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
摘 要网络教研具有平等、自发、开放的特点,能多渠道满足教师的个人需要。开阔了视野,拉近了个人与名师、名校的距离,实现了跨区域性教研活动的一体化。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少教师对网络教研活动兴趣不浓,如何发挥网络教研的功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每位教师都要关注的事情。
关键词新课改 网络教研 功效 不足 矫正
网络教研是以互联网为平台,以个人的内在需求为基础,以各种网络的链接为结构,把自己关心的、感兴趣的教育教学问题作为探究、交流内容的教研形式。网络教研既区别于传统教研,又有着密切联系。它突出自我需求,注重个人交流,为一线教师展现个人才华和谋求自我发展提供了借鉴、发展、进步的平台。
一、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的区别
1.教研的决策主体不同
传统教研官方意识过重。领导的意图对教研活动内容的确定及组织形式、要求、标准产生决定性影响,以行政手段来指导教研组的活动,在审定教研主题的时候,必须符合学校的总体要求和领导对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观需要。对于多数教师而言,自己的个性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如果教师自己的教学个性发展背离了上级的主导思想,传统教研方式必然会制约教师个性需求,并要求教师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学校的整体教研工作上来。个人的教研需要完全服从于学校的教研规划,最终会使得这部分教师教研活动缺少动力。
网络教研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教学需要。个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个性化需要确定自己的教研主题,选择有共同爱好、需求、志趣的教师以及心仪的教育名家结成自己的教研团体,解决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在这样的教研氛围下,传统教研不能解决的个性化需求基本都能得到满足。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都很强。
2.教研的关系结构不同
传统教研的结构是纵向的。省、市、县教研机关在业务上层层管理、逐级推广,各级教研部门在活动内容的编制上具有一致性。而学校的教研活动内容、要求很大程度上受到县教研室的制约。限于教研组规模、能力,对于那些教师们不能解决的深层次、成体系的议题,也很难通过上级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带到区域性教研活动中去解决。一般上一级组织的教研活动,无论是课题探究、组织培训还是各种形式的评优课观摩课,都是以文件的形式,逐级传达,要求下一级单位无条件参加。
网络教研的关系结构是横向的。每一个网络教研组织都是一个独立的教研平台,若干个这样的平台链接成一个横向的网状组织结构。在网络教研中每位参与者都是相对独立的主体,教师可以自由参与不同网络平台里的不同性质不同话题的探究。各平台彼此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由于属于自发的,所以其规模、议题等都体现了参与者的意愿及需要。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选择或组建自己的教研网络,由于参与者大多都来自最基层,他们提出的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是教师们最需要或最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他们能根据自己的需求相互沟通、相互学习。
3.教研的范围不同
传统教研是封闭的。传统教研活动大多局限于本校教研组,与外界的接触有限,教师们比较熟悉,彼此可交换的信息有限,创新不足。教研组有自己的活动要求,有具体的活动时间、地点和参加人,一般情况下,没有校方的许可,教师们是不允许跨学科或跨区域教研的。
网络教研是开放的。任何个人、组织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参与其中,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或符合自身的需要的议题展开探究。参与者所感知的信息量是无限大的,来自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网络教研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对于其中的每个人都没有约束力,而每位参与者有选择什么样的话题以及参加什么样网络教研的权利。
4.教研的组织结构不同
传统教研的组织结构是紧密的。一些带有评选性或跨区域的教研活动,谁参加、以什么样的身份参加、参加哪类活动,完全要遵循组织的决定和相关要求,不是由个人的意愿和需要决定的。每位教师要绝对服从教研组长的领导,而教研组长要接受主管主任的直接管理,主管主任的工作要服从于学校的整体教学规划和教研教改的总要求。
网络教研的组织结构是松散的。每位参入者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参加或退出。对于那些更新慢、影响小、理论水平不高的网络平台,教师可以随时删除。教研网络的选择完全取决于教师个人的自我诉求,一旦这种诉求难以得到满足,教师马上就会将关注点转移到其他平台。参与某一网络教研组织活动的时间长短,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要求、兴趣是否得到满足。
5.教研的成本不同
传统教研活动成本较高。传统教研中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媒介,因此传统教研往往规定了具体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要求参加人必须亲临现场。这样,相关的制约因素就越来越多,诸如经费问题、区域性问题、层次问题等,造成教研层次越高、范围越大,参与的人数就越少,一个学校能有机会参加省级或省级以上教研活动的教师,恐怕是凤毛麟角。受活动成本的限制,传统教研大多局限于本校或主办单位所辖区域,大多数教师终其职业生涯也难真正有机会走出去到教育发达地区或名校去学习交流。
网络教研成本低。网络教研参与方式多样,各种网络平台的搭建一般都是免费的,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交流渠道呈多样性:电子邮件、教育论坛、个人博客、QQ、论坛、个人空间、博客群、QQ群等。能够选择合适的对象,开展一对一的针对性交流,也可以通过网络备课、网络培训、网络主题探究等进行群体交流。一个群体交流平台就是一个阅览室,个人的作品能在一个更大的范围里传播。
6.教研交流的广泛性不同
传统教研存在竞争。传统教研参与者大多都是本单位或者是区域内有千丝万缕利益关联的教师,受各种人为因素干扰较大,有各种顾虑:有的受竞争意识影响,怕别人超过自己,有好的经验不愿与别人共享;有的惧于领导的权威,怕自己的观点与领导的要求不一致,遭到批评;有的认为自己是年轻教师,怕自己的认识看法幼稚肤浅,遭到同行尤其是老教师的耻笑;有的为了维护同事之间的“友谊”,别人的不足不敢说也不愿说,怕说了让人家下不来台,等等。
网络教研交流持续、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网络教研由于不受时间、空间和其他外在因素的制约,能够畅所欲言。参与人员多而且层次性强,议题广泛,所以网络教研交流持久,可对某一议题展开全面、持久的论述。虽然有些网络平台里大家彼此也比较熟悉,但由于大家处于不同的教育环境,教育观念、教育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们交流的信息也呈现多层次性,可以听到不同的见解。由于有些网络教研平台知名度高,其中有些参与者有很高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发布的信息有很强的指导性。
二、网络教研存在的不足
1.时效性差
由于大家网络在线时间不一致,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某一专题展开集中讨论,使得某一话题探究的时间跨度较长,这就造成网络教研对点性问题学习、借鉴的功效远大于对专题性问题的探究。在有限的时间里不能形成有效的分工,难于展开有效而深入的探究,也就很难形成有价值的、呈体系的教研理论。即使那些零星的点性问题,有时也很难在第一时间里得到满意的答复。
2.难成体系
由于网络教研对课题的探究不可能形成统一的管理,大多时候人们进入网络平台,都是随机的,不可能事先知道有哪些课题论述以及有什么样的命题形式,也就很难使众多的参与者在某一集中的时间段,对某一课题进行集中的剖析阐述,加之网络教研活动的成果难于整理,所以网络教研活动成果难成体系。
3.难于管理
由于网络教研结构松散,里面的成员大多都是以“游客”的身份参与其中,使得网络教研平台难以组织起有体系的教研活动。虽然人数众多,但彼此大多不太熟知,缺乏必要的了解和信任,对议题探究难以明确分工。由于时间、地域上的差异,使得提案的倡导者有时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深入的探究。
4.有技术难度
网络教研需要教师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学会搭建自己的网络平台,知道怎样查找互联网中的一些网络教研组织和网络教研平台,了解怎样加入各种群,如何进行链接,怎样发表自己的文章、观点,如何跟帖,等等。这对于一些相对经济发达和信息技术普及的地区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些经济落后的偏僻学校、信息技术欠发达的地方,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培训。
三、开展网络教研的措施
1.领导要积极倡导
平时要对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提出要求,搭建网络平台,将教师平时的业务学习由传统的自我封闭式变成可相互交流的开放性网络学习形式。这样,既有利于学校对教师网络教研形式的检查、评比,也有利于跨组跨学科教师间相互学习、探讨。
(1)弱化以学习笔记记录量的多少来衡量教师业务学习情况的检查方式
检查内容应该包括:教师本人上传的有关教学反思、理论探究学习时的跟帖转帖以及其他形式的有关个人学习内容的网页截图,QQ群内对教学问题探究的截图,个人教学博客的地址等。学校根据这些内容来评价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情况,在业务考核中给予加分,表现突出的可以给予奖励。同时,学校领导也要加入教师创建的网络教研平台,这样不但可以了解教师教研活动情况,还可以同教师一起探究教育教学问题。
(2)学校要积极搭建网络教研平台
教研组建立教研QQ群,作为平时同一学科不同年级教师交流、探究使用,群主可以是主管学科领导或教研组长。学校要提供一些教育科研单位、杂志社或名师工作室创建的教育科研QQ群,要求教师个人或教研组集体申请加入,由于群里的成员来自全国各地,里面不乏有一定建树的专家、名师,所以探究时所涉猎的主题面广且有一定的深度,能开阔教师视野。学校还可以在本校网站建立教学论坛,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进行探讨。要求教师个人创建教学博客,邀请校内外的同仁加入,使其成为个人教学成长的平台。
(3)对教师网络教研的技能开展培训
学校应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组织专人对网络教研平台的搭建、使用进行培训,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教师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差,传统教研形式的影响根深蒂固,加上平时对网络兴趣不高,以至于造成网络教研的技能较低。对于这部分教师,学校一方面宣传网络教研的好处,另一方面对他们应低要求、宽管理、勤指导,要从最简单的网络形式开始,让他们逐步认识到网络教研的优势。在网络教研的使用技能上要引导教研组内的年轻教师对老教师尤其是网络知识相对匮乏的教师进行指导和帮扶,成立帮带小组,避免这些教师在日常网络教研活动中被边缘化。
2.提高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兴趣
平时有些教师参加活动的功利性太强,喜欢参加一些领导看得见、有实惠的活动,至于活动能对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有多大的帮助却很少关注,这也是不少教师喜欢参与传统教研的主要原因。
(1)将传统教研活动的部分内容转移到网络教研中进行
例如,每周例行的集体备课活动,就可以安排在某一天的教研组QQ群里进行,领导们也能清楚了解教师们的活动情况。一些小专题的探究活动也可以在学校的论坛里进行,并将成果以回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就可以使平时对网络兴趣不大的教师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上来,并扩大网络教研的受众面。
(2)学校要经常开展网络教研的评比活动
比如,优秀个人教育博客的评比,不但比博客制作的精美程度,还要比博文转载、评论的质量以及原创作品在博友中的评价。另外还要定期从教育论坛、QQ群、博客中选出一些精彩的博文,在校内结集出版,对那些质量高有一定见解或选中数量多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
(3)要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网络教研对教学的实效性
要抓住网络教研实效性、互动性强的特点,让教师们在网络中与名师“零”距离地交流,真切感受到名家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指导,将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交流,随时了解教育发达地区的教育成果,还能和这些“高不可攀”的专家交上朋友,这样教师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教研上来。
3.积极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网络教研活动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多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教研活动。比如,参与远程语音课堂来开展培训、学习活动;可以将教师得意的教学实录制成微课、视频上传到指定的地址,参与网上优质课的评选;由上级教研部门牵头邀请名家组建网络工作室,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加入其中,参与课题探究等一系列形式的教研活动。
【责任编辑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