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艳旭 杨 凡 刘 宁
关于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演练的思考
魏艳旭1杨凡1刘宁2
摘要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演练是检验指挥技术系统运维情况,检验地震应急响应流程,考核地震应急指挥技术水平和应急服务产品产出能力的有效途径。文中结合全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演练,分析了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演练的流程和应急产品产出情况,最后针对演练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思考。
关键词: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演练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本着“应急指挥为目的、基础数据为依托、现场信息为基础”的宗旨,以“提供信息、出好主意、下达命令”作为系统的核心,地震发生时, 基于基础数据库和现场信息, 迅速判断地震规模、影响范围等, 并提出科学救灾方案和调度方案, 协助指挥人员实施各种救灾行为,实现地震应急信息快速传递、高效处理, 提高应急救灾指挥与决策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减少震时混乱和人员伤亡[1]。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31个区域抗震救灾指挥部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在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中,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演练是检验指挥技术系统运维情况,检验地震应急响应流程,考核地震应急指挥技术水平和应急服务产品产出能力的有效途径[3-4]。按照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的规定,各省地震局必须按期组织月演练、季度片区演练、年度全国演练。文中以全国演练为例,介绍演练的流程,探讨在演练过程中的问题及体会。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演练是为了加强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应急响应和服务保障能力,强化震后应急响应、分析研判、产出服务和技术保障等应急处置工作。
1.1检查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
检查全国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日常运行维护、地震应急的各项关键技术环节、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更新维护和地震应急技术保障能力等方面情况。
1.2检验地震应急预案和响应流程
查找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响应流程,提高地震应急响应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3考核地震应急指挥技术水平
考核各单位应急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对应急流程、技术环节和服务保障的熟悉程度和水平,检查其应急响应能力。
1.4丰富地震应急服务产品
推进标准化、动态化和面向对象的应急服务产品体系,突出不同区域特点的应急产品产出,加强局各有关单位应急科技产品产出和报送。
1.5加强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
通过展示各单位在应急处置中的经验和特色,促进应急产品的相互借鉴和学习,促进本单位应急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以2015年全国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演练为例,模拟在河北省冀州市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演练流程主要分为地震触发、快速启动、应急响应、协同联动、动态应急、演练总结六个阶段。
2.1地震触发与快速启动
工作人员收到地震参数后,立即通过12322短信息平台向省局参演人员发送地震短信。演练短信内容为:"据河北省地震台网测定,9月24日08时30分,在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市(北纬37.63度,东经115.2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请各部门工作人员按照相关预案和部门职责开展震后应急工作。"参加演练人员收到短信后迅速到岗,按照《省地震应急预案》立即开展相关工作。完成指挥场所启动,启动视频会议系统,完成与国家中心的视频会议联通;启动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包括“十五”项目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社会服务工程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单机版全国地震应急系统软件,开始相关评估工作。启动12322灾情收集工作,灾情快速评估组开始通过电话联络震中所在市县乡政府和市县地震局直接了解灾情和有感范围。
2.2应急响应
一是完成地震快速评估,输入地震三要素,通过“十五”指挥技术系统、社会服务工程指挥技术系统以及单机版地震灾害评估软件三套系统产出《震区基本情况报告》、《灾情简报》和《辅助决策报告》并完成报告内容修正及报送。二是通过12322服务热线汇集灾区地震灾情信息,包括人员伤亡、灾区范围、建筑物和生命线设施破坏情况等信息,报秘书组和灾情快速评估组。灾情快速评估组综合基于电话了解的灾情和12322公益服务热线、短信、网络或其他手段获取的最新震情、灾情、应急响应等信息,形成震情、灾情汇总报告,报秘书组。秘书组汇总相关灾情信息,结合灾情快速评估结果,产出灾情简报上报局指挥部,并根据要求进行了调整完善后上传。三是按时段产出应急专题图件并报送。第一时段要求完成震区基本图件,《地震快速评估图》、《震中位置图》、《震区交通图》、《震区历史地震分布图》。第二阶段制作完成其他震区专题图件,《震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震中距主要城市距离图》、《震区学校分布图》、《震区医院分布图》、《震区潜在地质灾害分布图》、《震区GDP分布图》、《震区人口分布图》、《震区人口公里网格图》、《震区经济公里网格图》、《震区遥感影像图》等。震中位置图及震区交通分布图如图1与图2所示。四是信息服务。秘书组根据不同阶段接收到的不同震情、灾情、应急响应信息,编辑《灾情简报》、《动态信息》等各类修正信息、应急动态等通过12322短信平台及时发送至应急人员和评估组专家。
图1 衡水市冀州市6.0级地震(模拟)震中位置图
图2 衡水市冀州市6.0级地震(模拟)震区交通图
2.3协同联动
国家中心通过视频会议随机抽取演练省(区、市)地震局进行演练阶段的进展情况汇报,汇报内容主要包括:震情、灾情、震区基本信息、灾害级别研判、辅助决策建议、应急响应与指挥工作部署。演练评估专家随机抽取演练省(区、市)地震局通过视频会议进行的协同应急工作。
2.4动态应急
一般修正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影响场动态修正。修正方法包括根据破裂方向,经验长短轴,余震信息等进行影响场动态修正。第二,建筑物抗震能力研判。根据震区建筑物抗震情况,结合修正影响场进行动态灾情研判。
收到地震参数修正信息后,随即对设定地震进行动态评估,分别在“十五”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社会服务工程指挥技术系统输入修正后的地震参数,针对此次地震设定修正震级为5.8级,系统进行二次评估,并将二次评估系统产出的报告以及制作的专题图上报。
2.5演练总结
各参演单位针对演练的情况进行总结与汇报,包括演练过程中的亮点和发现的问题,专家针对各省局的特点进行点评与总结,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力争下次演练更加完善,从而提高各单位的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演练,可以检验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日常运维情况,以及应急工作人员遇到突发地震事件时的应急响应与服务保障能力,地震应急的各项关键环节和响应流程,提高了应急人员对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软硬件设备的综合使用能力,也使应急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地震应急响应流程更加熟练、应急图件产出更加规范。同时在演练中有一些体会:
3.1需提高突发情况下的地震应急处置能力
地震是突发性事件,相应的地震应急也是突发性的,但是我们组织的每次演练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有方案和脚本,所以预先已经把设备或技术系统检查无误,这样就难以检验出地震应急响应与技术保障的真实水平,如果能够把地震演练变成“无脚本”、“无预告”、“无准备”,从而实现地震应急演练的真正目的,提高突发情况下的地震应急处置能力。
3.2需要不断完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灾情预评估及辅助决策建议对地震应急起着非常关键的指导作用,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估模型及辅助决策模型,提高灾情评估和辅助决策的准确度。
3.3需加强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涉及多个行业,数据种类繁多,需要进一步更新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并加强与邻省的数据交换,数据是指挥技术系统的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关乎灾害评估报告及辅助决策的准确性。
3.4通过总结演练修正完善预案
地震发生后,应急部门根据地震应急预案开展相应的应急工作,应急技术部门也制定了针对指挥技术系统的地震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流程、应急产品产出种类及数量,演练是检查预案的最好途径,通过地震应急演练,总结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修正完善预案。
3.5需要进一步丰富地震应急服务产品
目前地震应急服务产品是以文件和专题图为主,需增加应急产品种类,提高应急产品的质量。建立标准化、动态化和面向对象的应急服务产品体系,针对本省特点设计有区域特色的应急产品产出,加强局各有关单位应急科技产品产出。
3.6需要加强与其他部门演练的配合程度
探索新的演练方式,可以增加与联动单位的应急协同联动能力演练。
3.7将各市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参与到演练中来
加快建设台站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实现地震发生时各个地市应急指挥中心、中心台与省应急指挥中心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联通,模拟真实地震,进行大规模联动演练,更加符合真实地震应急。
作者单位:1.河北省地震局
2.河北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 帅向华,杨天青,马朝晖,等.国家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9).
[2] 陶君丽,光春云.组织省级地震应急演练的思考[J].山西地震,2006,(3):46-48.
[3] 陈江驰.地震部门在应急救援演练中应敢于“亮真较劲”[J].国际地震动态,2014,28(3):285—287.
[4] 程紫燕,路尧.地震应急技术部门在地震中的作用简述[J].山西地震,2008,16(4):546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