提供诸如“语言学习之旅”之类的教育项目,为学生展示来自非英语国家艺术家的作品,并且有30分钟以该语言进行的会话,让学生懂得欣赏不同文化的特征。讲解所用的语言包括汉语、日语等;“亚洲艺术工作坊”也是一种教育项目,由一位专业的日本艺术家或者中国艺术家,用传统材质技法进行艺术创作并带学生参观亚洲部的藏品等。在施教人员方面,美术馆提供了三种经过培训的讲解员供学生选择,他们对艺术的经验、体会不尽相同,但都非常了解馆内的作品。艺术家讲解员会将作品和自己的感悟结合起来,从专业角度分析一位艺术家的灵感来源、艺术实践,介绍此作品被美术馆展出或收藏的经过,还可以进一步讲解如何找画廊代理、出售作品;教员讲解员受过专业的训练,有至少两年的学校授课经验,他们擅长将教学大纲与美术馆的收藏相结合讲解;艺术史家讲解员则偏重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譬如创作背景、作品流传过程等。学生可选择的主题包括:美术馆介绍、艺术初学者、艺术作品中的战争、新的观看之道、机械世界、城市化与环境、当代的挑战等。年轻的观众们可以通过这三个方面不同的排列组合,构建自己心目中合理的教育活动。
针对高中生,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除推出常规活动外,另一个极为重要的大型项目就是“艺术快车”(ARTEXPRESS)。“艺术快车”由新南威尔士州政府教育及培训署资助承办,为年龄不满20岁的年轻人群体提供一个空间,鼓励高中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
三、教育材料
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提供了大量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材料,适合不同类型的观众取用。譬如,仅是针对青少年观众,美术馆就提供了五种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针对长期陈列和临时展览而制作的导览文字或图片,大多数可以直接在美术馆的官网上下载,也可以在展厅内免费获取纸质印刷品。除此之外,观众还可以在网站上获得艺术品讲解的音频资料,以及相关的阅读资料。
四、资金来源
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的公共服务项目资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该馆的基金会(The Art Gallery of NSW Foundation)。该基金会是美术馆最为主要的经济来源,按照捐助的资金数量,基金会会员被区分为不同等级,最初级的会员每四年捐助美术馆6000—20000澳元,而终身级别的捐助者则须累计捐款5000000澳元。捐助者可以自主选择所支持的项目,从最普通的艺术品购买基金,到特殊领域(如土著或亚洲艺术的赞助),到公共项目开展资金等。捐助的行为使美术馆得以正常运营,也为捐款人带来相应的荣誉——譬如成为美术馆的会员,名字被铭刻在基金会荣誉榜上,被特邀参加重要展览的预展,获得与策展人的交流机会等。
图4
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已经颇为成熟,不仅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而且确实让人学有所获。首先,正如前文所论述,该美术馆的活动虽纷繁复杂,却在策划和运营方面具有非常强的规律性及针对性。其特点在于:一、有教无类。任何层面任何类型的观众都是其教育活动的目标人群,并因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的确实现了美术馆多重功能的理念,也做到了为不同层面的观众提供不同类型的帮助。二、因材施教,将不同类型的观众进行分类。按照这样的分类,美术馆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教育活动进行规划和实施,这一点在7—12岁观众教育活动策划时显得十分突出。前文指出,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针对中学阶段观众的项目更多的是让他们自主选择和设计,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并充分发挥了个人的能动性,另一个方面,这种“设计”的过程也让他们体验了一把教育活动的策划,从而对教育活动本身产生兴趣。这样既增加了活动的功能,也利于长期培养潜在的志愿者和实习生。三、长期稳定。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的教育活动被该馆的工作人员称为“套装”,即环环相扣,彼此相连,每一期的活动已成为定式,可以长期、有条不紊地开展。但利弊相伴,这种“套装”因其固定的程序和相似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导致观众产生厌倦情绪。
虽然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的教育活动已经较为丰富全面,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美术馆、博物馆开始将强化公共教育视为其重要发展方向并探索各自的实践模式,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必须继续发展自己方可保持自己的优势。除此之外,在展览陈列方面,该馆也略显老旧落伍,尤其是亚洲部的布展、介绍都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很多在此开展的活动项目都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几点,笔者以为,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可以尝试在“套装”基础上,推陈出新,如直接将中小学生吸纳为自己的志愿者,让他们参与教育活动的实施,此举不仅可以实现经验的积累,也可为活动项目注入新的活力。另外,美术馆在观众划分方面,目标可以更加精准,而且可以多一些标准,针对观众不同性别、职业等推出系列活动,以吸引更多的人。
图5
(责编:徐沛君)
参考资料: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官方网站http://www.artgallery.nsw.gov.au/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