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知识体系到行动体系的教学内容改革
——以《企业会计》存货岗位为例进行研究

2016-06-03 02:47:24
关键词:知识体系理实一体化企业会计

赵 芬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山西太原 030024)



论从知识体系到行动体系的教学内容改革
——以《企业会计》存货岗位为例进行研究

赵 芬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山西太原 030024)

摘 要:目前各个高职院校都在推广“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了能够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必须进行教学内容的革新。本文将以《企业会计》存货岗位的教学内容为例,探讨知识体系和行动体系下教学内容的特点,从而构建出适合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内容。

关键词:高职院校 理实一体化 知识体系 行动体系

一、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也在快速发展,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教学是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我国高职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主线,侧重于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模式,实践课程是理论课程的补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是先系统、全面的介绍各个部分的理论知识,讲解完理论知识后,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教师会布置相应的习题让学生练习,最后配上相应的实训资料让学生动手操作。[1]

下面将以《企业会计》存货岗位的教学内容为例,具体分析该课程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企业会计》存货岗位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的核算,其中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统称为周转材料。纵观我国各个高职院校,这部分的课程内容固然有一些差别,但是大致如图1所示:

这种教学内容是一种基于“知识体系”的教学内容,设置看似非常完美,逻辑性很强,但是存在很多不适合职业院校学生发展的地方:

一是重视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基于“知识体系”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没突出其职业性。高职院校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弱,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困难很大。比如存货岗位的内容非常的多,比如实际成本法下,存货取得的业务中系统的讲解了外购存货、委托加工存货、投资者投入存货、接受捐赠存货等各种方式取得存货的计量和账务处理;存货发出的计量中系统的讲解了先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四种方法的计算。内容繁多而复杂,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系统的学习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有一少部分学生完全放弃了学习。[2]

二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会计实务操作应该由一系列前后联系的业务构成,针对这一系列前后联系的业务我们可以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而很多记账凭证又需要根据前面登记的账簿资料来核算和编制。但是这种基于“知识体系”的教学内容都是零星的知识点,针对这些零星的知识体系编制记账凭证,设置账簿,既费时间又无意义。因此教师干脆先传授理论知识,然后进行实训操作,实践教学成了理论教学的补充。这正是由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学生理论知识虽然学习得很多,但是理解不深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三是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动手能力差。基于知识体系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师总是先传授理论知识,然后布置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很多学生理论知识看似学会了,教师也感觉学习效果不错,最后进行实训操作。这时候教师会惊讶的发现大部分学生根本无从下手,甚至很多以前教过的知识学生完全没有印象。但是由于时间限制老师不可能重新讲解这些知识,只得手把手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学生知识机械的跟着老师的步伐完成作业。这种流于形式的实践教学使得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达不到教学目标。[3]

四是基于“知识体系”的教学内容但是这种“平行结构”的编排模式,导致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仅仅是零散的知识点。比如核算存货发出的业务必需建立在存货取得业务数据的基础上,核算存货清查和存货减值的业务又必须建立在存货取得和发出业务数据的基础上。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是一种“平行结构”,使得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数据前后没有衔接。因此学生学完全部的存货业务后,并不清楚某一种存货的完整核算过程,不能独立处理存货岗位的实务工作。

这种侧重于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基于“知识体系”的教学内容只适用于培养科研型人才,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

二、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现状

为了适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各个高职院校都在一直不断地进行实验实践教学改革,而目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我国高职院校的普遍认可和推广。所谓“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替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固定的先实践后理论或先理论后实践,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从而突破了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一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 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优点突出,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却难以实施,最主要的一个障碍就是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教材。虽然近几年来许多高职院校进行了教材的改革,编写很多新体系的教材,但是由于巨大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影响,教材的内容始终未能跳出“知识体系”的束缚。因此,高职院校要推广“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要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从“知识体系”到“行动体系”的彻底变革。

三、教学内容改革的总体思路

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行动体系”教学内容改革的核心思想是教学应该以“让学生接受直接经验”为重点。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首先应该进行岗位分析, 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工作技能,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形成一系列教学任务,而每一个教学任务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然后针对这些工作技能和教学任务,设计出一系列典型职业活动;最后围绕这一系列典型职业活动安排学生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

合理的设计“典型职业活动”是整个教学内容改革的关键,因此要注意设计的每一个“典型职业活动”也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教学内容将围绕这一系列“典型职业活动”来安排,从而使学生可以围绕这一系列“典型职业活动”来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从而获得工作经验。

四、构建基于“行动体系”的教学内容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仍然以《企业会计》存货岗位的教学内容为例,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解构与重构,从而构建出符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行动体系”教学内容。

1.解构传统的基于“知识体系”的教学内容

对传统的基于“知识体系”的教学内容进行结构,首先必须对存货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以存货岗位为例,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包括各项存货日常收入和发出业务的核算、期末清查业务的核算以及存货减值业务的核算。存货的核算方法又分为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其实传统的教学内容中,这些知识全部涵盖了,因此我们所要做的是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将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实际成本法下存货业务的核算,二是计划成本法下存货业务的核算。每一个部分又分为四个任务,分别为原材料的核算、低值易耗品的核算、周转材料的核算和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每一个任务下面可以有若干个子任务(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任务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体现为子任务),任务之间呈现出串联结构的形式,难度逐渐递增。后一个任务的学习是建立在前一个任务的学习基础之上的,既有新增的知识点,也有对前一个知识点的重复和巩固。例如学习低值易耗品核算中取得的核算方法和原材料一样;发出的核算又两种方法:一次摊销法和分次摊销法。一次摊销法和原材料发出的核算方法一样,分次摊销法则是新增加的知识点;低值易耗品清查业务和减值业务原理和原材料一样,但是计算要比原材料复杂。因此低值易耗品的核算程序是以原材料的核算为基础,但是又比原材料的核算难度大。

2.重构全新的基于“行动体系”的教学内容

首先,针对每一个任务设计一个“典型职业活动”,这是重构教学内容的核心与关键。同样每一个“典型职业活动”也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例如针对实际成本法下原材料的核算这个任务,我们设计的“典型职业活动”必须包含采购原材料业务、各部门领用原材料业务、期末清查原材料业务、原材料减值业务,这些业务都只能有原始数据,其他的数据必须通过原始数据和后期账簿的数据自行核算。通过这个的“典型职业活动”可以让学生熟悉原材料核算的完整工作流程,并掌握原材料核算所必须的技能。

然后,围绕这个“典型职业活动”设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例如“典型职业活动”中涉及到外购原材料的业务时,我们可以围绕这个具体的业务讲解核算外购原材料时要取得的原始凭证、采购成本的计算,记账凭证的编制以及登记账簿的方法。虽然这种方式下理论知识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是它足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对种教学内容突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的束缚,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的彻底变革。

3.基于“行动体系”的教学内容优点分析

这种基于“行动体系”的教学内容的优点在于:

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模式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师和协调人。学生从后台走向前台,成为课堂的主人。这种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课堂上教师可以围绕这个典型职业活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训技能指导,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边学边做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

三是强调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课堂上教师围绕这些“典型职业活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得到升华。

四是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由于后一个任务既有新增的知识点,也有对前一个知识点的重复和巩固,从而使学生既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能不断的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举一反三,不断总结,从而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一点对于技能型人才非常重要,却一直被我们忽视。

五、结束语

从“知识体系”到“行动体系”的教学内容改革是一个逐步摸索的过程,为此我们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一是各个高职院校应该充分重视从“知识体系”到“行动体系”的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性,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到以“行动体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中来。二是教师必须真正理解以“行动体系”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的精髓和理念,才能突破传统教学内容的束缚,重新设计出一套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三是“行动体系”导向的教学内容与传统的教学内容相比都是全新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要做比较漫长和艰苦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郑晓梅、吕莉敏.行动导向教学述评.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

[2]李东红.论产教结合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大众文艺.2010

[3]谭会君、欧阳玉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网络操作系统课程中的应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4]陈冰梅.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0

作者介绍

姓名:赵芬;性别:女;出生年月:1979年6月;籍贯:山西绛县;民族:汉族;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猜你喜欢
知识体系理实一体化企业会计
强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对策
现代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策略探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7:02
试论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9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大学教育(2016年12期)2017-01-03 20:13:19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地理教学中的知识体系整合
青年时代(2016年27期)2016-12-08 07:49:16
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职业·中旬(2016年10期)2016-11-28 20: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