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苗苗
【摘 要】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反映了中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和古老文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世界的艺术瑰宝。剪纸教学是一门传统艺术的教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儿童的生理特性,选择一些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不但让儿童更好地学习教授内容,还可以丰富他们的传统知识,为我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传统;创新;儿童剪纸;创造性
“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文化园中的一枝奇葩,看似简简单单线条的整合,却能给人无限的想象,看似一张平平常常的平面图,却饱含着深邃的空间意境。
在剪纸教学中,我们师生共同学习、传承祖国民间文化。他们用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创作出了许多美轮美奂的剪纸作品。剪纸艺术引入课堂,既激发了儿童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又在动手动脑中,学会了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还学会了想象创造。看到孩子们对这门艺术的无比热爱,更促进我不断探索剪纸的教学方法和不断拓展剪纸的教学内容。在这些时日里,对剪纸教学也有了些体会和感悟。
一、参观欣赏法——开端
当一幅幅儿童画出现在儿童面前时,他们定会大叫“我也能画!”“老师,可以画得不一样吗?”可是,当一些剪纸作品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最多只会好奇地看看,绝不会有尝试的欲望,即使在简单的一幅作品前,他们也会说“这也太难了吧!”这就是他们对剪纸的认识和态度。关于这一状况,值得我们美术老师深思啊!究竟怎样才能消除儿童们的畏难情绪呢?针对幼儿不敢下剪刀的现象,我采用了两步走的方法:其一,观看剪纸艺人的剪纸,从简单的动物开始,而对折剪纸又更为简单一些,展开作品时,还会给儿童带来惊喜,他们已经不知不觉被老师“俘虏”,对剪纸产生了兴趣。其二,带着孩子去看剪纸画展,见世面去。这当然是利用有限条件,收集全国乃至全世界儿童剪纸展览活动的图片资料。这之后,定能消除他们畏惧的心理,动起手尝试一下,咦,还真能剪出什么呢。瞧瞧,他们不怕了吧!
二、依样复制法——起点
很多大家们非常反对复制成人的作品,但,儿童一开始拿上剪刀,根本无从下手,更别说去创作了。如果一味地让他们随心随意地剪,永远停留在“涂鸦”的基础上,这就是剪纸技艺的传承?儿童剪纸的发展?所以,学一学别人的,甚至大师的作品,也不防事。关键是怎样去学,学什么?什么“仕女图”“肖像画”,当然不行,对儿童来说太难,离儿童的生活也太远,更不能选那些商品化、绘画化刻纸,而是小动物呀,小人呀,这些多招儿童们喜爱!不要说这些就束缚住儿童的想象和创造,别着急呀,这只是一个起步,让他们知道,剪纸是怎么回事,他们是不是也能剪出来。这里当然不是简单的复印剪刻,更不是蒙着范例剪刻,而仅仅是临摹,感受一下,别人的剪纸是怎样剪出来的。
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比如,为什么这样剪,哦,胖胖的小脸,就会显得小朋友很可爱。折叠纸,就可以剪出好多同样的花样出来。所以说,依样复制法,这绝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步,一个开端,一个良性的果子。
三、勇夺技巧法——渐进
这个阶段,儿童们已经可以剪出几幅剪纸作品了,正当他们兴趣渐浓时,趁热打铁呀,带着他们一起研究剪纸,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剪纸作品中总会有很多纹样,接着就去认识剪刻的纹样。常见的有锯齿纹、月牙纹、朵花、涡纹、云纹和水纹等,现在就以锯齿纹为例:在植物上用柔合的锯齿纹表现水灵灵的花果,用坚硬的锯齿纹表现叶的缺刻和茎的针刺、毛绒,在动物上用细密的锯齿纹表现软软的绒毛,用刚健的锯齿纹表现硬实的鬃毛,用圆实半弧形的锯齿纹表现禽鸟鱼虫的羽毛和鳞甲,在人物上用跳动的锯齿纹表现活动的眉毛、胡须、头发,用修长丰润的锯齿纹表现孩童胖嫩的小手等等。
熟悉了各种纹样,就要研究这些纹样怎样才能剪好。依然以儿童为主体,在大量的练习中,儿童总结出,手中的纸是活的,可以灵活转动,与剪刀紧密配合;还比如剪纸时,一定要心平气和,用力均匀,不可急躁,刀法要“稳、准、巧”。在这过程中就要求儿童眼睛的“看”和手要“动”的频率保持一致,灵活自如地剪裁。儿童越来越发现,剪纸也是个技术活,讲究可多啦。剪刀成了他们手中的画笔,如鱼得水,运用自如,其乐无穷。正因为他们一步步地研究,一步步地探索,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他们呀,完全投入在剪纸活动中,成了一个个剪纸小能手呢!
四、脱稿创作法——升华
我国民间剪纸作者,多数是随心所欲脱稿剪镂。她们想到什么就剪什么,怎么好看就怎么剪,从不受任何约束。这种创作思维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这是一个多好的创作方法呀,我们的儿童当然也要学一学。要知道,儿童们一开始接触画画,就是自由创作的儿童画,他们的生活就是他们的创作内容,他们的心里更是有无数幅画儿,我们何不引导孩子剪出来呢?这才是属于儿童的真正剪纸作品呀!
而儿童剪纸,又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直接将儿童画作品照般过来,剪出来的东西,四不像,生硬硬的,索然无味。再比如,只讲究技法,甚至还用上了透视,成人味又太浓,儿童的灵气荡然无存。不要给儿童套上框架和模式,那样就无法调动和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
让儿童自由自在的剪“儿童画”,在剪的过程中,甚至是在剪完之后,分析作品时,可以引导式的提些问题,小朋友的裙子如果添上花纹是不是更美?添什么花纹呢?小朋友笑得多开心啊,是不是可以想象成,笑得像花儿一样美,又怎样剪呢?这些改变,让他们潜移默化的将剪纸的特点全然用上,他们的作品渐渐就有了生命力。
五、努力创新法——长期
传统与创新并不矛盾,民间剪纸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创作出适应时代的新作品。因此,我们在剪纸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求并引导儿童认真学习民间剪纸的制作方法和创作方法,其中包括:如何运剪镂空;如何折叠剪纸;如何剪基本形特征的外轮廓线;如何立意、造型、构图;如何处理点、线、面造型的关系等等。只有这样把民间剪纸的基本功技法学得扎实,在此基础上再教儿童如何在内容、形式、材料上创新。我们要杜绝不伦不类的“创新”作品。那些“成人化”“绘画化”“西洋化”“商品化”,统统不要。因为这些,几乎都脱离了民间剪纸语言特征,也失去了儿童剪纸天真、稚拙、活泼的特点。这不是创新,而是误区。
我以为创新法,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创新法。即,用儿童的语言、儿童的思想为主阵地的创作内容,创作出一幅幅真正的“儿童剪纸作品”,这就是在传统剪纸上的一个显著创新。
剪纸教学,不应是一节课,几节课的课程,而是一个长期地学习和教学过程。剪纸教学并没有多少捷径可走,这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走过来的。首先,通过多媒体,让儿童认识剪纸,认识大师的剪纸过程,然后再去学习基本功,如纹样的剪法,构图的方法,以及单色、套色、染色的技能。剪纸教学的原则是——低起点、慢速度、多落点,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教学。
“方寸之间尽显无限创意,双指之间玩转一纸乾坤”。儿童的剪纸创作活动,应尊重他们的自主心、自尊心、自信心,应掌握儿童先天性无意注意心理状态和自主性心理特征,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的儿童进行传统民间剪纸知识教学,不断提高儿童剪纸表现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让儿童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方式中进行,让他们在宽容、民主、轻松的氛围和无意识状态中表现童心、童真、童趣,使儿童剪纸科学长期健康地发展。
剪剪剪,剪出一片新天地,一片蔚蓝,晴朗的剪纸新天地,一片属于儿童的剪纸新天地,一片真正地传承与发扬的新时代剪纸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