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调查研究
——以韶关学院为例

2016-06-01 12:21:17廖庆生
韶关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学分专业课程

廖庆生

(韶关学院 外语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调查研究
——以韶关学院为例

廖庆生

(韶关学院 外语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以韶关学院为例,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讨地方性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研究发现,课程设置基本合理,但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师教育类课程门数和课时不够,课程结构和内容需要更新、优化、完善,课程实用性需要加强。

地方性;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教育发展中教师的重要性,指出要有好的教育必须要有好的教师[1]。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必须加强教师职前教育,重视教师教育。地方性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都在本地的中小学任教,因此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至关重要,是教师教育的关键环节。目前关于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国内外研究,总体存在系统性不强的问题,调查样本不够全面,研究的角度比较窄,部分研究只是从教育政策角度,或者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或者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论述,不够系统和全面。本研究利用文献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法,从应届毕业生、中小学英语教师和英语教研员等多重角度了解受调查者对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需求和满意度,为优化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提供借鉴。

一、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分析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根据培养目标科学设置和安排的各类课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本研究以韶关学院为例,研究其英语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

(一)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语言基础扎实,知识广博的复合型人才,应该采用模块化课程。主要有三大模块: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模块、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模块。目前各高校的英语教育专业和英语非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均依《大纲》进行。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方向。韶关学院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既具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素质,又具有创新精神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综合素质过硬,能在教育、外事、经贸、文化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能为外语教学、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英语应用型专门人才。课程结构是指专业课程设置中各课程之间的关系。例如,各个模块课程之间的科学比例,各门课程开设的时间先后顺序及各类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等。韶关学院英语教育专业的总学分为187分(毕业最低标准为175分)。分为四大课程模块,包括公共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各课程模块所占学分分别为38 (20.32%), 73 (39.04%), 26 (13.9%), 50(26.74%)。

韶关学院公共平台课程主要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与基础技能课、国防教育课和通识教育课,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政治、思想、军事、计算机技能等方面具备良好的素质。但从公共平台课程设置上看,思想政治类及国防教育类课程总学分为19分,占公共平台总学分的50%。公共课平台设置缺少其它人文及自然科学等相关课程,尤其是缺少强化教师职业思想观念的相关课程,这有可能使部分学生很难具备广博的文化素质和较高的教师职业道德[2]。

韶关学院英语教育专业平台课程主要为英语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技能。开设了综合英语(22学分)、英语听力(5学分)、英语阅读与写作(3学分)、英语口语(4学分)、英语口译(2学分)、英语语音(1学分)、英语语法(2学分)、翻译理论与实践(4学分)、英语国家概况(2学分)、创新学分(6学分)、专业核心技能训练(3学分)、专业见习(1学分)、毕业实习(12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等,共912学时、73学分。从专业课程平台设置看,非常重视基础课程及语言技能的训练,其中特别设置了创新学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符合人才培养发展的要求。

教师教育类课程至关重要,它可以把英语教育专业和非英语教育专业区分开来,能帮助学生确定教师职业定位。

表1 教师教育课程模块设置及教学进度

韶关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主要开设了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等基础课程,有较强的师范性。但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等课程缺乏,比如教师口语、班级管理、中小学英语教材分析等课程,这不利于学生关于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3]。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实践课程能让学生了解职中的教学工作与生活,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反思,从而完善学生的专业发展。韶关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见习(1学分,1周,设在第7学期)及毕业实习(12学分,12周,设在第7学期和第8学期)。总体来看,教育实践课程的总课时有保证,突出了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重要性,但该类课程全设在第7学期和第8学期,缺少系统性、持续性和衔接性,不利于学生及时进行学习反思。

本次调查对象是韶关学院2015届应届毕业生100人,毕业于韶关学院英语教育专业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及教研员50人。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进行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调查,调查内容为课程满意度、课程设置结构、课程设置内容、课程实用性等。

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有效问卷100份)。向教师发放问卷55份,回收问卷51份(有效问卷50份)。访谈教师7人,访谈学生8人,英语学科教研员2人。数据采用软件为SPSS 17.0和微软公司的EXCEL。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对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满意度设置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四个选项。82%的应届毕业生认为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总体比较满意或满意,仅3%的学生认为不满意,满意度较高。中小学教师的满意度不高,满意度仅为52%。应届毕业生与教师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的态度有较大差异,说明目前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定问题,不能满足毕业后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需求。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学生和教师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在目前的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教师教育类课程略显不足。与教育实践相关的课程不足并且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衔接不足;课程内容有待更新;师范专业性教育不突出。

2.课程设置是否与培养目标一致。课程设置应该与培养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因为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与否取决于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据调查结果发现72%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完全一致或比较一致,64%的教师认为完全一致或比较一致,28%的学生和36%的受访教师认为不太一致或不一致。这说明课程设置需要继续调整和完善,使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一致。

从调查结果来看,86%的学生认为地方性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类型应该是中小学英语教师,但14%的学生选择了翻译工作者和国际贸易类人才。可见,学生对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非常清晰,绝大多数认同培养目标就是中小学的英语教师或管理人员。

在“英语教师在职前应该重点培养的能力”这一项调查中,98%的受访教师认为要重点培养语言知识技能,92%的教师认为要重视教学实践与反思能力,82%的教师认为要重视学科教学法和教师基本技能的培养,62%的教师认为在课程设置中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信念的培养。因此,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培养、与现代中小学英语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及反思能力是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重点。

3.英语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相关调查。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设置中的课程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搭配,主要包括课程类别,课程衔接,课程开设顺序,课程选择自由度及课时安排等。调查结果发现,超过80%的学生和教师满意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安排,34%的学生不满意课程选择的自由度,28%的学生不满意课程的衔接,38%的教师及26%的学生不满意课程类别的比例。部分师生希望增设中小学学生管理及中学英语教学方法方面的课程,如中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班级管理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这表明目前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构需要优化。

4.对课程内容的相关调查。课程设置结构要科学合理,更要重视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课程内容既要符合科学学习规律,又要反映英语学科的方法论、英语学科的主要知识及英语学科的发展要求。

表2 英语教育专业课程内容评价均值统计(N = 150)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教育课程教学的总体评价介于“一般”与“高”之间,均值3.50分。学生对专业平台课程内容评价最高(均值3.84),学生对教师教育课程评价最低(均值3.22)。68%的学生及64%的受访教师认为课程内容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满意度较高。从调查结果看,不满意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指教材选用不满意,部分教材内容陈旧,课程资源不丰富,课程内容前沿性不够,需要更新;二是认为课程内容与毕业后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紧密程度不高。

在目前的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100%的学生和100%的教师认为英语语音、 英语语法、英语视听说、综合英语、英语写作、心理学、英语教学法、教学实践是对以后工作帮助最大的课程。接受调查的教师认为最有用的课程还有跨文化交际、英美国家概况和英语词汇学,同时还认为应该增设英语学科科研方法课程。这表明英语教育专业既要重视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及语言技能的培养,更要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能力,丰富的教学技能及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5.课程类别实用性。课程设置的实用性能让学生毕业之后在工作和学习中用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学以致用。调查课程类别设置的实用性,有利于对课程设置进行反思。据调查结果,90%的学生和80%的教师认为专业平台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实用性较强。40%的学生认为公共课平台课程实用性不强,主要原因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与高中有部分重复。

二、完善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可看出,被调查的学生和老师对地方性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总体满意度不高,课程设置需要继续优化和完善,尤其是要转变课程设置观念,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更新和完善课程内容。

(一)转变课程设置的观念

需求分析是确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以社会和学习者需求为依据。课程设置要服务于培养目标,地方性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的英语教师,而《英语课程标准》是指导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纲领,这就要求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 《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英语教师既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也要懂得教育理论和英语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要突出系统性。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突出师范性。教师职业实践性特性非常突出,职前学习的所有知识和技能都是为了以后的教学实践,因为知识存在于头脑中,也在实践中[3],这就要求地方性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突出实践性原则。时代在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也要注意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体现出知识的前沿性。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设置的课程具备可选择性,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具备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各项技能。

(二)优化课程结构

首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科学调整各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要保证专业平台课程的课时,因为学生通过专业平台课程中的基础课,可以获得较好的听、说、读、写、译等英语综合技能[4]。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增加教师教育类课程和课时,如增设“中小学英语课程教材分析”、“班级管理学”等。其次,要适当增加选修课在整个课程中的比例,增强课程选课的自由度,提供更多课程供学生选择,充分考虑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要加强教育实践课程,教育实践类课程在大学四年不断线,努力使教学实践形式和内容多样化,要加强与中小学实习基地的合作和互动。

(三)优化课程设置的内容

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主要包括学科内容知识、课程知识、教学法知识、学习理论知识以及其他课程内容知识。该理论可做优化地方性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内容的参考[3]。要优化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首先应该优化公共平台课程设置。国外教育专业非常重视公共平台课程(通识教育),内容既包括人文科学又涵盖自然科学,学分占总学分50%。目前我国地方性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公共平台课程设置中,占比例最大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关的课程较少。因此应根据各地方性院校教学实际,借鉴国外的公共课平台设置办法,适度增加公共课平台课程的类型、门数和课时,并且让学生有选择的自由度。其次要优化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加强与中小学之间的联系,使教学法课程和班级管理等课程与新课改联系起来,使课程内容具有实用性和前沿性。再次是应该增设学习理论相关的课程。教师作为教育者,必须了解受教育者的特征。地方性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将来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了解中小学学生的特征,如他们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等。建议开设“二语习得”、“中小学学生心理特征”等课程。

(四)拟定针对英语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大纲

目前,所有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依据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国家层面没有拟定专门面向英语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大纲,这使部分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5],课程设置没有突出师范性。培养目标的准确性会影响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在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下,培养出来的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部分达不到新课改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要求[6]。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拟定出台《高校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为各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的科学合理设置提供理论基础。地方性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合格的新型复合型中小学英语教师,毕业生就是为基础教育服务,主要服务于地方。

三、结语

本研究以韶关学院为例,通过调查发现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基本合理,同时也存在部分问题。地方性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一般,由于缺乏针对英语教育专业的《高校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准确,课程结构需要优化完善,教师教育类课程门数和课时不够,部分课程内容陈旧、需要更新,课程实用性需要加强。本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希望能对优化和完善地方性本科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有所裨益。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王扬,刘娜.对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师范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6):32-33.

[3] Shulman L S.Those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2):45-50.

[4]王金洛.关于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5(5):37-41.

[5]付仙梅.适应中学课改要求 改革高师英语专业教学[J].江西教育科研,2007(11):112-113.

[6]陈荷荣.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呼唤自己的教学大纲[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36-40.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rriculum Design of English Teaching Major of Local Universities

LIAO Qing-sh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rriculum design of English Teaching Major of local universities with the example of Shaoguan University. It uses the methodologies of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It find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curriculum design of English Teaching Major of local universities.The countermeasures has been given in order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English Teaching of local universities.

local universities; English Teaching Major; curriculum desig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H319.1

A

1007-5348(2016)11-0164-05

(责任编辑:明 远)

2016-09-12

广东省2014年度质量工程项目“英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粤教高函[2014-29]);韶关学院第十五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及‘实用英语写作’微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SYJY20141574)

廖庆生(1979-), 男,湖南常宁人,韶关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学分专业课程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6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中国博物馆(2019年3期)2019-12-07 05:42:54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学分美食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