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楟君,谭铮铮,陶 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65)
粤西产业结构与高职专业结构吻合度研究
——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
吴楟君,谭铮铮,陶 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65)
分析当前粤西地区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情况,了解到粤西地区高职存在专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表现为第一产业专业严重不足,第三产业专业数量过多。说明粤西地区高职并未满足区域经济的人才需求,未能较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政府、学校、企业及行业可合作搭建粤西人力资源需求信息共享平台,学校结合区域特色产业开设专业,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建立专业预估与预警机制,从而更好地为粤西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储备人力资本。
产业;转型升级;专业结构;产业结构;吻合度
产业转型升级定义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其原理是将从低附加值产业升级为高附加值的产业,从而更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产业与专业更为契合,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职业教育中的“专业”并非仅仅是一种特定的学科,而是根据社会职业来划分具有真实效用的岗位。高等职业教育既是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摇篮,也是个人与社会的纽带。学生通过在高职三年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毕业后能为企业服务,创造自身价值。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紧密相连,时刻关注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是职业教育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教育在人力资本理论中的价值体现在:教育使人力资本能发挥更强大的作用,人力资本的作用在于促使经济的增长,即需要提高人口的素质和质量。通过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得以提升其知识、技能与综合素质。而人力资本的积累主要源于劳动者所受的教育及职业培训。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认为,教育能使人的素质逐渐提高,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前的经济效益,还要为人力资本做积累,使未来经济效益有更大的提升空间。粤西作为广东省沿海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对于经济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故选取粤西地区作为研究对象。
(一)粤西经济发展现状
粤西地区包括湛江、茂名、阳江三个地级市。2014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共67 809.85亿元,珠三角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85.02%,而粤西地区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8.52%。2014年粤西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仅32 408元(约5 276美元),严重落后于全省平均值63 452元(约10 330美元)[1]。2014年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产业构成分别为1.9:45:53.1,粤西地区三次产业比例为17.1:42.1:40.8。可以看出,珠三角地区率先完成了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单纯依靠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将逐渐被淘汰,先进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业将会崭露头角并占有一席之地。反观粤西地区,第二产业仍是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中体现地区经济产业结构的差异性,是专业结构与劳动力市场契合度的重要标志。
《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提出,构建“三区、四带”产业空间布局,“三区”即湛江临港重化工业基地、茂名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阳江能源产业基地;“四带”即现代港口物流产业带、热带及南亚热带农产品产业带、沿海海洋水产养殖加工产业带和滨海休闲旅游产业带。根据粤西临海、地处热带、亚热带的地理优势以及区域特色产业,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相关产业、现代农业及区域特色产业。
(二)粤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截止2015年年底,广东省具有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共有76所,其中64所分布在珠三角,占总数的84.22%,粤西地区4所,其中廉江市1所、阳江市1所、茂名市1所、罗定市1所,占总数的3.94%,该区域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7.7%;常住人口1 526万人,占全省的14.6%[2]。从比例上看,粤西地区的高职学校较少,未能满足当地人口对于高职教育的需求。从专业设置角度来看,粤西地区高职院校大多设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机电类专业,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印刷技术等技术类专业,服装设计、金融管理与实务、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开发与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等一系列通识专业,粤西地区3所高职学校总共只有71个具体专业。
(一)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情况
截至2015年底,粤西地区共有高职院校4所,分别为阳江职业技术学院、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文理职业技术学院。粤西4所高职院校所开设专业进行统计及2015年招生情况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粤西地区4所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及招生规模
对粤西4所高职院校以三次产业进行专业结构归类,得出以下情况,见图1。
图1 2015年粤西各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分配图
专业数量上,粤西地区4所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属第一产业的数量最少,仅有两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2.81%;其次为第二产业,共16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22.54%;专业数量及比例最大的是第三产业,共53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74.65%。招生数量与专业数量相似。
从学校专业分布方面看,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在三次产业上皆有设置,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以第二产业为主,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文理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均以第三产业为主。
(二)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情况
由表1的数据可以得出2014年粤西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新生规模与产业结构匹配情况,如图2所示:
根据2015年广东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将粤西专业结构、新生规模、产业结构进行匹配程度分析,可得出结果,见表2。
表2 粤西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匹配情况表
根据以上数据,2014年粤西新生规模、专业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匹配情况,可以从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匹配情况与新生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匹配情况两方面解释。
专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匹配情况:以2014年数据为基础,第一产业的错位幅度达到-14.29%,说明第一产业的相关专业数量严重不足,仅有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第一产业相关专业。第二产业的错位幅度达到-11.05%,同样说明第二产业的相关数量不足,只有茂名职业技术学院(54.55%)与广东文理职业技术学院(34.43%)开设了较为丰富的第二产业相关专业。第三产业的错位幅度达到33.85%,4所学校皆开设第三产业的相关专业且第三产业占有比例最高,说明第三产业的相关专业数量供过于求。
新生规模和产业结构的匹配情况:第一产业的错位幅度达到-15.8%,表示新生规模与产业结构不相吻合,说明第一产业的新生规模严重不足。第二产业的错位幅度达到-8.51%,虽相比第一产业情况较好,但仍表示第二产业的新生规模不足。第三产业的错位幅度达到24.39%,表示新生规模与产业结构错位严重,第三产业的新生规模大量过剩。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来看,第一、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不足,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严重过剩。粤西地区主要以第二产业为支柱性产业,对于高水平技能人才的需求程度依然很大,而粤西地区的4所高职院校在第二产业相关专业设置的数量和类型上都处于严重短缺状态,对于粤西地区第二产业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当不利。
总体来说,粤西的4所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和新生规模都与产业结构不相吻合,未能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未能培养大量区域经济所亟需的高水平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是影响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高职院校并未对所处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细致有效的分析。以阳江市为例,2014年阳江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第一产业16.5%,第二产业48%,第三产业35.5%。而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第二产业相关专业只占了17.14%。二是对于专业的设置过于盲目,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4)》显示,服装设计与模具设计与制造为当前供大于求的专业。而粤西的4所学校中依然有3所学校设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且部分高职院校在2015年依旧扩大招生数量,明显与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不相符合。简而言之,粤西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有待调整。
纵观发达国家的经验,产业转型升级更多是依靠人力资本的积累,也就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随着广东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新技术性产业转变,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仍是以培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能人才为主,并不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没有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高职专业设置需要与区域经济相适应,而不是一味地设置热门的专业。因此,在专业结构优化方面可给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政校企行业四方合作,搭建粤西人力资源需求信息共享平台
高职院校与劳动力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高职院校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判断过于滞后,无法对劳动力市场需求迅速做出有效的反映,对区域经济进行统筹分析的能力较弱。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需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一致,同时由区域产业结构来决定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更迭滞后的专业结构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日益变化,与区域经济的紧密结合是职业教育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可由政府牵头,搭建人力资源需求信息共享平台以便进行宏观调控,行业协会通过调查、分析、统合各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将结果共享到信息平台,高职院校可借助平台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人力资源需求信息共享平台旨在将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利益最大化,四方联动合作共赢。信息共享平台使政府、企业、行业、学校四方共同参与,加强了各方信息共享交流,形成四方良性互动,使高职院校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见图3。
图3 粤西人力资源需求信息共享平台示意图
(二)结合区域经济,开设特色专业
2015年12月1日广东省委办公厅印发的《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推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和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为三大抓手,把粤东西北地区培育成新增长极。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以阳江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五金刀剪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指导,以与珠海市合作共建“五金刀剪生产研发产业园”为依托,设置五金刀剪产业相关专业,以新型办学模式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从对粤西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分析显示,第一产业专业数量及新生规模严重不足,第三产业专业数量及新生规模严重过剩。《建议》中还指出推进现代新型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反观全省的第一产业,大多集中在粤西地区。因此,粤西高职院校第一产业相关专业数量是求大于供,凸显出其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粤西地区产业不断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不应随波逐流、不考虑区域特色产业的人才需求,而是如何让专业结构促使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笔者调查时发现,中山市建立“多镇一品”升级产业带时,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本市四个专业镇分别合作建立南区电梯学院、沙溪纺织服装学院、古镇灯饰学院和小榄学院。政、校、企三方的深度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用的教学内容,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同时,以学校为单位培养人才,能更好更快地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地方培养实用型人才夯实了基础。
(三)加强政府调控,建立专业预估与预警机制
政府需要对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进行严格把关,一方面考察专业的设置是否符合本省的产业布局、人才需求等,避免高职院校过量地设置相同重复的专业,并且及时了解产业的相关动态。同时对于已有的专业,也需要对其目前的建设状况进行评估,加强专业设置的实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新出现的职业岗位,利用职业分析将已有的职业或是新出现的职业进行梳理,找出这些职业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点及工作态度。职业分析全过程是对社会上职业能力和结构的模拟建构[3]。以德国的BAG职业分析法为例,BAG职业分析法的核心在于人数为10人以上的专家研讨会。在研讨会上专家根据实践中各个环节,总结出工作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并以难易程度依次排列。这种典型工作任务由于是专家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因此具有可操作性。与此同时,政府应对各个专业进行系统评估,建立专业预警机制。对于供大于求的专业,建议相关高职院校及时缩小招生规模,调整相关专业设置,避免培养的技能人才不符合劳动力市场需求。
[1]广东统计局.清远市统计年鉴[M].广州:广东统计出版社.2015:132.
[2]李瑞坨.粤西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广东教育,2014(9):18-19.
[3]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79.
Alignment Resear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West of Guangdong Related to Higher Vocational Specialty Structures
WU Ting-jun, TAN Zheng-zheng, TAO Hong
(College of Education, Guangdong Norma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65, Guangdong, China)
Analyzing the Yuexi area of higher vocational professional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natomizes, understand the Yuexi area vocational existence of professional structure is unreasonable, a serious shortage of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as the first industry, the third industry professional quantity too much. Illustrate the Yuexi area vocational did not meet the demand of regional economy, has not been able to better service the local economy. Government, schools, businesses and industry cooperation structures, west Guangdong human resources demand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the school 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to offer professional, strengthen government macro.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specialty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alignment
G712
A
1007-5348(2016)11-0142-04
(责任编辑:廖筱萍)
2016-10-13
2015年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广东产业升级的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契合的研究”(2015A030313665)
吴楟君(1992-),女,广东韶关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